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如何面對人生虛無?這本蒙塵 70 年的奇書或許能給你答案

如何面對人生虛無?這本蒙塵 70 年的奇書或許能給你答案

佛說「萬物皆空,一切都是虛無」,那人活著有啥意義?文學經典《遮蔽的天空》提供了一個直白的觀察視角。

《遮蔽的天空》簡體中文版封面

作者:[美] 保羅·鮑爾斯

雖然誕生在 70 年前,《遮蔽的天空》卻是一部現代人的警世寓言。它探討了現代人遭遇的獨有精神困境:明明物質富足,但精神卻無所皈依,人的自我價值跟社會文明發展產生激烈衝突後陷入的焦慮、迷茫甚至虛無的狀態。

有人說,《遮蔽的天空》像一場噩夢,書中字句太容易讓我們迷失其中,因為它暗藏著一種非現實的恐懼。這恰恰是書的的魅力所在,它迫使我們直面心魔,在誘惑、責任、自由之間作出選擇。

首版《遮蔽的天空》封面

1949 年,《遮蔽的天空》首版發行時,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次年 1 月,《遮蔽的天空》霸榜《紐約時報》暢銷榜長達 10 周,兩個月加印了三次。此後發行平裝版,首印就達到 20 萬冊,隨後更是賣出了 40 萬冊。

美國三大戲劇家之一的田納西·威廉斯盛讚:「在我讀到的美國文學作品中,只有《遮蔽的天空》深刻表現了近來歷史在西方世界裡留下的精神印記。」

《遮蔽的天空》電影海報

1990 年,拍攝過經典電影《末代皇帝》的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將《遮蔽的天空》搬上大銀幕。

電影《遮蔽的天空》在北非取景拍攝,起用了《末代皇帝》原班人馬。上映之後,不僅獲得了金球獎和英國電影電視學院獎,還讓原版圖書再次風靡全美國。

1998 年,《遮蔽的天空》入選蘭登書屋現代文庫 20 世紀最偉大的 100 部英語小說。2005 年,又入選了《時代周刊》評選的 1923 年以來最偉大的 100 部英語小說。這讓它與《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裡的守望者》一道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罕有的同時入選這兩大文學榜單的文學經典。

另一位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曾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說過:「所有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指向一個方向——虛無。所有的人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結果——夢碎、人亡。」《遮蔽的天空》講述的正是這個主題。

作為一部探究現代人情感疏離和存在危機的小說,《遮蔽的天空》講述了我們一生中會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愛情、婚姻、旅行、死亡、存在價值、人生意義……

電影《遮蔽的天空》中的撒哈拉

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戰結束後,三個美國知識分子前往非洲撒哈拉旅行。其中男主人公波特和女主人公姬特結婚 12 年後彼此疏遠,渴望通過這次旅行來恢復感情。

然而他們在空曠浩渺的沙漠中,越來越意識到人生的虛無,逐漸迷失了自己,使得兩人更加疏遠。

在死亡降臨時,他們才真正面對彼此,發現每個人的生命都極其有限,但為時已晚,波特去世,而精神毫無依靠的姬特則在沙漠中永遠流浪下去……

電影《遮蔽的天空》中的波特和姬特

《遮蔽的天空》可以看作是一部警世寓言。

小說主人公波特和姬特,作為不用面對生存壓力的美國中產知識分子,他們一生都在各地旅行,正是這種虛無沒有根系的生活,讓他們忽視了生活的真正價值,成為了現代文明裡的「空心人」。

電影《遮蔽的天空》中的波特和姬特

某種程度上來說,《遮蔽的天空》是在講作者保羅·鮑爾斯自己的經歷。如同書中的男主人公波特一樣,他也選擇了逃離城市,紮根到北非的摩洛哥丹吉爾生活直到離世。

鮑爾斯曾說:「遮蔽的天空下我們多麼脆弱,遮蔽的天空背後是浩瀚無垠的黑暗宇宙,而我們如此渺小。」

能將人性存在價值通過文字表述得如此清晰透徹,鮑爾斯顯然有非人之處。他幼年就展現出了文學才華,3 歲就能閱讀,4 歲開始寫作,17 歲發表首部作品。最開始他受到超現實主義影響,後深受存在主義文學影響,曾翻譯過薩特、博爾赫斯等作家的作品。

美國評論界稱:「沒有哪位作家能像鮑爾斯那樣,對存在主義哲學作出這樣全面的闡釋。」1999 年,鮑爾斯去世時,《紐約時報》稱他是最後一個存在主義者。

鮑爾斯堪稱美國文學史上的傳奇,他不僅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美國著名的作曲家,還是出色的翻譯家。他一生只創作過四部長篇小說,卻被視為20世紀美國極具代表性的作家。《時代周刊》稱他是「他那個時代里最不同尋常的、最獨特的、最有天賦的作家之一」。

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 1910.12.30-1999.11.18)

END -

「空潮研究院」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潮 的精彩文章:

等待安娜離開的日子
邵忠的翻身仗,難打!

TAG:空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