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我國古建築多是以木構架為主,正所謂「雕樑畫棟」,那麼彩畫作為最鮮亮的色彩裝飾便成為了木構件裝飾的重要手段。本文按照建築彩畫的歷史發展,對中國古建築裝飾彩畫樣式進行了分類,概括了繪製內容、形式風格和樣式特徵,對古建築保護和裝飾彩畫創作有基礎意義。

中國古建築彩畫多繪製於室內外牆壁、檐、梁、枋、柱頭、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是對建築構件進行藝術加工而形成的建築裝飾,它們色彩豐富,使中國古建築顯得更加金碧輝煌。其實際作用,一是裝飾建築,二是保護木構件及個別磚石部位不受風雨侵蝕。換句話說,彩畫集功能與審美於一身。

彩畫伴隨著中國建築的發展而發展,從文獻記錄來看,《禮記》中道:「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黈。」這段文字說明色彩的象徵性已形成禮制,與社會等級相匹配。從考古實證來看,秦漢時期西蜀成都已經出現種類繁多的精美漆器,對大漆運用的推測應該可以推及木構建築的承重結構、上漆技術當不成問題,故有「山節藻梲」和「設色施章」之說。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迅速發展,彩畫在裝飾紋樣上出現了卷草、蓮花、火焰、飛天等圖案,寶珠和曲水萬字也佔據一定裝飾地位,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兩種式樣均已有,這也影響了後期隋唐彩畫風格的發展。宋元時期,彩畫史又翻開了新的篇章。宋代帝王重視繪畫,成立了畫院,院體畫盛行折枝寫生花卉和沒骨花卉,寫生花卉以牡丹為主,其次是蓮花,這些都被當時的各地建築模仿與吸收,成為當時建築彩畫的一大特色。

盛唐是我國彩繪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營造法式》「彩畫作」總結了隋、唐、五代以來流行在全國各地的不同工藝及作法,規範了按工藝程度、圖紋用意及材料劃分若干等級,按等級的不同施於不同類型的建築上。《營造法式》規範了六種基本做法: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疊暈棱間裝、解綠結華裝、丹粉刷飾和雜間裝。

唐式五彩裝彩畫

圖案大多以紅色作底,青、綠、朱、白、黑五色攢退,色彩鮮艷,以暖色為主,圖案線條剛勁有力,圖案紋樣多以花草為主,布局沒有三廷之分,總體效果疏朗大氣。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唐式朱墨彩畫

朱墨彩畫的特點是色調淡雅,一般不是用純色,兩筆起暈。圖案邊緣用硃紅色勾線,這是不同於五彩裝和碾玉裝之處。圖案以花葉為主,多是兩方連續紋樣,構圖翻卷摺疊,起伏迴旋似水波,舒捲萬千,風雅之至。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宋代的建築形式比唐代規模更宏大,變化也愈加繁多,彩繪的表現手法也更為豐富。其特點是用墨更講究筆法的流暢飄逸、線條的剛勁挺拔,花紋圖案也變得活潑多樣。在操作技法上,宋代以線條輪廊和圖案造型為主、以退暈技法為輔、以青綠為主色、以紅黃為陪襯,風格清淡雅緻。由於宋代禁止民間私設金爐溶金,所以彩繪中很少用金飾,這也成為宋代彩繪的一大特色。

宋式五彩遍裝彩

五彩遍裝是在唐代五彩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以青、綠、朱三色為主色調的一種彩畫形式。圖案外緣以青、綠、朱三色疊暈,枋心內飾以五彩花紋或者五彩錦紋,一般來說,紅底飾以青綠花紋,青底飾以紅綠花紋,色彩相間形成對比色,認色攢退,精工細作。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宋式碾玉裝彩畫

