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力證自己得位之正,為何嚴重自損不足,曾讓康熙帝極不滿意?

雍正力證自己得位之正,為何嚴重自損不足,曾讓康熙帝極不滿意?

向敬之

1

雍正之年號,顧名思義,即雍親王得位之正。

他為乃父康熙潤飾「若無遺詔,無非此言」的《面諭》,亦云「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七十五,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

正者,正統也。

雍正即位之初,即便年號改得頗有深意,但還得長期面對朝野非議,直指他泯滅親情、虐待兄弟。尤其在他瘋狂打擊允禩允禟集團後,依然鬧出了湖南秀才曾靜派學生張熙前往寧遠大將軍、川陝總督行轅,遊說接替年羹堯、手握川陝甘三省重兵的岳鍾琪反清。

曾靜在信中,痛斥雍正的十大罪狀: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

岳鍾琪誠惶誠恐,雖然接的是密信,但不敢輕舉妄動,趕緊向雍正報告。很快,有司擒獲始作俑者曾靜。雍正為了自證清白,與他合撰了一本《大義覺迷錄》。

雍正力證自己得位之正,為何嚴重自損不足,曾讓康熙帝極不滿意?

雍正像

雍正說:「朕幼蒙皇考慈愛教育,四十餘年以來,朕養志承歡至誠至敬,屢蒙皇考恩諭,諸昆弟中,獨謂朕誠孝。此朕兄弟及大小臣工所共知者。朕在藩邸時,仰托皇考福庇,安富尊榮,徇理守分,不交結一人,不與聞一事,於問安視膳之外,一無沽名妄冀之心。此亦朕之兄弟及大小臣工所共知者。」(《大義覺迷錄》卷一)

「所共知者」,這是雍正的政治自信,也是他即位合法性與合理性的基本維護。這部四卷本自證書,成書於雍正七年。雍正的主要政敵允禩、允禟早在三年前死於非命,允?、允禵以及允褆、允祉都被拘禁在高牆之內。經歷了長期整肅運動的大小臣工,學會了噤若寒蟬。

2

曾以天下第一閑人自許的雍正即位後,多次宣示康熙最後選擇了他,以代行祭祀發端,繼而「託付之重,君臨天下」(《大義覺迷錄》卷一),使他唯有朝乾夕惕、以勤先天下,才能報答上天眷佑、康熙之恩。

他甚至在組織人馬纂修康熙起居錄、聖祖實錄,也不忘大做文章,先抑後揚,曆數自己曾經不肖,經過康熙的親自教養,發生巨變。

他先自曝不足。

他把時間點安排在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初三日。

康熙御門聽政,文華殿大學士伊桑阿等針對康熙前日封爵諸子,進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為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為貝勒之事,認為不平等,提請皇上照例將皇子盡數封王。

這是清前歷朝的慣例,皇子天生便是王,像康熙崇拜之至的明太祖朱元璋生子二十六人,除了一個夭折、一個太子,其餘二十四個王。

胤禛僅小胤祉一歲多,所得待遇卻區別很大。貝勒的年俸歲祿,還不如郡王世子。

對於伊桑阿的質疑與進諫,康熙說,本朝太祖、太宗時,封子並非一概晉封,還得看其賢而封。太宗崇德元年首次封王,只有禮親王代善、豫親王多鐸、睿親王多爾袞等封王,其餘分封貝勒、貝子、公爵不等。

雍正力證自己得位之正,為何嚴重自損不足,曾讓康熙帝極不滿意?

