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兒童美術教學,對於范畫究竟該如何取捨?

兒童美術教學,對於范畫究竟該如何取捨?

你是我溫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

帶著陽光味道的襯衫和日復一日的夢想

我會一直在這裡

直到你關注並愛上這一切

相信小北,你的每一秒都沒有被浪費

美術活動中該有范畫嗎?少兒美術教育的要求是不局限幼兒的繪畫想像力,但是如果沒有范畫,美術活動又該如何進行呢?「范畫」這個燙手山芋似乎成了「存在又不合理」的事物。另外,幼兒繪畫中的一些繪畫技巧,如線條、構圖、塗色等在沒有范畫的情況下,又該怎麼向幼兒講解、教給幼兒呢?

「范畫」的理解與實踐

文/錢雙

「示範演示法」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幼兒美術活動中的「范畫」教學法是「請你照我這樣做」還是引導幼兒「我想怎麼做」?線條、構圖、塗色等幼兒繪畫技巧是教出來的,還是順應幼兒美術表達的特點,在幼兒身心成熟基礎上的自然提升?當我們思考這些問題時,需要始終結合3—6歲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

具體地說:

1—3歲的幼兒處於兒童繪畫的塗鴉期,繪畫內容更多受手眼協調的動作發展水平所限。如,精細動作水平較低的小班幼兒畫花,可能就是用一個圈或者一個點來表示;

3—6歲的幼兒處於兒童繪畫的象徵期,表現為能夠用線條或圖形的簡單組合來表徵事物,如中班幼兒畫的花可能會有一個圈加一個棒,可能還會有一些圓形的花瓣;

5—7歲的幼兒為圖式期,其寫實性表達開始萌芽,能用相對固定的圖形符號表示特定的事物,如大班幼兒會發現每朵花都是不一樣的,故在花型、花瓣等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

所以,老師的作用並非「教」孩子畫,而是應該激發孩子對事物的真實體驗,引導孩子在強烈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自我的真實表達。

從這種意義上,「范畫」用其「一刀切」式的方式局限了孩子的想像,讓所有的孩子以一種方式進行模仿表達,毫無情感可言,喪失了兒童的「百種表達」及兒童畫應有的「童趣」。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對幼兒園美術教育中慣用的的「范畫」作深入的思考。

此「范畫」非彼「范畫」

文/戰雪艷 宋艷玲

范畫並不僅僅是幾幅作品,它是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路,有效地進行創作的途徑。這就涉及到「范畫」可以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的問題。

一、生活經驗:「腦中的范畫」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細心觀察體驗,為藝術活動積累經驗與素材。比如,進行小金魚的繪畫活動時,為了讓幼兒積累相關的經驗,我們請家長帶寶貝們到魚市場去觀賞各種各樣的金魚。班上也飼養了三缸小金魚,一缸是獨自生活的、一缸是三條小金魚、一缸是大金魚和小金魚一起生活。孩子們可以在自由活動的時間隨意地去觀察小金魚的姿態,在腦中積澱了關於金魚的深刻印象。關於金魚的生活經驗就是孩子們「腦中的范畫」。

二、繪本故事:「眼中的范畫」

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同樣的我們也可以以繪本故事的形式將范畫呈現給孩子,讓孩子們在故事中感知人物、動物的鮮活與多彩。比如,在小金魚的繪畫活動中,我們欣賞了圖畫書《小金魚逃走了》,讓孩子們體驗視覺的聯想效果,激發想像力,畫出有著各種故事的、千姿百態的小金魚。由繪本故事引發的視覺聯想就是孩子們「眼中的范畫」。

三、音樂作品:「耳中的范畫」

在孩子們進行小金魚的創作活動中,我們不但讓孩子們進行了「目染」的想像,而且讓孩子進行了「耳濡」的開闊,比如欣賞了《我是小金魚》的歌曲。這樣,孩子們的作品就有魚缸里的小金魚、池塘里的小金魚、小河裡的小金魚、大海里的小金魚等。開闊孩子思路的音樂作品就是孩子們「耳中的范畫」。