碾玉裝:將青綠色作為主色調用色,不用紅黃暖色,以同類色的冷色調為主,沒有冷暖對比,所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的視覺效果。即便偶爾有其他顏色,也只是點綴。所以整個畫面多疊暈,從色彩上來看猶如磨光的玉石,故稱「碾玉裝」。明、清的旋子彩畫在色調上就是繼承了碾玉裝彩畫的特點。在紋樣的使用上,使用花紋、瑣紋,通常不採用五彩遍裝中的飛仙、飛禽、走獸,與它所採用的色調相對單一,造型不求複雜有關。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唐宋時期五彩遍裝是各類彩畫中用色最多和紋飾最繁複的一類。它要求每一建築構件均繪彩畫,且須施用多種顏色。用色以朱、赤、黃等暖色為主。疊暈除用青、綠外,還可用朱、赤等暖色,形成冷暖對比。同時,「五彩遍裝」是唯一可以用金的彩畫,錯彩鏤金的效果是其他彩畫種類所不能比擬的。間裝法和疊暈法是《營造法式》中五彩遍裝著重記錄的用色方法。所謂「間裝」,是一種在建築相鄰各間的同類構件上,或在同一構件的不同段落或分件上有規律的交替使用幾種冷暖、深淺不同的底色的手法。比如在青地上畫紅綠花、綠地上畫青紅花、紅地上畫青綠花,間隔排列,以較少的顏色來營造較為富麗的效果。所謂「疊暈」,是用同一顏色調出二到四個色階,依次排列繪製裝飾色帶的手法。故顏色由淺入深,分成若干層次。五彩遍裝常用的紋樣有花紋、瑣紋(「瑣」形容玉的清脆聲,有細小之意)、飛禽紋、走獸紋、雲紋等大類,每種紋樣又再分成若干品。

宋式青綠疊暈棱間裝彩畫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青綠疊暈棱間裝

青綠疊暈棱間裝:是一種以青綠顏色暈染邊棱,基本不用花紋的彩畫。主要繪製於斗拱之類的構件上。除了柱頭、椽頭有如意、蓮花等少量紋樣變化外,其主要使用部位——斗拱,只用疊暈。

除了以上幾種形式,還有赤白彩畫、雜間裝等形式。

宋代赤白彩畫(粉丹刷飾或土黃刷飾):是一種用暖調色彩塗飾於建築構件的彩畫。構件各部位顏色皆為平塗,不作任何疊暈的處理。若斗拱、粱枋和柱子刷滿土紅,即為丹粉刷飾;若以土黃代替土朱,則為土黃刷飾。所以這也是彩畫中最簡單的一種。故此,紋樣也極少,「白粉緣道」和「七朱八白」是此類彩畫中最常見的紋樣。

雜間裝:上述幾種彩畫形式有時可以在同一建築中同時使用,相間布置,猶如雜燴,故稱「雜間裝」。這種方法,可以使建築色彩更加豐富。

元朝時畫工們在額枋彩畫上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旋子紋樣旋子紋為一圓形而富有旋轉動感的花卉裝飾圖案。以後旋子紋也成了明清兩代彩畫中一種很重要的紋樣。元立國不到百年且戰亂不止,現今留存的彩繪很少,只有山西永樂宮、洪洞廣勝寺等幾處實物。但分析研究這些僅存的實物可以得知,元代彩繪對我們建築裝飾的發展仍有一定的貢獻。主要是以青綠為主調、同時輔以黑白線作各部圖案的輪廊線,使作品更加明晰典雅。元代還首創了在建築物的枋心添加泥塑圖案這一新的技法。

北京雍和宮北出土有元代亭子彩畫。元代的建築在北京留下的不多,現在認定北京元土城遺址公園為元代土牆。北京城的城牆裡一度存有元大都內的彩畫,但是其等級不高,無金,沒有暖色,只有藍色和綠色。現在都不復存在了。

