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的法醫是如何煉成的?

中國古代的法醫是如何煉成的?

文|了包

說到仵作大家都不陌生,古裝劇尤其是古裝的懸疑推理劇中經常會出現仵作驗屍的場景。這仵作給人一種古代法醫的感覺,事實上仵作一開始並不算是完全意義上的法醫。

中國古代的法醫是如何煉成的?

「仵作」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五代王仁裕所撰的《玉堂閑話》及和凝所著的《疑獄集》中都出現了「仵作行人」這個名稱,兩本書中記載的案件其實是同一件,在案件中「仵作行人」協助官府破了案件,但也僅是協助而已。「行人」這個詞也表明了這一工作的臨時性,「行人」意指走過人,「行」具有暫時替代的意味。

仵作行人的本職工作或多或少都與死亡有些關係,比如說陰陽師、屠夫、棺材老闆等等。所以他們才會有足夠的膽子從事殯葬工作。仵作主要負責搬運、清理、裝扮屍體等等工作,所以又被稱作「仵工」、「仵作老」。

人大抵都怕死,對屍體大都充滿畏懼的心理。因此人們需要仵作這樣人的存在,但是又看不起從事這類工作的人,覺得他們骯髒晦氣。而這種人又是司法檢驗所需要的,所以官府選拔了一部分有驗屍經驗的仵作協助官府工作。獲得這種資格的仵作在五代時期被歸為「內仵作」,沒有獲得這種資格則被稱為「外仵作」。

中國古代的法醫是如何煉成的?

宋元時期,仵作依舊不是官府的固定職工,不過隨著法醫學的進一步發展,仵作得以進一步參與到司法勘驗中來。檢驗人員中已少不了仵作,仵作群體中技藝最高最受人敬重者被稱為「團頭」。

在司法勘驗時,仵作需聽從檢驗官的指揮,清洗屍體,塗抹酒醋,大聲喝報屍象給檢驗官和在場人員聽。當檢驗人員缺乏時,仵作直接充當了檢驗官。不過仵作也不能隨意亂驗,勘驗書上需要仵作簽名,如有不妥,將受到重罰。話雖如此,仵作亂驗的情況仍時有發生,有的甚至捏合屍傷謊報。

中國古代的法醫是如何煉成的?

明代的法律條文中將「仵作行人」改為了「仵作」,看上去多了一些正式感。但是仵作地位仍是十分低下。到了清朝,仵作才成為政府正式僱員,享有工資待遇。

政府也重視仵作的培養,每名仵作都會有一本宋慈所著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錄》,經驗豐富的仵作師傅會進行講解。政府還會定期組織考試,考試優異者可以得到獎勵,不及格者需要重修。要求嚴格實是應該的,畢竟這是與人命相關的大事。

中國古代的法醫是如何煉成的?

到清末,受西法法醫學的影響。清政府一度在京師設立了檢驗學習所,設立法醫學、法醫學、理化學、醫學大意等課程,雖無所成,但也是一種進步的趨勢。而今仵作已不再,法醫正為未來工作著。

參考資料:

湯茜:《中國古代仵作生態研究與歷史觀照》

吳金鵬:《「仵作」與古代法醫》

王明忠:《民間古代法醫——「仵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騎兵究竟如何作戰?
近代歐洲流行怎麼裝飾房子?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