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學子拿三十個饅頭上考場,饅頭吃完了題沒做完,皇帝卻欽點他狀元

學子拿三十個饅頭上考場,饅頭吃完了題沒做完,皇帝卻欽點他狀元

原標題:學子拿三十個饅頭上考場,饅頭吃完了題沒做完,皇帝卻欽點他狀元


現在高考各省都有自己的狀元,其實,這些狀元和古代的狀元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別是明朝時期的狀元,可以說都是考場上的神人,為什麼說明朝的狀元很厲害呢?因為明朝的八股非常難,不但有嚴格的條框,而且還必須寫「聖人之言」,也就是說不能有自己的看法。


更困難的是,明朝的學子參加科舉考試是把你放到一個固定的小格子間內的,考試時間長了,你就需要在那裡面吃喝拉撒。所以,在如此艱苦條件下誕生的狀元,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崇拜和敬仰的。


說到狀元,我們都會想到這是一些溫文爾雅的書生,他們言語溫順,舉止得體,很少和很能吃、飯量大這樣的詞語聯繫到一塊。然而,清朝就有這樣一位狀元,他不但腦袋裡有知識,而且肚子也是非常大的。


這位能吃的人叫李蟠,他家是徐州書香世家,三十六歲的李蟠考中舉人,在徐州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過真正讓李蟠轟動全國的,還是清朝康熙十六年的殿試。


殿試其實是學子最高規模的一場考試,這場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能夠直接選出誰是狀元,不過這裡的運氣成分就有很多了。因為有些皇帝並不是什麼好的貨色,他們看有些學子長的難看,本來能成為狀元的,就因為顏值低,最後落選了,甚至歷史上還出現過因為普通話說的不好沒有當上狀元的。


不過李蟠比較例外,此人除了在知識上征服康熙皇帝外,他的飯量也成功的吸引了康熙皇帝。當時李蟠直接拿著三十六個饅頭上了考場,上考場本來是用筆墨的,可李蟠卻拿著饅頭。


至於為什麼拿饅頭,有人說他身體高大,行動也比較遲緩,在寫字速度上比不上其他人,所以答題的時候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拿著饅頭是為了在考場上怕自己餓了,及時補充能量。


李蟠這個人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考生已經交了答卷,而李蟠還沒有交卷,考官一看李蟠的考卷才開了個頭,此時李蟠苦苦哀求考官:「一生拼搏,在此一舉,請諸位不要再催我,以成就我的功名」,後考官被他打動,開始耐心等待李蟠。


李蟠一邊答題一邊吃饅頭,三十多個饅頭吃完了,題目還沒有答完,據說李蟠一直答題答到了晚上。康熙知道這件事情後,知道了李蟠的勤學之苦,於是將他欽點為一甲第一名,讓他出任翰林院編修,後人說李蟠是「餑餑狀元。」


李蟠上考場吃饅頭當上狀元這是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說的:「午前日色熱甚,(李蟠)頭疼忽發,竟不能構思屬稿。」到晚上的時候,突然雷雨大作,天氣變涼,他的頭也不疼了。「張燈後伸紙疾書,手不停揮,三千字不稿而成,不錯落一字。」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蟠對軍政、吏治、河防靖條答對貼切,符合事理,且見解獨到,遂被康熙皇帝欽點為一甲進士第一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雜談 的精彩文章:

上官婉兒有一天賦,憑此深得武則天的寵信,晚年只能造假
皇帝遺囑中說:可以奪我皇位,但不能動皇后,新君:動的就是她

TAG:史海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