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給他10萬餘人守城,他卻起義,活88歲葬在八寶山

蔣介石給他10萬餘人守城,他卻起義,活88歲葬在八寶山

1945年日軍投降之後,在蔣介石的裹挾下,許多昔日的抗日名將都淪為了內戰的犧牲品,好在一些有遠見的抗日英雄選擇了起義,他們以自己的行動,減少了戰士的傷亡。

抗日名將鄭洞國就是起義將領之一,提起鄭洞國至今仍有許多人銘記他,在抗日時期他為抗日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出生在湖南石門縣一個農家,是典型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將軍。

1924年,21歲的鄭洞國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在全校學生中他是唯一一個頂用他人姓名參加考試的,後來他參加了東征,也參加了軍閥混戰,在「九一八」後他一心只想打鬼子。

1933年,當時鄭洞國任第2師第4旅的旅長,日軍在奪取了熱河之後繼而進攻長城關口,蔣介石抽調3個師組成第17軍,前往北古口阻擊日軍,其中就有鄭洞國的第4旅。

他率第4旅守在南天門一線,從4月20日到28日,他和將士們忍飢挨餓在長城上血戰日軍8天8夜,8個天后他的第4旅被換下,可是鄭洞國離開陣地沒多遠,就聽說陣地被日軍佔領了。

於是他再次帶著準備撤下去的部隊重新打上去,由於陣地大部分失守,反攻受挫,為了鼓舞士氣他脫掉軍裝穿著白襯衫衝鋒,讓每個士兵都看得見他,如此士氣大震,重新奪回陣地。

鄭洞國在抗日戰場上的勇猛是不輸任何人的,1936年10月22日,他被晉陞為少將,在日軍全面侵華之後,鄭洞國參加了保定會戰、徐州會戰等,在每次對日作戰中鄭洞國都身先士卒。

除了在國內抗日外,1943年,鄭洞國還被任命為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根據蔣介石的安排,他在那裡籌劃緬北反攻,從1943年10月起,他率軍在亞熱帶叢林對日作戰。

陸續取得了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和密支那圍攻戰役的勝利,日軍縱橫東南亞,有著「亞熱帶叢林之王」的第18師團也被鄭洞國消滅了,自從從印度到中國運輸通道被打通。

為中國獲取國際援助提供了方便,在抗日戰場上,無論是在國內還在國外,鄭洞國都書寫了光輝的一筆,不愧為黃埔一期的老學長,在抗日勝利後,鄭洞國被任命第3方面軍副司令官。

蔣介石一直把鄭洞國作為一把利劍,在解放戰爭時,鄭洞國被派往了東北,不過無論鄭洞國個人有多會打仗,蔣介石這艘破船他也無法挽救,1948年3月,蔣介石派他去了長春。

在長春駐有國民黨軍隊10萬餘人,不過軍心渙散,縱使鄭洞國到了也無力回天,1948年10月21日,鄭洞國選擇了起義,長春解放,鄭洞國得到了優待,一直到1991年病逝,享年88歲,死後葬在八寶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家故事 的精彩文章:

乾隆一生擁有妃嬪35人,最愛的不是烏拉那拉氏,而是默默無聞的她
人稱他為「小蔣介石」,陣地失守差點自殺,被特赦時淚流滿面

TAG:獨家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