四、中外名畫:「心中的范畫」

名畫作品中,色彩與結構、技能與技巧、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都能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表現手法及情感體驗。在小金魚的繪畫活動中,我們給孩子呈現的是著名畫家亨利·馬蒂斯的作品《金魚》,畫出了魚缸中紅色金魚漂游的感覺。由於光線的折射,從水面觀察與透過玻璃魚缸所見到的魚是迥然不同的。我們期待孩子們欣賞名畫,能夠從多個角度表現自己的感受。表現手法特別和情感表達豐富的中外名畫就是孩子們「心中的范畫」。

五、同伴賞析:「口中的范畫」

相互賞析的學習方法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孩子們在討論中進行交流與學習,使得印象變得更深刻,從而提高孩子們的繪畫能力。有討論和交流的互相賞析就是孩子們「口中的范畫」。

沒有范畫,更具魅力

文/李政

對於幼兒繪畫,我們是否只關注目標的達成,而忽略了去傾聽幼兒真實的聲音;我們是否只注重了范畫作品的「像與不像」,而忽略了繪畫還能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的功能。

案例1:繪畫日記

我們班為每個孩子建立了「繪畫日記本」,晨間活動時隨意取放自由繪畫。

周一的早上,稀稀最後一個拿本子,看起來有些不高興,畫了些模糊的線條,但很久都沒有完成,她又靜靜地拿著筆想著什麼。

這時,明明走了過來,他見稀稀的畫面,問道:「你畫的什麼呀?」

稀稀小聲地回答:「媽媽找不到了!」

明明問:「為什麼找不到了呢?」

稀稀沒有回答,明明又繼續追問,稀稀仍然不答。

明明正準備離開,但他回頭說了一句:「在旁邊畫個媽媽,不就完了嘛!」說完走開了。

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發現,稀稀真的在自己的旁邊畫了一個捲髮的媽媽,而此時,她見我在一旁觀察她,回過頭來對著我笑了。

活動結束後,我問了稀稀,才知道:原來她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媽媽找不到了。

分析:繪畫的意義不在於最後稀稀能否畫出多麼美麗的畫面,而我看到她在過程中體驗、感受、想像媽媽在身邊的過程更為美好。其實,繪畫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刺激,而是主動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獲得自己的意義的過程。

案例2:娃娃花

春天到了,我將美術課堂帶進了花園,開展了一次「春天的花」寫生活動。來到小區的花園,盛開著茶花、櫻花、迎春花,還有許多說不出名字的小花。孩子們都被吸引到花台邊,我在引導孩子們觀察了花的顏色、形狀和花園的布局後,便請孩子們自主選擇喜歡的花開始繪畫。

剛說完,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繪畫了,有個孩子用繞圓圈的方法畫出一個大花園,有孩子用弧形線條畫出了多層的花瓣和花蕊,還有孩子用小圓點來表示很多的花。有畫一朵花的,有畫幾朵花的,有畫一片花的,非常的生動。

更有趣的是,當繪畫快要結束的時候,月月興奮地拿著作品給我說:「老師,你看我的娃娃花。」「什麼是娃娃花呀?」我仔細一看,原來月月在花蕊中畫了幾個娃娃,她告訴我:「這個是我,這個是晨晨!」

分析:住在娃娃花里的孩子多麼幸福,這就是幼兒最為真實的創造。沒有了范畫的教學,我們可以嘗試更多樣的教學形式,如實物觀察,寫生繪畫,這樣寬鬆和有趣的繪畫環境更能激發幼兒創造。

該不該「示範」

文/劉亞明

很多老師認為,教小孩畫畫就要從教他們畫最簡單的小雨點、最熟悉的蘋果開始,並認為「不教要老師幹什麼」,「 不教,孩子怎麼會畫畫」。

作為教研員,我經常思考為什麼多次傳播經驗和理論講解後,老師們對美術活動中教師如何教、教什麼,還不是十分清楚,還不能很好地轉變觀念,沒能在美術教學中改變示範的做法,為什麼教研活動沒能真正打開老師的心結。我設計了一個「藏寶找寶」的遊戲,讓老師大膽塗畫,體驗處於塗鴉期到象徵期的孩子的繪畫特點。「藏寶找寶」遊戲過程分為兩步。