元代彩畫是什麼樣的狀況?中國古建築的簡史里記載了元代皇宮裡的狀況。元代皇宮裡柱子是方的、紅的,上面畫著金龍,這種技術是正確的,但是現在沒有實物可參考。除了北京城裡留下的元代彩畫,在各地還有一些准官式的彩畫。山西省芮城縣有一個元代的大廟叫永樂宮,在它的無極殿里有元朝泰定三年的彩畫。永樂宮的彩畫和元大都的大都一致的,但是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永樂宮的軸及其有特色,它繼承了唐宋時期的特點,頂上統一區構,表面抹泥,畫的是黑底的牡丹花和龍尾。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龍的彩畫時隱時現,只露出了龍頭和龍爪子,身子卻看不見,富有神韻,龍就好像是在牡丹花上穿梭,給你很多想像的餘地。如何認識山西芮城這批構建上的元代彩畫和元大都的這批彩畫?它有幾個公同特點,都是方心式、斗拱上都有花、基本顏色都是藍綠黑白這樣的冷調色,用金及其恰當。它是在斗拱邊上的四面畫黑邊,在黑邊的構造的棱處用金線畫2毫米到3毫米長。你從底下往上看,完全能感覺到斗拱是亮的。斗拱的輪廓和造型為什麼清清楚楚?就是因為它是線描畫的。追溯元大都和永樂宮這一批彩畫的源,是從北宋汴梁起源的呢?還是直接由唐代長安傳來的?這是我一直想得到解答的。元代以後到清代這個情況是比較清楚的,現在很多人畫的彩畫復原都能和元大都的彩畫吻合。

明清的彩畫與各歷史時期的彩畫相比,實物保存較全面。明清時期建築彩畫的製作手法已經完善:襯底襯色技術、罩染技術、堆粉貼金技術、調色全色術、疊暈技術等等,都有所發展和提高。明清時期的彩畫還有一個突出之處,就是產生了以青綠兩色為主的冷色調,這使得建築裝飾的色彩和造型更趨向優雅耐看。

明代木構彩畫以梁、檁、額枋等柱頭以上部分為重點,斗拱上的彩飾只作單色平塗或單色退暈為主,這與宋代相比,顯得較為「輕描淡寫」。旋子彩畫在用色上很少用紅色,尤其慎用金色,最多為「點金」,給人以冷艷高雅而沉靜之感。

明代是建築和彩繪的繁榮時代,其主要品種有雲龍彩畫和龍草彩畫,旋子彩畫技藝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特點是畫面色澤飽滿、圖案豐富、裝飾性強。受佛教在我國廣泛流傳的影響,明代建築彩繪的宗教藝術傾向也日趨濃郁。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清代彩畫,除了繼承了過去的傳統,在取材和製作方法上還有了新的變化,使傳統的建築彩畫得到一定的提高和發展。此時期,製作更加規範、等級更加嚴密,吸收了滿族、蒙古族和西方的一些裝飾特點,裝飾手法與紋飾紋樣十分豐富,使之突破了明代旋子彩畫的窠臼,形成了具有清代風格的「清式彩畫」。清式彩畫的色彩基調以青綠色的冷色調為主,用紅的範圍比明代多了;在康乾年間,彩畫的用金量驟增,故宮的太和殿、奉先殿使用金箔面積佔50~100%左右。清式彩畫的重點在檐下,挑檐桁和下面的大小額枋分為五段,兩端稱「箍頭」,稍向內的部分稱「藻心」,中間部分稱「枋心」,枋心邊線稱「稜線」。製作工藝上,清式彩畫在繼承明代的基礎上,結合瀝粉、貼金、掃青綠等手法來加強裝飾效果。

到了清代,彩繪發展已高度成熟,官式彩繪可分為五類,即:和璽類、旋子類、吉祥草類、蘇式類和海墁類。每科畫種又分多種作法,如旋子即分8種;和璽又分4種,蘇畫又分4種,加之天花、椽頭、斗拱、地方等彩畫,五花八門,不勝枚舉。漢地尤以山西地方彩畫為盛,其漢紋錦、大金青、二金青彩畫精美絕倫;曲阜孔府孔廟彩畫也較為繁盛;少數民族地區的西藏佛寺彩畫、雲南彩畫都極其華美精彩。清式彩畫在材料品種使用上有了更多的突破,除了傳統的石色之外,繪製異獸、包袱、白活所必須用的植物色也大量使用,更突出的是為使彩繪配合建築等級之需,昂貴的金色也廣泛施用,使得高等級建築顯得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總之,清代建築彩畫無論是規模、品種、色彩、工藝等都有長足的進步,達到彩畫史的最高峰。

