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醴泉銘》左右結構及其部首——提手旁
提手旁由橫、提和豎鉤組成,其中豎鉤是主體部分。提手旁形態窄長,位居字的左側,與右部形成左窄右寬的組合。書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手旁的形態
提手旁一般整體窄長,筆畫左伸右縮,這樣既可以為右側筆畫讓出空間,使左右部間距緊湊,又可以與右側部件筆畫的左縮右伸相呼應、相平衡。
橫:橫畫短小,微向右仰。位置居於豎鉤中心靠上的位置。
豎鉤:豎筆起筆處稍重,從短橫末端穿過,一般垂直向下,較少偏斜。個別情況下,豎筆兩端較重,中段輕細,微呈彎弧狀。鉤畫短小含蓄。
提:提畫的起筆處一般是整個字的最左側,傾斜幅度大於短橫,從豎筆中心(或偏下)的位置穿過後出尖極小。
二、提手旁與右部的關係
第一,注意提手旁與右部之間的長短對比、向背關係。
第二,注意提手旁與右部間距的疏密變化。
第三,為使結體緊密,還需注意左右部件之間的穿插避就。
抗
抗:整個字筆畫厚重。提手旁左伸右縮,整體略短於右部;豎鉤起筆較重,行筆過程中略提;提畫起筆處是字的最左側。
右部左縮右伸,橫折彎鉤粗重舒展,末端是字的最低處。左右兩部分的間距較為疏朗。
扶
扶:左右部長度大致相同。提手旁中,豎鉤兩端稍重,中段輕細且微向左彎,與右部豎撇的弧度相反,向背取勢,顧盼生姿;提畫較長,與右部捺畫呼應,左右平衡。
右部撇收捺放,兩橫皆向右上傾斜,整體微向左傾。
握
握:左右兩部分長度相當。提手旁的豎鉤兩端較重,中段略輕,微向左彎。
「屋」部上窄下寬,長撇平直收斂,以免與豎鉤衝突。右部橫筆較多,間距疏密略有差異,要寫得勻稱有致,對比不宜誇張。
持
持:整個字筆畫方峻厚重,結體極緊,呈左正右斜的態勢。提手旁略短於右部,豎提垂直向下,使提手旁整體保持平穩。
「寺」部的橫畫皆向右上傾斜,豎畫和豎鉤則向左傾,使"寺"部整體發生欹側,向左傾靠;長橫向右伸展,末端重按,用以平衡左傾的態勢。
拒
拒:整個字筆畫勁挺,提按變化不大;左高右低。提手旁的豎鉤起筆位置較高,豎筆垂直向下,不偏不倚。
「巨」部位置稍低,左豎略有提按變化,末端是整個字的最低點;四條橫筆皆向右仰,間距勻稱。
持
接:提手旁稍短於右部。右部上窄下寬,長橫起筆處緊挨豎鉤,左右間距緊湊;三條橫畫從上至下傾斜度漸漸變小。
TAG:名藝觀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