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20世紀歐洲版圖的變遷,歐洲在哪個時期的國家數量最少?
20世紀初的歐洲仍保有世界優勢地位。1913年,雖然美國工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比重達到了35.8%,但歐洲比重仍處在47.7%的高度。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結束後,英、法仍能以其為主導完成對歐洲、中東等地秩序的重新安排。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版圖上出現了眾多新國家。這源於多民族國家奧匈帝國的崩潰瓦解和蘇俄境內的少數民族獲得了完全自決乃至脫離並建立獨立國家的權利。全新格局的出現,意味著新秩序的誕生。凡爾賽體系就是戰勝國列強們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的重新分割世界、維護其既得利益和資本主義世界和平的新秩序。然而該體系內部卻是不穩定的、矛盾叢生的。因為凡爾賽體系是由與戰敗國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構成的,而且大多都是極具掠奪性的苛刻條約,這定會導致戰勝國和戰敗國之間矛盾的加劇。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就曾憂心忡忡地寫道:你們可以奪走德國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也可以將他的軍隊裁減到只夠建立一支警察部隊的數量,但只要德國認為1919年和約不公平,他就會找到報復的手段。而德國也同預想的那樣,走出了一條要求修改條約到不積極履行條約,直至撕毀條約的道路。而且一戰後的對德不公,給別有用心的納粹黨提供了利用蔓延的復仇思想謀奪德國權柄的契機。
一戰後誕生的德意志魏瑪共和國是一個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度不健全、基礎不牢的共和國。很多人認為他是德意志民族沒落的禍首,是同屈辱的凡爾賽和約聯繫在一起的。所以說,這個缺乏穩定支撐的政權在經濟危機來臨後,就很難存活了。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使德國的農業生產下降了30%,工業生產則下降了40.6%,登記在冊的失業人數在1932年初已超過六百萬。所以飽受失業和破產之苦的中下層群眾對現實極端不滿,渴望救星出現。壟斷資產階級和容克地主們看到無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以及資本主義統治秩序的搖搖欲墜,也期盼一個強勢政權的出現。而納粹黨在此時利用人們痛恨凡爾賽和約的民族主義情緒,把自己打扮成了社會各個階層利益的代表者,並最終在極具誘惑的宣傳下成功攫取了德國軍政大權。那此時最能阻止德國法西斯擴軍備戰和挑起世界大戰的英、法兩國又在幹什麼呢?
英國受困於經濟危機,不僅失去了海上霸權以及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工農業生產、對外貿易等指標占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亦在不斷下滑。所以英國的資產階級為保住其既得利益,謀求與德國的全面和解,也就是要解除凡爾賽和約強加給德國的束縛。而在和解過程中,歐洲秩序的變更問題,即但澤、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甚至波蘭問題都是討價還價的籌碼。法國則是因政局不穩,內閣更迭頻繁,無力對德國強硬,只得無可奈何地走上了綏靖的道路。英法將綏靖政策視為避免世界大戰的有力手段,然而這卻助長了希特勒擴張的野心和挑起世界大戰的決心,隨著獨立國家一個接著一個的消失,英法最終為他們的綏靖政策付出了代價。在蘇德戰爭爆發前的1941年,德、意法西斯幾乎已經將除蘇聯以外的歐洲大陸瓜分殆盡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大國力量經歷了新一輪的此消彼長。美國獨佔鰲頭,蘇聯則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以維持歐洲大國均勢為中心的傳統國際關係格局已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美蘇兩強根據自身利益和實力對比重新繪製戰後歐亞的政治地圖,特別是重新劃定了德意日三國疆界及其被佔領地區的歸屬和邊界。其中蘇聯疆域大踏步西進兩百餘公里,從北向南囊括了芬蘭貝柴摩、卡累利亞地狹,波羅的海三國,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等,涉及的領土總面積50萬平方公里,人口2450萬。蘇聯除將戰時劃屬自己的領土合法化外,還在東歐建立起了安全圈。由於東歐國家大多都是二戰期間由蘇軍解放或在蘇軍協助下解放的,所以蘇聯將東歐各國視為其防禦的前哨陣地,在此大力扶植對蘇聯抱有善意態度的政府。
而在對戰敗國的處置方面,首先是五國和約的簽署。五國是指義大利、羅馬尼亞、芬蘭、匈牙利和保加利亞,這五國在1944年以前相繼退出戰爭,並不同程度參加了反法西斯鬥爭,所以對他們的處置較之解決對德和約要容易一些。其中義大利放棄了其非洲殖民地的一切權利;匈牙利疆界恢復到1938年1月1日時的狀態,這樣其失去了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仲裁給他的全部地盤;保加利亞則保持1941年1月1日時的疆界,確認對南多布羅加地區的佔有。五國和約是戰後東西方大國之間既鬥爭又妥協的產物,是在解決戰爭遺留問題方面所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然而此後國際形勢急轉直下,美蘇之間的冷戰完全取代了雙方的戰時同盟關係。在此種情況下,美蘇兩強的對德處置完全是各行其是的,當然德國一分為二也是在所難免的。隨著兩大陣營對峙格局的形成,歐洲逐漸成為美蘇鬥爭的最前線,直至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而隨著20世紀90年代兩極格局的終結,歐洲在世界政治、經濟日益走向多極化的趨勢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權力重組。
※圖說維希法國的歷史變遷,在1942年時被德意聯合瓜分
※蘇聯竟然在聯合國擁有三個席位,為什麼?
TAG:大明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