清式和璽彩畫

和璽彩畫是清代彩畫的最高形式,也稱宮廷彩畫。金龍和璽彩畫是和璽彩畫的最高等級形式,各大線均瀝粉貼金,青綠二色攢退,盒子、藻頭、枋心均為瀝粉貼金,平板枋、墊板均作龍紋片金彩畫。和璽彩畫根據各部位所畫內容的不同又分為金龍和璽、龍鳳和璽和龍草和璽等。在這三種和璽彩畫中,圖案內容有所不同,但大的色彩關係安排上基本一致。和璽彩畫中的主要紋樣和線條都貼金,金線的一側襯以白粉線,或是同時採用退暈法,整體色彩燦爛、輝煌而又明亮。其中金龍和璽用大量瀝粉貼金,最為富麗。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金龍和璽彩畫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龍鳳和璽彩畫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和璽彩畫多用於宮殿建築的主殿,主要由箍頭、枋心、藻心三部分組成,藻頭部分作橫「M」形。總體上,和璽彩畫(圖1)的構圖以人字形曲線貫穿,裝飾內容以龍紋為主要題材,主打色彩是青、綠、紅、紫

清式旋子彩畫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清代旋子彩畫:等級次於和璽彩畫,多用於次要宮殿、配殿或廟宇、衙署等建築上。旋子彩畫(上圖)是以在藻頭上畫旋子得名,旋子是渦卷瓣旋花的簡化形式,樣式源於圓花藻頭。旋子圖案實際上是一種以圓形切線為基本線條所組成的有規律的幾何圖案,其外形是旋渦狀的花瓣,最邊上一層叫做「旋子」(或旋花),中心為「花心」(也稱旋眼),由中心往外分別稱「一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所以旋子圖案乍一看像一朵花一樣。

蘇式彩畫

起源於江南蘇杭地區的民間畫法,乾隆年間傳到北京,演變成為當時普遍採用的園林彩畫形式。蘇式彩畫的特點是色調以紅、黃、白等暖色或中性色調為主,繪畫內容大多受江南風光和絲綢織錦影響,布局上多採用分段布圖法。蘇式彩畫的線條流暢色調清晰、立體感很強,尤其是枋心細微傳神,多用於民間或宮廷、廟宇的園林裝飾。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蘇式彩畫:從江南的包袱彩畫(上圖)演變而來。由於不受封建等級限制,故形式較為自由,內容也極為豐富,包括:折枝花卉、仙人、鳥獸魚蟲、博古、福壽變形字體等,題材廣泛。由於包袱彩畫等級較低,龍紋和旋子圖案均不能繪製其中,亦不能用金,大多用在園林建築中。其布局與前兩類不同之處是在檁、墊板、枋三構件的中心位置,畫一畫心,使其成為一個構圖整體,稱「包袱」。包袱內塗淺色底色,上畫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繪畫性圖畫。兩端的箍頭也三件連在一起畫。若包袱兩邊各畫對稱的花紋,稱「卡子」。畫曲線的花紋稱軟卡子,畫折線的花紋稱硬卡子。包袱外緣由多折曲線組成,畫多層退暈,其中位於最裡層的叫「煙雲」。折線構成的叫「硬煙雲」,曲線構成的稱「軟煙雲」。

上述三種做法,稱之為「官式做法」。簡單說來,清代彩畫種類的藝術程式化,尤其是官式化,無不摻雜著權力的因素。清代的彩畫圖案是建築裝飾中一項很豐富的遺產,並不限於上述三類彩畫的規制。依據現存的很多實物,我們又提出一種叫「民間做法」的地方彩畫。

