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是民國總統,為人廉潔不貪分毫,晚年卻窮得連飯都吃不起
在上世紀初,軍閥們各自割據一方猶如古代諸侯的翻版,他們專好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通常一個比一個肥的冒油。然而這樣的大環境中仍不妨有「另類」出現,北洋大軍閥段祺瑞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做過民國總理,而他最大的名聲就是清廉奉公,這一點甚至讓晚年離休後的他日常生活都開支困難。
段祺瑞出生於1865年的合肥,當他正值青年時,晚清的洋務運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在那個不太平的時代機會與變數共存,段祺瑞先後遇見了兩位貴人,此後一路高遷平步青雲,成就了後來的事業。
他的第一個貴人就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李中堂是安徽人,他早年最仰仗的不是後來建起的北洋軍,而是與自己沾親帶故的土親嫡軍淮軍,這一點影響了他的做事風格,同時也給了安徽的年輕人很多機會,而段祺瑞就在這些人之中。
當年清廷準備選派4個青年赴德留學,全程由公費支持,李鴻章再三思量之下把其中一個位子留給了當時不過在地方小有聰明之名的段祺瑞,這對於段祺瑞可以說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受這一段旅歐經歷的影響,段祺瑞本人深切的感受到了西方先進位度的優勢,也正因此他成了日後國內堅決擁護共和的那一批人,「三造共和」就是他出力的功勛。
段祺瑞在留學回國後歸屬北洋一系,此時他遇見了第二個貴人——袁世凱。袁世凱是北洋大將,在李鴻章之後更是坐上了北洋系的第一把交椅,而段祺瑞早在當年小站練兵時就被袁世凱提拔為軍官,此後更是十分受寵。
袁世凱更是把自己的義女都許配給了段祺瑞,以現在的觀點來看,當年段祺瑞就是袁世凱扶植的親黨嫡系。無疑,袁世凱對剛留學歸國的段祺瑞是有大恩的,然而兩人卻終究因為觀念報復不同而分道揚鑣。
段祺瑞一生乾的第一件大事是在辛亥年。1911年清廷駐於武昌之新軍發生起義,作為北洋大臣的袁世凱命段祺瑞領湖廣總督一職並領第一軍前往鎮壓。
而段祺瑞心底里是站在共和那一邊的,於是討伐革命軍時,他敷衍了事,甚至與革命軍談判。後來為了打動袁世凱,段祺瑞與清軍46將聯名致電要皇帝退位並「明降諭旨,宣示中外」,是為段祺瑞之「一造共和」。
而袁世凱那邊呢?他明面上答應了共和,私下打的算盤卻是做皇帝,並且在不久後將此付諸實施。袁世凱之復辟,舉國嘩然,南方各省更是直接起兵要北上護國,而即使在北邊袁世凱也幾乎眾叛親離。
對於這樣的原則性問題,段祺瑞不能站在袁世凱一邊,他先是苦勸袁世凱無果,因當年知遇之恩,段祺瑞辭職中立。袁死,段祺瑞推黎元洪任大總統,不久段祺瑞得任總理,混亂一時平息,這是「二造共和」。
再後來由於派系內鬥,段祺瑞下台,而這時反動勢力張勳等人藉機再度復辟稱帝,段祺瑞馬廠誓師直接要炮打北京城,終於又把復辟勢力趕了出去,又一次維護了共和。
但是作為老一派的軍閥,他終於還是被滾滾向前的歷史淘汰,1926年西北軍頭子馮玉祥入京把段祺瑞趕下了台,之後已經年過六旬的他便不再操心台前之事,安心的做了個寓公直到去世。
年輕時叱詫風雲的段祺瑞不好刮斂私財、也不營私,這雖說得了清廉的好名聲,但到了晚年卻造成了生活上的困難。1928年,快七十的段祺瑞的吃飯都成了問題,此事反應到了國民政府那裡去,結果蔣介石隨手就叫秘書給他送去幾萬大洋改善生活。蔣介石的這次大手大腳值得稱讚,但做領袖還需段祺瑞那般的清廉好。
※揭秘:古代鏢局押送物資,半路遇上攔路賊時,應當要說哪些黑話?
※毛主席逝世已經42周年,他的子孫後代如今怎樣了?只有一個從政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