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建築藝術的典範,鑒真墓千年香火不斷

日本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建築藝術的典範,鑒真墓千年香火不斷

文 | 王新春

日本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建築藝術的典範,鑒真墓千年香火不斷

鑒真和尚

佛教初傳日本故事,體現出日本佛教發展的兩個重要特徵,一是起源與發展的明顯「中國風」,二是與日本皇室貴族關係密切,尤其體現在佛教建築方面。至聖德太子時期,得聞中原王朝「大隋官制完整,國勢強盛,篤信並保護佛法」,遂效法「西海菩薩天子」隋文帝崇信三寶,在境內弘揚佛教,派遣「遣隋使」學習中土佛法,大肆引入中國佛教建築建設佛寺,創造了以佛教文化為典型特徵的飛鳥文化。

聖德太子主持建造的寺院眾多,以法隆學問寺、中宮尼寺、橘尼寺、池後尼寺、葛城尼寺、四天王寺、蜂岳寺(廣隆寺)等七座寺廟最負盛名。在皇室的推動下,各地貴族亦以修建佛寺、禮拜佛陀為時代之潮流。在以「中國化」為目標的引導下,日本早期佛寺大多仿照中國六朝時期的寺院建築樣式。如法隆寺的三重塔,金堂中的凈土世界壁畫、釋迦牟尼、藥師佛等繪畫和雕塑,均明顯地吸收了中國南北朝的佛教藝術風格。至隋唐時期,日本的佛寺仿照唐朝的寺院、宮殿建築,大多以石為台基,採用木結構建築,夯土築造圍牆。到了宋代,日本佛寺出現了書院、茶室建築,並在庭院中採用了枯山水的技法,從小的空間表現無限的自然景觀。可以說,日本佛教建築的發展始終伴隨著中國的影響。

日本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建築藝術的典範,鑒真墓千年香火不斷

唐招提寺內部

唐招提寺代表著中國文化傳入日本的另一種途徑,以擁有豐富的盛唐風格建築和高僧鑒真的遺迹、遺物而廣為人知。寺內大殿、講堂、文殊堂、開山堂、藏經樓、鐘鼓樓及各堂佛像、文物等主要由大唐高僧鑒真和隨之東渡日本的弟子建造或收藏,成為日本佛教建築及其他藝術的典範,平安朝之後的日本佛教各宗大本山的佛殿建築大多受其建築風格的影響。

鑒真攜僧人十餘人自揚州抵達日本後,先是在東大寺為佛教徒起壇授戒,後於759年獲賜聖武天皇的皇子新田部親王的舊宅邸地建立佛教寺院。孝謙天皇仿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書法,在寺院大門橫額題寫寺名「唐招提寺」,寓意為唐朝來的鑒真和尚在此修行而建立的寺廟。唐招提寺又稱建初律寺,為日本律宗總本山。

唐招提寺以盛唐風格建築和造像著稱,不少建築手法成為後來日本傳統木結構建築的基礎,是奈良時代建築和造像藝術的翹楚。寺院主體建築為南朝向的大殿——金堂。金堂為由檐柱一周及內柱一周合成的單檐廡殿頂結構,建於高1米的石台基上。柱頭上有造型簡潔的三重斗拱,屋脊兩端裝飾有鴟尾,其中西端的一件為初創時的原件。金堂內置有須彌壇,正中央供奉著主尊,高3.7米的金色盧舍那佛坐像,為鑒真弟子義靜或思托設計,日本技工雕塑,採用了奈良時代所特有的脫乾漆造工藝。佛像東西兩側分別為高2.03米的藥師如來佛立像和高5.36米的千手觀音立像,均為木心乾漆造工藝。三尊大像前立有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等小型塑像。

日本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建築藝術的典範,鑒真墓千年香火不斷

金堂後面的單檐歇山頂講堂為8世紀初的平城宮中東朝集殿遷築而成,是奈良時代平城宮留下的唯一一座建築物,堂內有鎌倉時期風格的彌勒佛坐像及其他木雕像,佛像兩側有當年鑒真師徒講經的小亭。講堂庭院內有藏經室,收藏著鑒真從中國帶至日本的經卷。

在金堂和講堂之間的東側,為寺內唯一的多層建築舍利殿(鼓樓),原本是為安放鑒真的三千佛舍利而建。另有校倉兩座,分別為藏經樓和藏寶樓,其中藏經樓為建寺之前就已存在的建築,是日本現存最早的校倉。西側為鐘樓和戒壇,戒壇為三層石造的建築,上面安放有印度式的佛塔。

鑒真作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一直受人尊崇。御影堂(開山堂)建於1688年,裡面供奉著鑒真大師乾漆夾紵坐像,每年僅有三日對外開放。造像高31.8厘米,面向西方雙手拱合,結跏趺坐,團目含笑,兩唇緊斂,體現出鑒真大師於公元763年圓寂時的姿態。御影堂前東面為鑒真大師墓,一千多年來香火不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的精英軍種,曾受夠夾板氣,靠朝鮮戰爭一戰成名
英國貴族曾經這樣教育孩子:早早送出去當侍童,14歲後專門練格鬥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