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業」競爭殘酷,誰能成為贏家
?歌唱家柯綠娃
丨耕夫
本世紀初,先後有兩本美國學者寫的傳媒學研究著作在中國翻譯出版。最先讀到的是米切爾.J.沃爾夫的《娛樂經濟》,然後是尼爾.波茲曼寫的《娛樂至死》。這兩本書都分別前瞻性地聚焦一個新興的產業——娛樂業。他們都斷言,娛樂業已經成為世界上眾多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部門。從旅遊到超市購物,從商業銀行到金融信息,從快餐到新式汽車,娛樂的元素幾乎滲透到各個領域。這一趨勢有著歷史發展的必然性,世界在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冷戰後,贏來了相對的和平和經濟快速發展,飽暖思「娛樂」,就成為一個正常的現象。
在中國,因為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發展,也帶動催化了娛樂業的大規模增長。但是現實的狀況卻存在一個悖論:雖然娛樂業是世界經濟的新的驅動引擎,大部分從事這個行業的公司卻不能盈利。沃爾夫提供的信息是,只有極少的大型娛樂公司盈利豐厚;這與中國影視行業的一位專業人士提供的信息不謀而合:大約有70%以上的影視公司是虧損的。這裡有很複雜的原因,如果要得出非常有說服力的結論,可能需要幾百頁的研究報告。那麼簡單一點,憑直覺觀察作一個判斷,有一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供給過剩。
大家看看,現在有多少各類傳媒娛樂公司和實體店,在爭奪我們手機上巴掌大的一塊屏幕?那些個討厭的APP和二微碼,如同魔鬼附著在你身上,你想甩也甩不掉。到購物店或飯店消費,服務員說可以打折,但前提是要掃一掃二微碼。你會被迫無奈地掃那個二微碼,但在離店後可能你幾分鐘內就把它刪掉了。這種白熱化的殘酷競爭還將持續。城裡的人在痛苦掙扎,但城外的人仍然成群結隊地往裡沖。那麼如何面對這種狀況,成為這個產業中勝出的「三分之一」呢?
剛才說的是「供給過剩」,是「多」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只能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來解決。還有一個問題是「爛」,是「爛泥」的「爛」,我們能夠做的是如何從「過爛」的泥沼中拔出來。這裡我強調三個關鍵元素:
品質。我曾看到一個7分鐘的短視頻,揭示人與人之間的僱傭關係。其深刻性可能超過當下一位著名作家創作的總和。我也曾看到,有的女演員把她的毫無意義的美照發到新媒體上,引來幾十萬人的圍觀。你看看下面那些網友的跟帖,那些用語比世界上最淫穢的小說語言都要噁心。什麼叫品質,兩相對照你就明白了。最後能夠勝出的那部分,一定是高品質、製作精良的產品。
獨特。也就是你提供的產品是不是別人無法取代的。如果你不能在廣袤的田野上種植你的產品,那就不妨精耕細作你的小菜園子。當大量同質化的媒體下滑乃至垮塌時,一份非常精緻而專業的釣魚雜誌,可能卻會獲得大量的受眾。
舵手。一家娛樂公司的成敗,可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掌門人的素質和綜合能力。沃爾夫說:「娛樂產業的領袖是狡詐萬分的商界精靈,是沉著冷靜的冒險者,是老練異常的生意高手。」用他的標準來衡量,本人一條也夠不上。書生就是書生,永遠也成不了「狡詐萬分的商界精靈」。我的老岳母有一句名言:「夜晚千條路,白天賣豆腐。」恭祝各位創業成功!我要去「賣豆腐」去了!(本文為作者在深圳某論壇的發言,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AG:耕樂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