第一步:請老師們在自己的紙上製作一張藏寶圖。

「請您選一支自己最喜歡顏色的水彩筆,左手拿筆,轉動手臂(示意繞圈圈的動作),隨意在A4紙上畫線。這就是我們的藏寶圖。如果畫得越大,那麼寶貝就藏得越隱蔽,不容易找到;畫的小,找起來就容易些。如果你能地把線條畫得多一些、佔滿紙,那麼別人要找到你藏的寶貝就難了。」

第二步:請老師們大膽想像,為自己畫出的線條命名。

「藏寶圖畫好後,請您藉助這些線形大膽想像,看看能發現什麼?也許會從中發現數字、小魚、麵包、星星、月亮等等,請您找一找自己的藏寶圖裡都藏有哪些寶貝,然後用左手,並使用深色的畫筆,把它們描畫出來起來,最後再塗上漂亮的顏色。」

體驗遊戲後,我們請老師討論這樣幾個問題。

問題1:說一說,這個活動帶給你的最大感受是什麼?

問題2:你用左手畫的時候有什麼感受?活動中,為什麼強調選一支自己喜歡的顏色的水彩筆?

問題3:你覺得這個活動適合在幼兒園開展嗎?你將如何設計、開展這個活動?

問題4:假如在幼兒園開展這個活動,不出現更多的示範與範例,那會給幼兒帶來什麼?

有的老師說:「幼兒不受約束,能真正大膽地塗畫起來。」

有的老師提出:「教研員特意讓我們用左手,大概是像讓我們體驗小班末期、中班初期的幼兒即便手部小肌肉很不靈活,也能夠畫出各種線條。也許這些線不太連貫、均勻或光滑,但由於是在畫藏寶圖,有一定的遊戲情景,幼兒不但不會有挫敗感,還會有很強的活動興趣,而且藏寶圖沒有固定的模式,使幼兒的大膽創作成為現實,促成特具個性的幼兒表達。」

還有的老師想到:「給寶貝畫輪廓時,要求選用深色,更突出寶貝在畫面中的主體,自然而然地讓孩子感受到主體與背景的關係,將美術的一些表現手法自然滲透在活動之中。」

圍繞老師對有關「示範」問題的體驗和研討,我進一步地引導老師們思考,這樣就一定適合幼兒嗎,教師不示範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老師們接著反思到,在給寶貝畫輪廓時,不一定要限制幼兒選用深色。選用淺色可以體會到和諧色的特點,色彩協調,但主體不容易被發現;選用深色可以體會到對比色的特點,色彩對比鮮明,主體突出。限制用深色畫輪廓,本質上還是想示範,只不過示範得更隱蔽。

並非「不示範」就代表了教學觀念先進、新穎,而是為了讓孩子更加自主,能夠把美的心靈感受大膽地描繪出來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要突破「示範」的教法,首先要能夠「大膽」地表現與表達、「無拘無束」地表現與表達。當幼兒有了自主的習慣,自然就不需要老師過多的示範。

當孩子畫得不像時,知道這是其成長的必然,並相信他們會在反覆的練習中進步;

當孩子畫得很誇張時,知道這是童心靈性的表達,是幼兒時期獨特的真善美的表達;

當孩子畫得「人不人、鬼不鬼」時,知道孩子最擔心的是老師和同伴的譏笑,最需要的是老師和同伴的理解;

當孩子畫得很簡單時,知道孩子需要老師繼續鼓勵,豐富畫面,但切不可強求;

當孩子畫得不如別人的好時,知道需要多縱比,看到孩子的進步,並及時鼓勵!

你們認真留言的樣子,是燕小北存在的最大意義。

您的點贊轉發是對小北工作的肯定~

——彩蛋就在這裡——

— 完 —

小北是優秀作品的分享傳播者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作者聯繫小北刪除

你的朋友在等著你分享哦!

· 精 · 致 · 推 · 薦 ·

加好友,帶你去看美學新世界

燕小北

100萬老師的美學提升指南

推薦理由:分享和藝術相關的有趣內容,在這裡你會遇到梵高、畢加索、莫奈;你會和最有趣的藝術家們一起體驗創作的樂趣。

感謝您抽出·來閱讀此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出發 的精彩文章:

你家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學畫畫?
80%的孩子沒有體驗過這種幸福

TAG:極客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