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道德經》:真正能成事之人,不會去炫耀

《道德經》:真正能成事之人,不會去炫耀

老子在《道德經》中道:「是以聖人...光而不耀。」真正能成事之人懂得,當你有所成就的時候,不要去炫耀,做人,要學會克制自己。一個人一旦在某一方面具有優勢,尤其是明顯高於別人的時候,便很難保持一種低調,會情不自禁的產生驕傲自滿、妄自尊大的姿態,這種心態是十分有害的。

人到中年,正值事業頂峰,一定懂得這一條天機,知道越早越好!

《道德經》:真正能成事之人,不會去炫耀


一、低頭是谷穗,仰頭是谷秧

三國時期鼎足三立的三個梟雄中,劉備的基礎條件是最差的。

他長期沒有自己的地盤,寄人籬下,還多次處於危險之中,險些丟掉性命。他之所以最終能夠成就一番霸業,除了他志向高遠之外,還有他隱忍、低調的性格,這種性格便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光而不耀」,真正能成事之人,都懂得剋制自己,有所成就但不炫耀,這樣的人才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喜歡,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劉備本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漢景帝的直系子孫,可說是血統顯貴。但劉備並沒有因此自恃高貴,而是始終低調,腳踏實地地做自己的事業。桃園三結義

起先,家道中落而淪為平民的劉備以賣草鞋為生,後結識關羽、張飛,並在桃園結義。然後三人招兵買馬,因鎮壓漢末黃巾起義立功,劉備得到了一個縣尉的官職,才算走上仕途。

《道德經》:真正能成事之人,不會去炫耀

劉備劇照


後來天下大亂,劉備帶領著一支多時幾千人,少時只有幾百人的部隊輾轉各地,一直沒有自己的地盤,先後依附徐州牧陶謙、呂布、曹操、劉表、劉璋等人,直到最後得了荊州、益州,才算是建立了自己的基業。二、真正能成事之人,從來不會炫耀自己

關於劉備的「光而不耀」的做人格凋,可以通過下面的幾個事例得以體現。

一個是「三顧茅廬」。劉備當初聽說諸葛亮的名聲之後,便率關羽、張飛二人前去拜見。第一次時,諸葛亮外出,三人撲空。一段時間後,劉備又率二人前來,這次竟然又沒見著人。直到第三次,劉備才碰上諸葛亮在家。而這次,因為諸葛亮在午睡,劉備竟不讓僕人通報,直到諸葛亮睡醒,才拜見。

《道德經》:真正能成事之人,不會去炫耀

三顧茅廬



劉備請教天下形勢,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決策,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然後,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佐,但是諸葛亮拒絕了。這個時候,貴為皇叔的劉備竟然抽泣起來,這才感動了諸葛亮,答應隨其出山。

還有,在著名的長坂坡之戰中,趙雲憑藉一人之力從亂軍之中救出劉備的獨子劉禪,然後交給劉備。沒想到劉備竟然一把將劉禪摔在地上,聲稱:「為了你,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


《道德經》:真正能成事之人,不會去炫耀

劉備摔兒


這也體現出劉備的「光而不耀」的格調。因為對於劉備來說,獨子劉禪極然是非常重要的,趙雲拚死救出他,也是值得的。但劉備卻將他扔掉,似乎根本無足輕重,這裡表現的便是不以自己為尊。

當然,民間有另外的看法,所謂「劉備摔孩——收買人心」,但即使是如此,劉備也得具備不以自我為尊的做人習慣,不然,這樣的戲恐怕也演不出來。

劉備之所以能夠與佔據了「天時」的曹操和佔據了「地利」的孫權鼎足而立,成就一番霸業,正是因為其這種「光而不耀」的做人智慧,成就了其「人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何以解相思?古人都有哪些定情信物
古今成大事者,都有著五種品質,缺一不可!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