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首謀功臣劉文靜為何沒上凌煙閣?
原標題:唐朝首謀功臣劉文靜為何沒上凌煙閣?
枯木
《南園十三首·其五》
【唐】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這首詩是中唐詩人李賀的著名七言絕句,激揚頓挫,直抒胸臆,千百年來激勵著男兒志士。其中的凌煙閣,是唐太宗貞觀十七年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著名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以示榮耀。
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名垂千古,其虛心納諫,恩威並施,手段高超,極富管理才能,「天下英雄,盡入彀中」,表彰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就是高超的管理藝術表現,起到了極好的激勵作用,使得後世奉之為圭臬。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是為唐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的能人異士,能夠進入凌煙閣的功臣都非比尋常。然而,促使李淵起兵首功並且出謀劃策、屢建奇功的主要功臣劉文靜卻沒有入選,豈不是讓人感到疑慮?
劉文靜(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祖父曾為石州(山西離石)刺史,父親在隋朝時站沒,被贈上儀同三司(從三品)。劉文靜襲父儀同三司(正四品),隋朝末年,被任命為晉陽令(山西太原),歸太原留守李淵節制,同晉陽宮監裴寂一起輔佐李淵。
劉文靜器宇軒昂,文韜武略,富有智謀,觀察到唐高祖李淵有四方之志,便會同李世民和裴寂,鼓動李淵起兵反隋,立下「元謀首功」,後出使突厥,取得強援,擊敗桑顯和、俘獲屈突通。唐朝建立後,劉文靜出任納言,成為宰相,封魯國公。同尚書令秦王李世民和尚書左僕射裴寂三人一起被下詔「特恕二死」,恩寵達到極盛。
在跟隨李世民征討西秦薛舉時,劉文靜為元帥府長史,擅自出兵失敗,削職除名;不久又追隨李世民再次平定薛舉的兒子薛仁杲,西秦平定後劉文靜因功恢復爵位、封邑,並被拜為民部尚書,領陝東道行台左僕射。
然而,由於劉文靜恃才傲物,同時任宰相裴寂產生隔閡,認為自己才能在裴寂之上,屢建軍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獎賞,於是心生不平,武德二年,劉文靜酒後狂言要殺裴寂,恰巧家裡請巫師禳凶,結果被小妾告發謀反,唐高祖聽信裴寂讒言,將劉文靜抄家處斬。劉文靜臨刑之時,撫膺長嘆道:「『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啊!」,時年五十二歲。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貞觀三年,追復劉文靜官爵,兒子樹義襲封魯國公,許尚公主。
縱觀劉文靜一生,「奮縱橫之略,立締構之功」,又同唐太宗交好,貞觀十七年表彰功勛元臣,按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自然應排在前列,為何卻榜上無名?筆者分析,原因有三:
首先是得罪裴寂才造成殺身之禍。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河東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人。裴寂出身著名的河東裴氏家族,家世顯赫,裴氏家族歷史上曾出過59位宰相,公侯多達百人,在注重名門望族的封建社會,實力非凡。裴寂在李淵未起兵前,任職晉陽宮監,掌管大量物資,並且同李淵私交甚好,曾將宮女侍奉李淵,並且在裴寂的勸說下,李淵才下決心起兵,因此唐高祖對裴寂非常寵厚,即便是征討宋金剛大敗而回,依然寵信有加。
唐朝建立後,裴寂被封魏國公,尚書右僕射,唐高祖每有臨朝,必請裴寂同坐,散朝之後也把他留在宮中,對他言聽計從,只稱「裴監」,從不直呼其名;每次高祖出巡,都命裴寂留守長安,裴寂所享有的待遇,滿朝文武無人能及。
劉文靜在起兵前和裴寂關係密切,交往非凡,甚至同宿徹夜長談,《舊唐書》記載了二人志向不一,裴寂看到烽火感嘆命運卑賤,劉文靜則志向高遠。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劉文靜並沒有得到唐高祖的重用,反而是裴寂平步青雲,因此多次進諫,然而唐高祖不予採納,並且「疏忌之」,對其產生猜疑,難免心生不平;再加上劉文靜每次朝廷議事,總是和裴寂意見相左,同裴寂勢同水火,自然受到裴寂的忌憚。因此,在被小妾告發謀反之事上,審訊的李綱、蕭瑀都認為沒有造反的罪證,唐太宗李世民也替他求情,然而,裴寂卻進讒言「文靜才略,實冠時人」,「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以至於唐高祖下決心將其處斬。
其次,劉文靜雖然文韜武略,可惜被捲入了政治漩渦。唐朝政權穩定後,唐高祖面臨父子兄弟爭權的局面,唐高祖一直屬意長子李建成,並且早在武德元年就冊封李健成為皇太子。然而,秦王李世民卻對此不滿,認為自己首謀起兵,功勛卓著,理所當然應為皇位繼承人,於是想盡辦法取而代之,並且趁著長期征戰掌握兵權來發展自己的勢力。
劉文靜文韜武略,並且同李世民交好,長期任職元帥府長史,自然被看成是秦王一黨。因此即便是秦王李世民替劉文靜說清時,指出「劉文靜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師平定時,二人地位和待遇卻有了懸殊,他只是有不滿情緒,並無謀反之心。」,唐高祖自然知道劉文靜並非謀反,然而趁機剪除秦王李世民羽翼,消弱和太子對抗勢力,再加上裴寂的「以防後患」話語,讓唐高祖起了殺心,劉文靜因此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再就是,按說唐太宗李世民在唐高祖被迫禪位後,貞觀三年給劉文靜平了反,並且讓他兒子襲職魯國公,並且尚了公主,那麼在以後追封的時候應該列入凌煙閣吧,有的人認為劉文靜去世較早,貞觀十七年才建凌煙閣,因此沒有列入。這個理由不存在,因為同為功臣並且功勞不如劉文靜的殷開山,於武德六年病逝,然而卻入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那麼又是原因何在?
其實,原因在於,貞觀三年唐太宗給劉文靜平反後,劉文靜兒子劉樹義不安分守己,襲封魯國公,尚公主,依然是不滿足,同其兄長劉樹藝怨恨其父被戮,又謀反,結果被唐太宗誅殺,因此唐太宗自然對恩將仇報的劉文靜兒子產生怨恨,劉文靜不能上凌煙閣也是為了警示那些功臣,要世代忠孝,否則功勞再大,也難以得到表彰和百世流芳。
劉文靜器宇軒昂,倜儻偉姿,謀略過人,先定非常之策,後立絕世奇功,然恃才傲物,爭功邀賞,禍從口出,悲自嫉來,豈不哀哉!
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
2018/9/13榆木齋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