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新媒體: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新出路

新媒體: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新出路

博物館的文化傳播需向何處走?新媒體互動式、數字化的傳播方式不斷推動著博物館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給博物館帶來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基於互聯網技術、數字化技術和無線通訊技術的新媒體正以其橫掃六合、席捲八荒的氣勢衝擊著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也使得受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對於承載著收藏、保護、研究及教育等幾大功能的博物館來說,乘上新媒體的「快車」,轉變自身角色、拓展傳統功能、提升用戶體驗,似乎是當下文化傳播的新出路。

那麼,新媒體是什麼?怎樣釐定?新媒體是處於發展變化中的,具有傳播速度迅捷化、傳播內容縮略化等特點,目前各界對於新媒體的定義莫衷一是。但總體來說,可以從「以網路為主體的傳播平台、以數字媒體技術為核心的媒介形態」上去理解,即通過數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動的多媒體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與服務的傳播形態。 它的「新」,新在媒體互動的新方式、媒體技術的新融合上,新在對於傳統傳播形態及傳播方式的顛覆上。

新媒體互動式、數字化的傳播方式不斷推動著博物館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給博物館帶來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博物館在微信與微博領域的探索與發展,進一步拉近了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距離。這種潛在的影響,可以從博物館與公眾兩個角度來談。

新媒體: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新出路

首先,從博物館自身角度出發,新媒體的注入使得博物館的角色與功能悄然變化,它摘下了神聖的光環,打破了時間與地域限制,讓公眾能夠近距離、全方位的學習和娛樂。這種影響似乎涵蓋了博物館的各個領域,比如陳列展示、公眾教育、諮詢服務等。

新媒體技術對博物館陳列展示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豐富了館內展陳的形式,經過數字採集、數字建模、3D動畫等做到立體展示、場景復原,使得展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如2010年的熱門話題--故宮博物院的「走進清明上河圖」沉浸式數字音畫展示項目,向觀眾展示了51個畫卷場景、模擬設計了700多段人物對話,觀眾只需按照自己興趣點擊屏幕即可欣賞畫卷任意細節,獲得視、聽、觸的多元化體驗。

第二個層次是指博物館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開闢的線上展新模式。 2016年,河南博物院志願者團隊利用新媒體平台舉辦了一系列線上特展,引起了觀眾們的巨大反響。其中,「煉土生輝--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彩陶藝術線上展」 閱讀量共50.1萬、 「禁止出國64件」 總閱讀量為853.6萬、 「御姐婦好」 閱讀量178.1萬、 「禁止出國第二批」 閱讀量達到1797.8萬。里約奧運會時期,微博小編策劃的「文物也奧運」話題,引起了多家博物館微博媒體的共同參與,閱讀量直逼4000萬。通俗簡潔線上特展的新模式抓住了現代觀眾群體碎片化閱讀的喜好,有效傳播了博物館文化,打開了博物館展陳的新大門。

新媒體: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新出路

博物館的公眾服務是博物館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揭開了博物館公眾服務工作的新篇章。單從各大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的開通來講,這種信息傳播的便捷程度便不言而喻。

2014年起,全國各大博物館陸續開通微信公眾服務平台,一時間微信語音導覽、展覽資訊、活動預約等等服務開啟了線上模式。粵博在全國率先推行「微信導覽」,而後逐步開發了展覽推送、相關閱讀、展覽整體宣傳功能,目前初步實現整體服務線上化。無論是博物館傳播還是活動預約,抑或與觀眾的在線交流,都能夠通過微信實現。山西博物院微信平台的語音導覽技術較為成熟。在語音導覽欄目下選擇相應的展覽後,不僅有詳盡的展覽信息,還有附帶語音導覽編號的參觀路線圖,觀眾通過點擊對應編碼的錄音就可獲得展品的詳細講解,優化了觀眾的觀展體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煙盒收藏日漸火熱,你竟然還一點不了解?!
世界四大名螺之一的唐冠螺,快來帶回家吧!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