康熙像

康熙強調:「今朕亦視其賢否加封耳,豈因己子有私乎?」(《康熙起居註冊》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賢明程度,是分封皇子的基本原則。

伊桑阿等說:創業之初,正是振作有為之時,那樣封爵能期待激勵和表彰作用。而今皇子們都在皇上教養下長大成才,各有賢明,所以請皇上一併加封。

伊桑阿長期兼管吏部尚書事,有著豐富的人事管理經驗。而康熙此次也是第一次封爵諸皇子,是朝廷大事,鄭重其事,也該皆大歡喜。畢竟此次封爵的,都是成年皇子,都深得康熙賞識。

他是一個厚重老成之人,希望康熙不留下遺憾。

但是,康熙主意已決:「朕於阿哥等留心視之已久,四阿哥為人輕率,七阿哥賦性魯鈍。朕意已決,爾等勿得再請,異日視伊等奮勉再為加封,未始不可。」

四阿哥胤禛,並沒有給康熙一個滿意的印象。

從此次晉爵到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再次封賞,雍正做了十一年貝勒。而且二次封爵時,還是因為他支持了康熙復立廢太子胤礽,以此為功,才被破格晉封為和碩雍親王。

這為後來雍正自定年號、標榜得天下之正,做好了準備。

3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戊子,康熙決意復儲之際,召集諸皇子及眾臣談話。

康熙再次品評諸成年皇子。

康熙對皇四子胤禛的看法,發生了變化:「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誠孝」,大為改變了「幼年時微覺喜怒不定」的老印象。

好一個「微覺」,為君者諱,卻是胤禛二十一歲時與王爵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

好在康熙後悔廢儲,多次做親貴重臣的工作,甚至搬出了已故太皇太后與赫舍里氏皇后託夢鳴冤,為「前因魘魅,以至本性汩沒耳。因召至於左右,加意調治,今已痊矣」(《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三十五)的胤礽復儲爭取支持。

諸臣不理會。作為反太子派主要成員的胤禛,改變立場,力挺康熙,以「誠孝」體貼「朕意」。雍正二年八月,他為此做出了解釋:「有人疑朕與二阿哥不睦,夫二阿哥乃皇太子,國之儲君也。二阿哥得罪之先,朕但盡弟臣之道,凡是敬謹。」(《雍正朝起居註冊》第一冊)

雍正力證自己得位之正,為何嚴重自損不足,曾讓康熙帝極不滿意?

《雍正王朝》中的太子胤礽與皇四子胤禛

勝利者粉飾「受皇考隆恩篤愛」,即便胤礽千錯萬錯,仍「猶然照常致敬,盡己之道」。而其前次「輕率」,如今「誠孝」,都是康熙對胤禛的評價,但見態度已然發生逆轉。

康熙興奮地說:「惟四阿哥,朕親撫育。」

胤禛歡欣之餘,少不了歸功於康熙:「臣侍皇父左右,時蒙訓誨。頃者復降褒綸,實切感愧。至於喜怒不定一語,昔年曾蒙皇父訓飭。」(《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三十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戊子)

「訓飭」出了成果,胤禛卻自許己功,標榜自我修鍊:「此十餘年以來,皇父未曾降旨飭臣有喜怒不定之處,是臣省改微誠,已荷皇父洞鑒。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喜怒不定四字,關係臣之生平。仰懇聖慈,將諭旨內此四字恩免記載。」

雍正索性再借康熙之旨:「十餘年來,實未見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處。頃朕降旨時偶然諭及,無非益加勉勵之意,此語不必記載。」一經點醒,便蔚成大器。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胤禛的輕浮有所改變,不再是「喜怒不定」,卻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蕭奭在《永憲錄》卷一中說,康熙臨終前,「以所帶念珠授雍親王」,既是念想,也是為了平撫他的輕浮和急躁。

不論他的性格如何改觀,康熙第二次廢儲後,並沒有明確選擇他做繼承者,而是後來對其胞弟老十四胤禎賦予統兵西征的暗定儲君撫軍大權。

結合當時康熙一心復儲,容不得其他皇子脫穎而出(深孚人望的胤禩,就是因為人氣飆升,而遭康熙鎖拿下獄),怎又容得下還不出眾的皇四子自誇成功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同樣是抗大險的左膀右臂,康熙為何對索額圖、明珠最後厚此薄彼?
雍正即位不穩定,鐵腕打擊康熙諸子,為何對詛咒的老十網開一面?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