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專訪「夜間光繪探險女神」楊瀟

專訪「夜間光繪探險女神」楊瀟

框哥說:在Urbex(城市廢墟探險)領域有個「女神」,她於網路上非常統一的昵稱是「inhiu」,這一初看上去形似「inhui」的字母組合,不知讓多少人先入為主讀錯成「淫穢」。她小時候體育基本沒及過格,成年後卻屢屢在廢墟探險中,嘗試各色極限體驗——行走於酷暑沙漠,或寒風過雪山,身在古堡內被降臨的巡邏直升機搜查,在軍事基地躲避搜尋犬,或在摩天紀念碑頂端與閃電擦身而過……

她不是女特務,真名楊瀟。

我真正開始所謂「廢墟攝影」是從2012年開始的。雖然只有三天——但一切始於那天去保加利亞的「冰封紀念碑」。到訪的第一次是在夏末的一個大霧瀰漫的黑夜裡,一片黑暗中我知道它就在我眼前,可什麼都看不見,黑暗形式的完完全全的空。直到一道閃電划過天空,光暉瞬間照亮頭頂的紀念碑,才意識到它是多麼龐大,黑暗中威嚴屹立。

保加利亞冰峰紀念碑(2012)

保加利亞的巴爾幹山頭,屹立著一座插著一支香燭的飛碟,建於蘇聯時期,是為了紀念19世紀保加利亞抵抗土耳其侵略的一座巨型紀念碑,名為Buzludzha。這個「飛碟」,當年是保加利亞共產黨的地標性建築,領導人在「飛碟」內演講,外面的廣場就聚集著千萬民眾,輝煌無限。

雪中的冰封紀念碑(2013)

隨著蘇聯解體,Buzludzha不消幾年已化為危樓,成為廢墟。「飛碟」外圍的廣場和雕塑都已受到破壞,「碟」內只剩一片荒涼,破碎的屋頂與滿地垃圾,夾雜著停滯的空氣,被人徹底遺忘。

很多人對於廢墟遺迹最大的興趣是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歷史,故事,政治符號等,於此,我的感情卻非常純粹:拋開它們身上所承載的所有歷史文化符號,那些雄性的、力量感的建築,隨著時間漸漸衰退、被人遺忘,英雄末路的衰敗產生的反差美令人動容。在不同環境和時間下,建築物主體散發出來的不朽氣息無比迷人,訴說著它們的「永恆」誓言。

第二次造訪尚義縣天主教學校(2013)

我到現在都沒有系統學過攝影。而且絕大多數攝影師都不是經過系統訓練的吧?現在,「攝影術」的門檻越來越低,全是「攝影師」。我從上學到現在工作,專業與工作全都是設計行業。而攝影這件事,從開始到現在都不是我的本職工作。進行我的攝影行為,只是出於我的個人愛好。

比利時東部列日市的廢棄工廠區(2014)

如果說廢墟中存在的這種「永恆」本身即是一種美,那麼如何表達、呈現它,則是我另一個為之著迷的私人化遊戲。對於廢墟之地的觀看視角,如果通過一條時間軸來展現,那麼一端是廢墟輝煌興盛的過去,另一端則是衰敗被遺忘的現在。

比利時廢棄教堂(2014)

夜間光繪攝影的魅力,很大程度取決於對光的控制與運用,並通過這種方式,建立我與拍攝主體間的聯繫。日光下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景象,在黑夜中會以另一幅面孔出現。夜色四合,沒有陽光的黑魆魆之間,反而成為一張空無一物的「白紙」,我營造光線,恰恰是在「黑夜的白紙」上「繪畫」。

《小王子》中狐狸的那一句「tame me(馴服我)」之所以令我感動,是因為在這世上無數既短暫又永恆的景象,經過「聯繫」的建立,成為了彼此的唯一。

比利時廢棄冷卻塔之一(2014),據說比利時境內的共有7座。

我所有拍攝的主題,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廢墟」,一個是「夜間光繪」。而被攝主體一般都是「野蠻主義」的建築,採用粗獷的塊狀設計感,風格上偏「兇猛」,這種風格廣泛散佈於蘇聯和東歐國家。

Petrova Gora Monument是在1981年,為了紀念二戰期間,因烏斯塔沙政權襲擊而喪生的300餘名塞爾維亞貧民建造的。碑體建築由鋼筋混凝土製成,並覆蓋著不鏽鋼板。其內部樓梯迴廊曲線豐富,很有識別性。當年用作博物陳設以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1991年後,南斯拉夫內戰期間,此紀念碑遭到嚴重破壞,大量不鏽鋼板被當地人盜取。

Monument to the Revolution of the people of Moslavina是在1967年,為了紀念莫拉維納地區的二戰勝利而建造的。它也許是克羅埃西亞前南夫拉斯時期的紀念碑中最為著名的。在營造的光線之中,巨大的翅膀與眼球、石材與金屬交相輝映。

而就算我不去拍照,哪怕畫畫——比如我在Instagram上畫的水泥構築物——也都是同一風格。觸發我進行所有這一切行為的初衷,就是那次旅行,保加利亞的冰封紀念碑。這座在Urbex(城市廢墟探險)領域處於頂級朝聖地級別的建築,兼具「廢棄」與蘇聯「野蠻主義」兩種特徵,它的存在,一以貫之了我接下來的絕大多數作品的風格,它「開啟」我後續所有的行為。

自此,新世界的大門被打開,

開啟探索奇境的旅途——

在酷暑的沙漠中穿行;

