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要學篆刻,這裡有一份給篆刻學習臨摹進程請收下

要學篆刻,這裡有一份給篆刻學習臨摹進程請收下

前天寫文,要整理一套篆刻學習的臨摹作業,既然要整理作業,那麼,對於整個篆刻學習課程,我們要列個全面的的課程,好讓初學者對整個臨摹過程全方位心中有數,今天就先把這個全面課程進程列出來。

在我們看來,篆刻學習應當在解決了基本刀法之後,配合字法學習,對於篆刻臨摹進程,依照如下四步來走:

(吳昌碩)

1、臨摹秦漢印。吳昌碩在「俊卿之印」的邊款里說:」摹擬秦漢印者,宜先從平實一路入手,庶無流弊矣。「學秦漢印,可以先擇取漢印中平實、工整一路的入手臨摹,臨摹過程中,以「畢肖」「逼肖」為臨摹檢驗原則,體會、掌握印章的基本布局,溫習刀法的基本運用和繆篆的變形法則(大多學習書法從臨習小篆入手,而漢印所用入印文字是繆篆,在這個階段要體會、運用小篆的豎長方形變為繆篆正方形的變化,當然,需要注意兩字玉印和六字新莽印中的小篆遺存)。緊接著,再臨摹粗獷、雄渾一路,勁挺、溫雅一路,酒脫、率真一路,臨摹各種風格的漢印,包括漢朱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相間印,肖形印、邊飾印……等。把漢印所有風格的印臨摹一個遍。

(漢印樣本)

時間大致四個月。這一個臨摹階段的目的在於「得規矩」。

2、臨摹戰國古璽。古璽的風格同樣多種多樣,其中如三晉小璽的精緻秀雅,如楚系印章的奇肆浪漫,如齊系風格的樸拙大氣,如燕系風格的謹嚴整飭。戰國古璽因為風格各異,在臨摹過程中加強對刀法的控制之餘,對戰國各系文字也加強認知,理解戰國各系文字的字形特徵,體會淳樸天然的早期印章風格。把東(六國)、西(秦國印,注意,這裡的秦印是戰國秦,並不是後來的秦統一後的秦印)兩系古璽印臨摹一個遍。

(戰國璽樣本)

時間大致兩個月,這一個臨摹階段的目的在於「得奇正」。

3、臨名家印。名家印的重點在明清兩代的印章,其中明代印家重點在「明五家」,即文彭、何震、蘇宣、汪關、朱簡五家。清代印家重點在浙皖兩路,其中浙派以「西泠八家」為代表,皖派以鄧石如、吳讓之兩家為代表;再輔以「印外求印」的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三家的印作。學習浙派重在體會浙派「個性化漢印」的篆法和「短切徐進」的刀法特有的完成印面的方法;而學習皖派重在體會皖派運刀如筆,充分體會書法與篆刻的關係;學習趙之謙之後的「印外求印」風格重在理解他們是如何汲取各方面的修養創出自己有傾向性的風格的,理解他們的突破與創新切入點,深刻理解他們的成功道路是如何走出來的(特別是清代晚期名家的印)。

(名家印樣本)

時間大致四個月,這一個臨摹階段的目的在於「得雅趣」。

4、重回秦漢印。此次再回漢印,重在尋找秦漢印的古樸渾厚氣息,重在臨出神采。與第一輪對秦漢印的臨摹秦漢印的「形」並不相同。

(漢朱文印樣本)

這個階段時間大致又需四個月。這一階段目的在於「得氣息」

以上四步,可以周而復始反覆多次。每次以一年四個月為期,大致四年余,自我訓練完成,再輔以邊款的學習,拓款的練習,增加金石、書法、繪畫、文字方面的修養,多方汲取營養,進而形成自己的風格,當然,最後說的這是篆刻學習的最高境界,能不能達成,還要看個人的天分、機緣。

(趙之謙)

多說兩句:學習者能做的事情就是勤奮,即盡「人力」。大篆刻家趙之謙對藝術的學習,常以天分與人力之比來衡量,比如他認為篆書書法上,大宗師鄧石如是天分四,人力六;而鄧石如的學生包世臣(也是大書法家)天分三人力七(這顯然已經夠努力了);到了吳讓之天分一人力九(可見吳讓之的勤奮,臨摹漢印十年不,臨名家印又五年,上萬方的臨摹);趙之謙對自己的評價是天分七人力三(對篆刻是「天五人五」),他在北京收朱志復為徒時對朱志復的評價是:「天三人無一」(《趙之謙尺牘》),顯然他對朱志復的天分不滿意,對他的後天努力更不滿意,這是趙之謙的遺憾,天分高的錢式早逝,而天分低的朱志復並不努力,大概這就是一代大家趙之謙後無傳人的原因吧。

學習臨摹的過程都是在盡「人力」,天分無法改更,努力的程度卻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學篆刻首先是勤奮起來再說。

(【老李刻堂】之30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唐詩閑讀:「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篆刻課程之十三:鈐印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