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親密關係的性別認同何去何從? | 社論前沿

親密關係的性別認同何去何從? | 社論前沿

原標題:親密關係的性別認同何去何從? | 社論前沿



摘要:對於相似的性行為,男人和女人是否有不同的分類?基於性別、性和地位理論,作者引入了不穩定性取向(precarious sexuality)概念,認為男性(而非女性)異性戀是一種特殊身份,很容易喪失。作者在一系列的調查實驗中驗證了自己的假設,即一個人的性體驗與他們自己的性生活史相衝突。他們發現,與女異性戀者相比,在相似的情境下,一次同性性接觸會導致觀察者對男異性戀者的性取向提出更大的質疑。此外,與男同性戀者的性取向相比,一次異性性接觸更有可能改變他人對女同性戀者性取向的看法

即使表現出相似的性行為,他人對男女性的看法是否也會有所不同?對性取向的看法很重要,因為被認為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的人會面對很多不利評價和各種各樣的社會不利因素。作者在相似性行為的基礎上,研究男女性是如何被差別分類的。


作者認為,對他人性行為的解釋,源於性取向類別所附著的地位信念。這些概念本身就是性取向和性別信念的部分產物。地位差異會使觀察者對表現出相似行為的男女性進行不同分類。因此,作者認為,男性(而非女性)異性戀是一種不穩定的性取向:一種界限明確並受到嚴格監管的身份,因此很容易喪失,必須不斷被保護。具體而言,作者指出,男性表現出的任何同性行為,都會讓別人不再認為他是異性戀者。這是因為男性不同性取向類別之間的地位差異很大。相反,女性不同性取向類別之間的地位差異相對較小。與男異性戀相比,女異性戀能提供的地位優勢較少。對女性而言,不同性取向類別的所屬界限更加多變,因此女異性戀取向相對穩定。


理論背景


本文的目的是了解個人如何根據自己的性行為知識對他人的性取向進行分類。作者關注相似行為如何對男女性的分類產生不同結果。研究對性取向的看法是很重要的,因為個體在被列為弱勢群體時,會面臨他人的直接污辱和歧視。性少數群體經常與其他人互動,但很少有人會明確透露自己的性取向。然而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很容易被他人分類。性取向,如同性別和種族,是我們與之交往的他人經常自動感知和劃分類別的社會分類。已有多項研究表明,被歸類為性少數群體的人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多由歧視和污名化所致。

1.社會地位和不穩定身份


作者認為,由於性取向分類所附著的地位信念,男女性對相似性行為有不同的反應。在概述性取向的具體含義之前,作者回顧了與地位有關的理論,並提出了不穩定地位觀點。就地位而言,本文指的是,根據文化上對一個群體的社會地位和社會等級地位的看法,對一個群體中的某個成員給予不同的尊重和評價。某些群體比其他群體受到更高的尊重和評價。重要的是,這些社會分類會影響該分類成員的行為。一般來說,與地位較低的人相比,地位較高的人的想法更有可能被徵求、聽取和讚揚。已有研究表明,男性的地位被認為高於女性,白人的地位被認為高於少數族裔。


從定義上講,高地位群體在社會等級中擁有特權和優勢。然而,作者認為,這些高地位社會群體的成員身份也可能是不穩定的。所謂不穩定,作者的意思是,該類別成員身份的界限受到嚴格監管,因此其成員身份很容易丟失。美國種族分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例子。在美國歷史上,白人一直是具有高地位的種族類別。「一滴血原則(one-drop rule」聲稱——只要有一位祖先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即「一滴」黑人的血液),這個人即被歸類為非白人——說明了具有優勢的社會分類是如何嚴格管理成員身份的(如美國白人)。即使種族或族裔信息分類不一致的數額最低,也足以被禁止成為高地位類別的成員。通過系統性地將地位低的個體(如混合種族個人)從高地位類別(白人)中排除出來,「一滴血」原則有助於「白人」保持其高地位稱號所具有的特權和優勢。


與白人相似,男性的男子氣概也是一種地位較高且不穩定的身份。儘管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男性氣質,對男性的行為期望也可能因環境而異,但在特定文化中,男子氣概的刻板印象是霸權式的陽剛之氣。霸權式的男子氣概強調男性的主導社會地位,並包含了構成適當行為的嚴格準則。由於具備男子氣概的男性有許多社會優勢,因此他們被激勵去滿足這些期望。