在零下30多度夜間翻越雪山;

在古堡內被巡邏直升機搜查;

在雪夜的軍事基地躲避搜尋犬;

在水位到大腿全是蝙蝠的地下管道浸泡整夜;

在雷雨天70多米高的紀念碑頂端與閃電擦身而過……

這些極限的體驗,

每一次都將我的身體推向體能邊緣,

卻將心靈牽引到更高的頂點。

位於英格蘭南端的Dover Grand Shaft,是一個建於1806年的英軍駐軍所,井深42米(2013)

Monument to the Revolution of the people of Moslavina是在1967年,為了紀念莫拉維納地區的二戰勝利而建造的。它也許是克羅埃西亞前南夫拉斯時期的紀念碑中最為著名的。在營造的光線之中,巨大的翅膀與眼球、石材與金屬交相輝映。

然而,我很少一個人拍。

廢墟探險最重要的是什麼?我認為永遠第一位的就是「安全」。我一個人外拍的次數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大多情況下是兩個人,頂多三四個,最好還是男的。我從小體育經常不及格,個子又小,從體能的角度,比如翻牆、翻窗、翻柵欄時我需要有人托我一把,而且有男生會更加安全。

亞美尼亞,為作家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廢棄食堂(2015)

我經常半夜四五點完成拍攝。那時候飢腸轆轆,疲憊不堪。但不管我去的國家多麼發達,或者多麼不發達,在這個「什麼都沒有」的半夜,天蒙蒙亮,遠處黑暗中會依稀顯現出來一個黃亮亮的「M」,那是深夜曠野唯一的慰藉。因此我成為了麥當勞的鐵粉。而有一次我去黑山共和國,那裡竟然沒有麥當勞,這還導致黑山在我心目中的好感度迅速被「降級」。

位於芬蘭世界最北端的麥當勞(2017)

有的人看了我的作品感覺到凄美、孤獨,從而認為創作者性格也是如此。但我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特別孤獨的人。

亞美尼亞久姆里市的廢棄噴泉(2015)

克羅埃西亞Zeljava空軍基地(2016)

我身為一名普通的「社會人」,社會屬性很健全。比如工作方面我做交互體驗設計-用戶交互體驗設計,這工作非常講究「雙向互動」,要不停處於「站在別人角度反觀自己」的狀態,所以在工作方面我不可能保持「孤獨」。攝影、畫畫等,只是我在尋找我的內心主觀世界與外部客觀世界的通道,而這個通道,需要是「單向」的。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之夜的天使(2016)

平時的工作生活,「雙向互動」的時間太多,所以能有一種機會讓我進行「單向」地對外輸出,非常快樂。

2016年2月,拍攝於英國謝菲爾德市中心的地下河Megatron

我是忠實的尼康黨,從最初的D40到如今的D810,鏡頭常用的是蔡司的15mm F2.8。

關於我的照明設備——只要能發光的物體,本質上都可以用於光繪攝影,比如手電筒、Led燈,甚至小孩玩的玩具,亂七八糟。

我的照明設備之一

但我從來不用閃光燈。很多夜間攝影者都會用閃光燈,特別是在做人物背光,或者大前景光都可以用閃光燈的。閃光燈是一種很好的光源,只不過我不用而已。

我之所以不愛用閃光燈,

是因為我學了無數次如何與相機同步,

但我第二天肯定就忘了。

我覺得,

一定是我能力的問題吧。

約旦佩特拉城貝都因洞穴

大家一直在問我到底在拍「什麼」?

在初期我真的沒有考慮過,我其實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去給很多東西要賦予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意義,這可能是外界、別人會去做的事情。而進行廢墟攝影這件事,起初,對我本身其實只是一個「上癮」的過程。

西班牙Asturias硝酸鹽工廠冷卻塔(2018)

但非要我去賦予什麼意義,我覺得我拍攝的這些「廢墟」,與其說是廢墟,其實還是有很多人去過的熱門「廢墟」,在網上可以查到很多攻略。我拍的照片應該沒有什麼旅遊攻略價值,但你會看到95%以上攻略出現的圖片,都是白天時段這些建築的模樣。我的作品和這些圖片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晚上是黑的,畫面中的明暗完全可以由我調度和創作,沒有太陽來「礙事」。至於這個建築的歷史、未來是怎樣、會怎樣?我無法控制。

也許這個建築從前代表著一種民族精神,但未來有可能推到重建、改成博物館——所有這些我無一可控。

波黑Gligino Brdo自由山紀念碑(2018)——紅色光效為手電筒短暫照射相機取景器而出現。

而我所做的這一切,我覺得,是我與外部世界彼此「馴服」的過程;

是幫助我在現實中表達心中環境的通道;

是在面對永恆而感嘆自身微小的同時,

所能抓住的我們曾彼此擁有的證明。

德國森福滕貝格(2018)——德國索諾爾運河旁的一座巨大的碉樓。塔高30米,由111噸的考頓鋼製成,162個台階通向塔頂。

羅馬尼亞「耶穌之心」(2017)雕塑家Walter Zawaczky設計的一個22米高的耶穌雕像。自從2012年建造以來,那裡就成了爭議的焦點,可能因為耶穌看起來像《星球大戰》里的大反派達斯·維德。

所以如果非讓我說什麼意義的話,

我可能拍的是這個建築,

它只屬於我的那一剎那。

- END -

2018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專題閱讀

名人專區

2018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

5月17日正式開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尋人啟事!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招兵買馬」!
為啥神仙都偏愛這等「窮鄉僻壤」?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