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藥師經札記 經文 36

藥師經札記 經文 36

藥師經札記

(四十八)經文 36

文|皆仁法師

【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恆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恆不自在。】

世尊又說:「曼殊室利菩薩啊,如果有一些有情眾生慳貪嫉妒,自贊毀他,這是因為今生所造的惡因,將來得到的果報,就是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在無量歲中,受種種的巨大痛苦!」

其中,慳是指對自己所有物不願布施;貪是指對於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想佔為己有,甚至不惜巧取豪奪。嫉妒是從慳貪的煩惱中所引生出來的,看到他人有圓滿歡喜的事情,心中不但不隨喜,而且起嫉妒心,進一步由於嫉妒而自贊毀他,然後勾心鬥角,造作種種的惡業,由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慳貪嫉妒,自贊毀他,這幾種煩惱是層層遞進,一層比一層要重。因為慳貪,所以嫉妒;由於嫉妒,所以進一步自贊毀他。

我們知道,在菩薩戒中自贊毀他是重戒,因為心造惡業故,所以在命終之後就會隨業流轉墮入三惡道之中。

這些罪惡深重的眾生,墮入三惡趣中,經過無量的年月,受盡各種慘痛等苦楚。他們受完地獄、餓鬼道中的種種痛苦以後,從惡道中出來投生人間,回到人間之後還是會變作牛、馬、駝、驢等畜生,領受惡業的余報。

余報之一是「恆被鞭撻」,也就是經常被人鞭打,鞭撻也是因為嫉妒而導致的惡果。

余報之二是「饑渴逼惱」,這是因為慳貪的惡業的緣故,所以經常被飢餓和口渴所逼惱,在畜生道之中不得自在。

余報之三是「又常負重」,也就是經常要運載重物,隨路而走。

有些造作惡業稍輕的眾生,在三惡道中受盡苦報之後,終於可以上生到人間,但因為惡業餘報的緣故,出生在環境很差的家庭中,又因過去自贊毀他的惡業故,而領受「作人奴婢」的果報,也就是長期受他人所驅遣做事,半點人身自由都沒有。

【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恆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果此人以前還是人身的時候,曾經聽聞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那麼因聽聞佛號的善根因緣,再加上今生憶念藥師佛名的功德,又發起至誠懇切的皈依之心,信心不逆。在佛的威神慈悲之力加持下,那他無量無邊的痛苦都能夠得到解脫。

往昔正報殘缺、諸根不具者,能夠轉為今日的諸根圓滿;過去愚痴魯鈍者,今日能夠成就聰明利根。勤求智慧,多聞無厭,恆求殊勝的佛法,而且能夠經常遇到善知識。

在修行佛法的過程中,有善知識提攜指引,這是相當值得慶幸的事情。

佛陀曾在《廣義法門經》中說能成熟般若的有十種法,其中之一就是親近善友。所以藥師佛的慈悲願力加被我們能夠常遇善友,這是極為殊勝的。

這裡順便和大家分享經中所說的成熟般若的十種法:

「是聽法人,有十種法生起,能成熟般若。何等為十?一親近善友,二能凈持戒,三心欲求解,四樂受善教,五樂供養說者,六依時難問,七諦聽正法,八恆修正法,九於可厭惡,恒生厭心,十已起厭心如理能起四種正勤。」

經中說的是聽聞般若法門所應該具有的十個條件。也就是:

一、親近善友。

二、持戒清凈。

三、心樂聞法。

四、樂受教化。

五、心樂供養說法之人。

六、在合適的時機提問,讓大眾得到更多的法益。

七、如理諦聽正法。

八、聞正法而奉行修持。

九、於應該遠離的惡法、噁心、惡行起厭離心,不二過。

十、對惡法、噁心、惡行起厭離心後能夠。

奉行四正勤,也就是:

(一)為除斷已生之惡,而勤精進。

(二)為使未生之惡不生,而勤精進。

(三)為使未生之善能生,而勤精進。

(四)為使已生之善能更增長,而勤精進。

因為善知識的教化引導之力,能夠樹立正見,能夠永遠地斷除魔外邪見的羅網。

眾生被煩惱無明所束縛,陷在無明裡面,就好像小雞被蛋殼所包裹,封鎖在黑暗中不得自由一樣,被無明煩惱所黯覆,不能解脫自在。

至心皈依藥師佛,就能仰仗藥師佛的慈悲加被之力,破除無明之殼。這在禪宗叫做啐啄同時,意思是說:雞蛋在孵化時,必須由母雞和雛雞同時在殼外和殼內啄啐,才能裡應外合破殼而出。但是如果啄得太早了沒有用,小雞會死掉,啄得太晚了,小雞也會受影響,所以要啐啄同時。這是禪門裡面講善知識能夠觀察弟子的根機,弟子如果開悟解脫的機緣成熟了,就施方便接引他,就如小雞在差不多要孵出來的時候,母雞在外面啄一樣,讓小雞能夠順利破殼而出。

眾生無始無明,在煩惱的河流中漂流。現在仰仗藥師佛的威神之力,能夠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斷除三惑,令煩惱生死的河流枯竭。無明煩惱是眾生生死的根源,如果能夠做到「破無明殼,竭煩惱河」,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自然都能夠完全解除了。進一步斷除三惑,離分段生死、變易生死,精進修行,直至圓證三德,從而成就圓滿究竟的佛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阿賴耶識的位次
心不相應行法是前三者的 「分位差別」怎麼理解?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