然而,如同白人一樣,霸權式的男子氣概是一種特別不穩定的身份,很容易失去。表現出女性行為的男性會受到他人的懲罰和反對。因此,他們面臨著被剝奪男性身份的可能及其帶來的好處。正因如此,男性被迫以保護男性身份的方式行事。為保護作為男性的有利地位,男性相互監督對方的男子氣概——批評他們認為不夠男人的行為為保護自己的男子氣概,多數男人對自己受到的輕微威脅都非常敏感,當被認為男子氣概不足時,會糾正對方的觀點


2.性取向、地位信念與男異性戀的不穩定性


不穩定狀態的變化如何影響性取向分類?首先,必須指出,性取向概念至少包括三個維度:行為、身份和吸引力。根據個人性伴侶的性別分類,性行為可以用來表明自己的性取向;個人可以根據他們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描述來確定自己的性取向。無論一個人是否對男人、女人都具有吸引力,或兩者皆非,也不能表明一個人的性取向。作者感興趣的是,其他人如何解讀一個人的性行為——尤其是,根據對自己性行為的了解來賦予個人身份。


一般說來,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異性戀是符合規範的,比非異性戀取向更受重視。異性戀男女也獲得廣泛的社會福利,他們沒有像性少數群體那樣面臨社會和道德上的反對或法律權利上的限制。而男子氣概與女性氣質的觀念使性取向類別的地位內涵進一步複雜化。


對社會地位的看法有多種來源——包括對男子氣概和女性氣質的看法。男子氣概為男性提供了地位優勢:人們認為,被視為男性的人比被視為女性的人更有能力。根據相關定義,男同性戀者對女性不感興趣,因此不能滿足男性渴望女性這一期望。在文化上,男性的雙性戀身份似乎也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因為許多人將男雙性戀者定性為「實質上的同性戀」,即對女性不感興趣。因此,對男同性戀和雙性戀者來說,與異性戀男子相比,不那麼男性化和不太符合社會規範的刻板印象,加上各種各樣的社會劣勢,導致人們普遍認為男同性戀者和男雙性戀者的社會地位低於男異性戀者。


圖1:不同性取向群體對社會地位的看法(來自原文)


研究方法


作者通過兩個調查實驗,測試個人如何根據自己的性行為對他人進行分類。作者使用實驗設計來確定過去的關係史與性取向評估的因果關係。特別是,檢驗男異性戀者的身份是否比女異性戀者更容易被質疑和失去。通過實驗方法,作者能夠確定——在同樣的愛情關係中——一個人的性別是否會影響他們性取向的假設,而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影響。

研究結果


如作者預測的一樣,男異性戀的身份尤其不穩定,且容易失去即使是輕微的同性接觸,也會使男性在觀察者眼中不再屬於「男異性戀者」分類。因為女異性戀的優勢較少,且女性性取向分類之間的地位差異較小,人們在決定什麼行為屬於「女異性戀者」的分類時,似乎比較寬容。具體而言,作者發現,與男性的異性戀觀念相比,一次同性經歷對女性異性戀觀念的影響要小得多。男性在經歷了一次同性經歷後,往往被重新貼上同性戀或雙性戀的標籤。被劃分為性少數群體有著嚴重的後果,因為性少數群體被認為不如異性戀者那麼積極,且在許多領域都面臨歧視。調查結果顯示,特別是男異性戀者,總是處於失去特權群體成員地位的邊緣,即使很少有同性接觸,他們仍被貼上同性戀或雙性戀的標籤


此外,作者在研究中發現,在有同性約會史的實驗中,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被重新貼上異性戀標籤。作者將這一發現歸因於對男異性戀高地位的進一步保護:通過禁止先前被認為是「同性戀」的男性進入高地位的男異性戀分類中,使高地位的稱號被保留下來


文獻來源:Trenton D. Mize & Bianca Manago. Precarious Sexuality: How Men and Women Are Differentially Categorized for Similar Sexual Behavior[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18,83(2):305-330.


文獻編譯:楊阿諾


這是社論前沿的第S1067次推送


社論譯介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自媒體、媒體、機構轉載請申請授權,聯繫郵箱shelun2015@163.com,註明「機構名稱+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論前沿 的精彩文章:

中國謎題:失落的成功者 | 社論前沿
兒女雙全的婚姻更穩定?

TAG:社論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