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的母親結過婚生過娃,為何還能順利入宮當皇后?

漢武帝的母親結過婚生過娃,為何還能順利入宮當皇后?

漢武帝是歷史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被稱為千古一帝。而他的母親王娡也是非常不簡單,據歷史記載漢武帝的母親王娡在入宮前曾嫁給農戶金王孫為妻,並生育了一個女兒金俗。之後由於一個相士說王娡能夠生下天子,於是王娡的母親臧兒就強迫這對夫妻離婚,並把王娡送進了宮,去侍奉皇太子劉啟。在皇太子劉啟的寵愛下,王娡生下三女一男,並最終坐上了皇后的寶座。說到這,很多朋友不禁都會問:王娡既然進宮前結過婚,生過娃,為什麼還能夠進宮?難道漢景帝劉啟就看不出來嗎?

漢武帝的母親結過婚生過娃,為何還能順利入宮當皇后?

對於這個問題,並不是劉啟看不出來,而是他並不在意,具體原因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東漢皇帝的後宮女人都是怎麼來的?

自漢高祖劉邦創立漢朝的基業後,漢朝皇族的子孫傳承也成為重中之重,那麼漢朝皇帝的後宮女人都是怎麼來的呢?通常有三種途經。

第1種:父母包辦。

由於古代的婚姻通常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所以父母包辦婚姻在皇家也是大行其道。比如漢惠帝劉盈在母親呂雉的包辦下,不得已娶了自己的外甥女。漢景帝在祖母薄太后的包辦下娶了祖母的遠房孫女薄氏,漢武帝也在母親的包辦下,娶了館陶公主的女兒陳嬌。並且這種方式在各朝各代都非常流行,一直到清朝末都適用。

第2種:自己獵艷或者別人介紹

由於包辦婚姻都是父母出於某種利益強加到自己身上的,而女方大多不是皇子喜歡的類型,因此很多皇子都內心抗拒,比如劉盈到死都沒有碰過自己的外甥女,漢武帝劉徹對嬌生慣養的陳嬌也逐漸心生厭惡。在這種情況下,皇帝便開始了獵艷之旅,自己尋找稱心如意的人。比如漢景帝劉啟就經人暗中輸送,得到了漢武帝的母親王娡,漢武帝也四處獵艷,得到了衛子夫以及後來的諸多夫人。

漢武帝的母親結過婚生過娃,為何還能順利入宮當皇后?

第3種:算人

算人在漢朝就是選美的意思,在每年的8月份,宮廷會派人到各地去算人,但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歲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者都可以入宮選妃子。而漢朝的選妃流程也非常的簡單,一般由相士和經驗熟練的宮女進行一系列的選拔,最終選出面相好不克夫,身材好長相貌美,舉止端莊的女子入宮。

然而這三種方式特別是第二種,對女子的貞操並沒有過多的嚴格要求,只要皇帝喜歡就行,所以是不是處子之身,就顯得不重要了。那麼問題來了,即便皇帝不在意,難道他就不怕太后反對,或者滿朝大臣以至於天下人恥笑他嗎?所以下面這一點就至關重要。

漢武帝的母親結過婚生過娃,為何還能順利入宮當皇后?

二、 我們所看重的貞操,是從合適開始的?

如今,很難男士都帶有強烈的處女情結和貞操觀念。那麼這種觀念是從何時開始的呢?答案是從宋朝的程朱理學開始的。在宋朝的程朱理學出現以前,雖然各個朝代也提倡婦女守貞,但要求並不苛刻,也不作為主流的推崇。所以在這以前的古人們對貞操看的並不是特別重,至少沒有今天看的這麼重。比如說漢朝劉邦的後宮女人都是戰亂時搶來的,其中的薄太后就是魏豹的女人。三國時期,曹操的夫人也都是別人之妻,而曹丕的第一個夫人甄氏就是搶了袁紹的兒媳。

到了唐朝時人們的思想也更為開放,皇家鼓勵寡婦再嫁,很多唐朝公主都一嫁再嫁,也沒有人認為這是違反了道德禮儀。李世民也把兄弟的媳婦都納入後宮,表現的理所當然。甚至一代女皇武則天不僅侍奉過李世民,後來還成為了李治的皇后。

漢武帝的母親結過婚生過娃,為何還能順利入宮當皇后?

從我們今天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倫理問題,然而要注意的是,我們是用今天接受的程朱理學的視角去看待古人,這就好比用前朝的尚方寶劍斬當朝的官是一個道理。武則天連嫁父子兩人從今天受到的教育看是違背倫理的,然而在思想開放的唐朝,這其實並不算什麼,是很普通的一件事。

然而自宋朝的程朱理學出現後,倫理道德便被上綱上線,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言,被世人所崇尚。貞操也成為婦女的第一生命,被所有人看重。到了明朝時期發展到頂峰,朱元璋提倡貞節,並大力宣揚和獎賞守貞的婦女,在他的影響下,明朝的選美中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必須是處子之身。貞操倫理觀念從此隨著明王朝的大力推廣成為漢文化中深入骨髓的一個印記。

漢武帝的母親結過婚生過娃,為何還能順利入宮當皇后?

所以回到本文主題,在宋朝程朱理學出現以前,古人雖在意貞操但並不是十分重視。對於皇帝而言,只要你人長的漂亮,各方面又符合我的心意,那就成了。所以漢武帝的母親入宮前雖然不是處女,又生過孩子,但她人長水靈漂亮,又善解人意,很討劉啟的喜歡,劉啟也自然不會去深究她的以往。至於有些人鄙視漢唐,說臟唐臭漢,也完全是受制於程朱倫理學思想的束縛,從今天的視角出發去審視古人,要知道在漢唐時期還沒有程朱理學呢,所以這對古人太不公平了。

正如魯迅先生在《我之節烈觀》一文中說:「但看周朝末年雖有殉葬,並非專用女人,嫁否也任便,並無什麼制裁。由漢至唐也並沒有鼓吹節烈,直到宋朝,那一班『業儒』才說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話,看見歷史上『重適』兩個字,便大驚小怪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靜的猛男子 的精彩文章:

此人祖父是前清欽賜進士,父親是財主,自己號稱「共產黨的剋星」
呂雉當皇后時開創了一個壞習慣 200年後另一個女人用它滅亡了西漢

TAG:沉靜的猛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