民間做法:按照清朝的規定,民居建築、寺院、貴族府第等建築的裝飾彩畫,均不能按宮廷建築的樣式來進行,於是就有了民間做法。其繪製者多為民間工匠,題材的選擇較為自由,但無不表達著喜慶吉祥之意,建築裝飾由此寄託著人們的祈求與願望。如雲南建水縣民居的彩畫富於地方特色,不按官式做法,而由當地匠師自由繪畫。又如雲南昆明西山的華亭禪寺建築上的彩畫,是由當地工匠繪製,其主要色彩有紅、白、藍、綠、黃等,既注重了色彩的對比,也注重了相同色調色彩的穿插使用。雖然依然保留著枋心、藻頭、箍頭三部分,但是裡面彩繪的內容卻是具有佛教意義的飛天、蓮花紋樣等,很是符合其神韻。從這個方面來說,民間美術也滋養了建築裝飾彩畫。漢紋錦彩畫

清代彩畫中的一個特殊種類,漢紋綿彩繪產生於明末清初,主要流傳山西的晉中、太原一帶。漢紋錦彩繪的出現與晉商有關:相傳明末清初時晉中一富商大起宅院,他要求匠師在描繪彩畫時必須畫出一個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圖樣。匠師們絞盡腦汁設計出種種圖案他均不滿意,後來有位老匠師在漢瓦當圖案中得到啟發,終於繪製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圖案。由於圖案脫胎於漢代花紋,人們就稱它為「漢紋錦」。漢紋錦彩畫主要表現形式有大金青彩畫、二金青彩畫、小金青彩畫、五彩漢紋錦彩畫、山西蘇畫和刷綠起金彩畫等六種形式。

大金青彩畫

在金青彩畫等級中地位最高,它的截頭圖案紋樣和空子內的山水人物花鳥、及椽頭柱口等部位,都是用紙筋泥堆塑起來的,行話叫「堆金」做法,多見的形式有堆金人物、堆金山水等。這種做法是清代山西晉中一帶匠師特有的工藝,考察現今存留的清代建築,除山西以外的其它地方尚未見到,可算是我國古代建築彩畫中的一朵奇葩。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二金青彩畫

在金青彩畫等級中位居第二,比之於大青金彩畫,它減少了高難耗工的堆金工藝,只限於常規的立粉貼金作法。在清代中國建築彩畫中,無論是皇家、官式或民居彩畫,立粉貼金作法都普遍被採用。其中的等級是以工藝的繁簡、貼金量多少來區別界定。二金青彩畫中的空子一般是在窩金底上繪製三蘭三綠人物、山水、花鳥、博古等。三蘭三綠畫法僅限于山西境內,其高超的工藝裝飾手法堪稱古代彩畫工藝的又一絕活。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小金青彩畫

在金青彩畫的工藝難度低於二金青,表現在版面上比二金青少了許多立粉貼金工藝。但工藝等級的降低並不等於製作水平也降低,比之於大金青、二金青彩畫,小金青雖沒有金碧輝煌之氣,卻憑添了許多儒雅淡逸。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刷綠起金彩畫

在清代山西晉中的民居內大量存在,是一種廣泛用於普通民居內的簡易彩畫形式。刷綠起金彩畫等級雖低形式卻別具特色,從最簡單的挽頭子拉線起源,最終發展演變成一種獨立的彩畫類別。

古建築裝飾彩畫綜述

總之,我國的建築彩畫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加趨向多元化和個性化,它從不同方面向人們展示並強化了建築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建築物裝修與裝飾的今天,通過了解建築裝飾彩畫的發展歷程,有利於借鑒我國傳統的建築色彩的營造藝術,繼承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念。在今後創作實踐中,彩畫必定會不斷變化和發展,可是在這發展變化中,我們同樣要重視一點——建築彩畫色彩是歷史建築原真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對其加以保護,以免造成歷史信息的缺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