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隻螃蟹下肚,直接進了ICU……不是攔著你吃海鮮,這些部位必須扔掉,小心「中毒」!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了!說到中秋,就想到吃螃蟹……
說到螃蟹,就想到活蹦亂跳的龍蝦、生蚝、海蝦、扇貝……
吃貨們的想像力在這一層可謂是突飛猛進!
然而,最近出了一件樂極生悲的事情。
武漢有位89歲老人——萬婆婆,一次性吃下6隻螃蟹,引起腹瀉、過敏、嚴重心衰,目前仍在醫院重症監護病房接受救治……
萬婆婆平日身體還算硬朗,基本沒生過大病,一向愛吃螃蟹。
前兩天,孝順的子女買來不少螃蟹給老人嘗鮮,老人一口氣吃下了6隻螃蟹。
葯娃看到這裡,森森地表示羨慕!
但就在當晚,萬婆婆出現腹瀉癥狀,第二天癥狀不斷加重。送到醫院時已經神志模糊,心電圖結果、生化指標都顯示異常。
初步考慮是進食大量螃蟹後引發腹瀉、過敏和感染,並引起嚴重心衰!
悲劇了……只怪海鮮太美味,又太危險,引無數吃貨盡折腰!
如何愉快地享受海鮮呢?葯娃特意寫了這篇文章,不妨來看看哦!
海鮮過敏的風險在哪兒?
在大家看來,海鮮是「發物」里的NO.1,當生病需要忌口的時候,總是要和它say goodbye!
其實,海鮮之所以「慘被黑」,可能與它含有導致過敏的組織胺有關。
海魚中的青皮紅肉魚類,所含的組織胺最多,最容易引起過敏。
吃進去之後,馬上引起微血管的擴張,身上的皮疹、紅腫就是血管擴張滲出增加的結果,也就是最常見的過敏。
情況嚴重的會出現「組織胺中毒」——臉紅、頭暈、心跳加快、胸悶、呼吸促迫、血壓下降,甚至出現哮喘。
海鮮的儲藏時間過長,也會促使其中的蛋白質釋放組織胺。
很多人發現,買回來新鮮的魚蝦,第一頓吃的時候不過敏,第二頓再吃,過敏就發生了。因為第二頓吃時,雖然放在冰箱中儲存,但難免有變質腐敗發生,組織胺的量就增多了。
所以,「臭魚爛蝦」萬萬吃不得哦!有過敏病史的患者,最好遠離海鮮。
有人問,提前吃抗過敏葯,可以預防海鮮過敏嗎?
葯娃表示,對於可能引起的嚴重過敏症,不提倡吃抗過敏葯的預防方法。
而且如果因為過敏,正在口服或外用抗組胺類藥物,吃海鮮可能影響藥效,甚至加重過敏癥狀。
此外,復方止咳片、止咳水等含有可待因成分的藥品,可以促進組織胺釋放,服用後馬上吃海鮮,還會出現過敏反應。
海鮮也有寄生蟲和致病菌
有一種流傳已久的說法:「不要生吃河鮮,裡頭有寄生蟲;海鮮沒什麼關係,可以生吃。」理由是:海水鹽度高能消毒,所以不長寄生蟲。
emmm……海水鹽度3.5%,這個濃度能消毒?顯然不對。
海鮮里的寄生蟲,不僅有,還很多,隨手一列就是一大堆:隱鞭蟲、車輪蟲、隱核蟲、眉纖毛蟲、本尼登蟲、瓣體蟲……
比如有一種叫「異尖線蟲」的寄生蟲,它的幼蟲一般寄生在青花魚、鮭魚、烏賊等海洋動物的肝臟、消化道或肌肉中,人吃了以後就可能感染。日本人酷愛生吃魚肉,發病率也最高,每年可達數千例。
再說說致病菌,生的魚、蝦、蟹、貝類和海藻中會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耐熱性強,80℃以上才能殺滅,因此生吃海鮮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出現腹瀉、腹痛和嘔吐等癥狀。
為什麼人會感染上這些寄生蟲和致病菌呢?
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把海鮮做熟」或者「乾脆就是生吃的」……
總而言之,不作死就不會死!
為了咱們的健康,記得把海鮮多煮一會兒!徹底加熱!熟透了再吃!
這些部位要去掉才衛生
此外,海鮮還有海洋毒素、重金屬蓄積、藥物殘留的問題。
那些有問題的海鮮,別說不能生吃了,連熟的也可能對人有害。
比如海鮮中的貝類毒素,貝類毒素主要由浮游藻類產生,貝類濾食有毒藻類後,毒素會蓄積在其體內。
可怕的是,多種貝類毒素都耐熱!常規的烹調加工方式不能將其去除!
專家給出的預防方法是:少吃、不喝湯、將部分部位剔除後再食用。
那麼,海鮮里哪些部位必須扔掉呢?
對於貝類,要去除黑色的中腸腺,這是內臟,然後再用清水反覆沖洗。
對於螃蟹,不能吃的部位有4個,分別是蟹腮、蟹腸、蟹胃、蟹心。
對於海蝦,吃的時候最好剔除蝦線,不吃蝦頭。
食用海鮮後如出現疑似中毒表現,要儘快就醫。
葯娃溫馨提示:
1. 海鮮嘌呤過高,患有痛風症、高尿酸血症和關節炎的人不宜吃海鮮;
2. 過敏體質的人慎食海鮮;
3.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膽囊炎的朋友,適度食用;
4. 甲狀腺機能亢進者應少吃海鮮,因為含碘較多,可加重病情;
5. 孕婦、幼兒和老年人不宜多吃;
6. 容易腹瀉和胃腸敏感的人應少吃。
最後祝大家,用餐愉快!
關注疫苗的小夥伴都在看
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葯葫蘆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