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老子找了個寡婦,道士兒子又找了個寡婦,最終留下了什麼?
道教音樂
大清王朝末年,社會已經相當混亂,無錫雷尊殿一個道士與寡婦野合,生了一個私生子。
八年過後,這個私生子來到雷尊殿,跟著父親做了道童。道童長大後,也找了一個寡婦。
——兩代道士與寡婦的趣聞,本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但無錫雷尊殿道士與寡婦的苟且,卻被載入歷史。無錫的「天下第二泉」是著名景點,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則是蜚聲海外,譽滿九州。道士與寡婦的碰撞,擦出的火花即是這塊藝術的瑰寶。
老寡婦
老道士名叫華清和,是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的當家道士,也被人稱作「道長」。與散居道士不同,出家道士也是不能娶妻。當然,出家當道士多為寒門,准許娶妻也沒那個實力。正因為如此,華清和只能跟無錫秦家的寡婦偷上了。
1942年老道士
華清和的史料沒有太多,甚至只能姓名與緋聞真實可能,因為他只是一個低到塵埃里的人。
小道士名叫華彥鈞,小名阿炳,廣為人知的就是「瞎子阿炳」,「華彥鈞」在當時也沒多少人知道。
寡婦形象
秦家寡婦更是命苦,在為華清和生下這個「私生子」後,大約只有一年多時間,即因病離世,丟下的這個「私生子」有文稱是三歲。老道士不能扶養,「私生子」全靠同族嬸母照料。
阿炳長到八歲的時候,嬸母將其送還給了華清和。這樣,也就跟其父親一樣,在道觀當了一個道士。
民間有一種說法,野合生下的孩子,往往很聰明。儘管這種說法很難找到科學依據,但歷史上確實能找出相關的典型。中國的聖人孔子,其實就是父母當年野合的結晶。阿炳自小就比較聰明,天賦主要要音樂方面。
影視道姑
跟隨父親在當小道士的阿炳,曾經讀過三年私塾。後來,便跟父親華清和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這些樂器,談不上高雅,甚至連藝術都談不上,主要還是掙飯吃的工具。道家需要替人搞一些宗教活動,為了渲染氣氛,同時也是儀式的需要,便要吹吹打打。
雕像
頗具音樂天賦,阿炳的器樂能力比普通人好出許多,十八歲時,無錫道教音樂界即曉有名聲。二十二時歲,華清和去世,阿炳順利接班成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
阿炳如何成為「瞎子阿炳」的呢?跟一般人的想像有點遠。
華彥鈞
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因三十五歲雙目失明,被稱為「瞎子阿炳」。阿炳在音樂上博採眾長,廣納群技,把對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過音樂反映出來。他的音樂作品,滲透著傳統音樂的精髓,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滿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六首。他創作二泉映月的時候已經患了眼疾不可能看見月影泉水的景象但憑藉豐富的想像卻創作了一篇名曲。
——這類人物簡介,本身談不上錯誤。當然,也沒有太多的真相。
華彥鈞檔案史料
阿炳是個出家道士,沒有家室,有一個錢就要花一個錢。掙到錢後,阿炳便去逛窯子、抽煙片。生活層面很低,去的也都是些下三爛的場所,有檔次的娛樂場所那是要花大錢的。長期這樣的生活,阿炳染病。當時的醫療水平本來就不高, 34歲時阿炳雙目先後失明,成了瞎子,也就是「瞎子阿炳」。
《二泉映月》
成了「瞎子阿炳」,當家道士也沒法當了,「瞎子阿炳」從此流落街頭。「瞎子阿炳」唯一的謀生手段,只有街頭賣藝。為了吸引觀眾,「瞎子阿炳」主要唱些黃色小調,一些大人圍上去聽,自家的孩子那必須趕得遠遠的。為了聚攏人氣,「瞎子阿炳」也說坊間傳聞,如誰軋姘頭了,哪裡殺人了,怎麼離奇怎麼慘,用的多是藝術家的誇張。純音樂的市場,畢竟是有限的。
芭蕾《二泉映月》
日本人佔領無錫,「瞎子阿炳」還要混飯吃。有時,「瞎子阿炳」還用二胡拉出幾個日本人喜歡的聲音:「謝謝東洋先生——」
四十歲時(一說四十六歲),「瞎子阿炳」遇上了寡婦董彩娣。二人同居,「瞎子阿炳」走上了父親當年的同一條道。
1950年,阿炳病逝無錫,葬於無錫西郊一道教墓地。阿炳一生共創作和演出過270多首民間樂曲,最著名的就是《二泉映月》。稱其為「偉大音樂家」,阿炳也是當之無愧的。
道教音樂
TAG:閑情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