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援少將:客觀評價劉少奇對軍隊建設做出的貢獻!
原標題:羅援少將:客觀評價劉少奇對軍隊建設做出的貢獻!
今年11月24日是劉少奇主席誕辰120周年,劉源同志寫了一部專著《夢回萬里 衛黃保華》,漫議了劉少奇與軍隊的關係及對軍隊建設的貢獻。
說句實話,現去許多後代都在給自己前輩著書立傳。我認為這並沒錯,一是骨肉親情的延續,二是革命傳統的弘揚。親歷者大多已謝世,親聞者再不補遺,很多史實就會湮沒。但要講好紅色故事的前提是要實事求是,言之有據。
劉源也是人,當然對自己父親有感情,在他父親誕辰120周年的紀念日,寫幾句不同於官樣文章的用心之作,應該也在情理之中吧。他的書是經過中央權威部門審查的,評價是:「重事實,有出處,少溢美。」
劉源的新書推出後,總體評價是正面的。也引來一些非議,主要觀點是兩點。一是認為誇大了安源工人武裝在我黨建軍過程中的作用。同時,又誇大了劉少奇在安源大罷工中的作用。二是誇大了劉少奇在指揮抗法援越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以出現這些認知上的差距,我認為主要是評論者還沒有機會認真閱讀原著,只是從書評和記者採訪中窺其一斑,而未識全豹。起碼應該先看書,再議論。我有幸先睹為快,可以說有部分發言權,應當出來說幾句公道話。
讀其全書發現,其實劉源並沒去爭他老爹是軍隊的源頭,他只是說他爹為軍隊建設做出過貢獻。
我曾問過他,軍委定的36個軍事家中怎麼沒有很長一段時間擔任軍委副主席,曾任新四軍政委的劉少奇?
劉源回答很坦然,他說"他頭上的光環已經很多了,一個革命家的份量已經足夠,還是把軍事家的榮譽給那些戰功赫赫的戰將吧!"挺有胸懷啊。
至於說八一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工農武裝的「工」,主要是來自於安源工人糾察隊和武漢工人糾察隊,這應該沒爭議。誰是領導者?
劉源在書中寫道,「建黨一年後,毛澤東和劉少奇就在一起共事了。按現在的話,在一個班子工作,毛是班長,劉是成員。9月,黨中央緊急來信,毛伯伯通知父親到安源」。誰是安源工人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應該已經說清楚了吧。
但有了主要領導者並不等於沒有次要領導者吧?李立三、劉少奇也對安源大罷工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劉少奇在安源的兩年多時間裡,為組織工人糾察隊和與資方談判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
可以說,劉少奇也是安源工人武裝的領導者之一,請注意,這裡說的是「之一」,而不是「唯一」。
至於抗法援越之戰,發韌於1949年12月胡志明訪華求援,當時毛、周確實在蘇聯談判,中央分工讓劉代理主席,負總責,這應該是事實,只是咱們以前不太清楚。
最近我查了一些資料,特別是看了肖嫻寫的《劉少奇與1950-1954年新中國的援越政策》、何立波寫的《援越工作中的劉少奇》,情況確實如此。
當時中央還沒有設立對外聯絡部,涉及外國黨的問題由劉少奇具體處理。當然,大政方針還是由毛澤東主席定奪。
至於說"越戰″比"朝戰″打得更巧妙更痛快,我估計是記者採訪的「吸睛」之筆,我查了一下劉源的書,沒有此話。
我揣測,劉源在接受採訪時也不會說這種話,因為兩場戰爭的作戰對象,作戰規模和影響都不一樣。若有此說,我認為不妥。隨後,我問了劉源,他說從來沒這麼說過。
他當時的說法是,「在美國歷史上,最讓美軍肝顫的就是兩場戰爭,一是韓戰(我們稱之為抗美援朝戰爭);一是越戰(我們稱之為抗美援越戰爭)。前者打得揚眉吐氣,後者打得痛快淋漓。
這兩場戰爭都讓美帝國主義嘗到了中國人民的鐵拳頭。他並沒有將兩場戰爭做橫向比較,只是談了自己對兩場戰爭特點的概括。
這兩場戰爭的指導者都是黨中央、毛主席。劉少奇根據中央分工參與了『越戰』指揮。至於記者是怎麼理解的,那隻能說是仁者見仁了,權當一家之言吧。」
在劉源的書中,對毛澤東的功勞和地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聯想到他個人和家庭遭遇,我認為這是他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他認為在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功勞中,沒有哪一個人能取代毛澤東,沒有哪一個人能超過毛澤東。
但那一代領導集體的每一個成員都為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留下了自己的歷史足跡。
毛澤東多次講道,劉周朱是他的親密戰友。因此,中國革命的勝利歸功於毛主席,也歸功於那一代領導集體和無數的革命先驅們。
我想這可能才是劉源著書的初衷。劉源至今未對那些書評做出任何回應,我想他也是在兼聽則明吧。
我覺得,咱們最好還是先看看劉源的原著再做評論,這樣恐怕才會更公允更客觀一些。
也才能對那些不負責任的議論做出自己的判斷。
※毛澤東端午節《七絕 屈原》,獨創之論前無古人!
※「耿飈之問」,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TAG:中國軍事文化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