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行星不是砸在陸地,而是砸在太平洋中間,會怎麼樣?
六千五百萬年前,一塊約十公里長的岩石開始向地球駛來,其整體的體型比現在的珠穆朗瑪峰還要大,當然這塊巨石落入了當時被稱作尤卡坦半島的墨西哥灣,也就是掉進了海洋,並不是砸在了陸地上,只有後來的小塊隕石才是落在了陸地上。
在前不久,日本的兩名研究人員就研究了撞擊點: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北部的希克蘇魯伯,這裡正是撞擊點的位置。通過研究地質構成,研究人員發現撞擊點的地層和土壤之中富含碳氫化合物,而且是特別的富集。當小行星撞擊富含碳氫化合物的地層時,產生了大量的煙塵和其他物質,這些物質被拋入大氣層之中,然後像一個黑色的塑料袋一樣將地球罩了起來。
我們都知道地球表面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當大氣層中的煙塵形成的屏障將太陽光擋在外面的時候,地球表面的溫度開始下降,植物因為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以植物為食的動物被餓死,食肉動物也因為缺乏食物死亡,整個食物鏈崩潰,這才是導致恐龍(非鳥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通過對6500萬年前的那場災難進行模擬,結合從沉積岩中獲得的證據,推測在災難發生過後,全球平均溫度至少下降了7℃。
陸地、海洋的食物鏈被嚴重破壞,造成的地球黑暗期長達二三十年,大量的動植物在過程中消失,據了解,那場災難造成了全球75%以上的物種消失了。 我們從隕石的破壞方式來看,落入海洋上比落入陸地上的破壞性還要大
當時的這顆小行星以每小時7萬公里的速度撞上地球,空氣摩擦和撞擊產生的高溫使小行星融化,地殼破裂,岩漿噴射而出,海嘯吞沒大地,灰塵鋪天蓋地,高溫使森林自燃,地球變成一片火海,據推測當時的地面溫度高達275攝氏度,沒有任何生物能承受住這個溫度,由於很多恐龍都是植食性恐龍,灰塵擋住了太陽,植物必然死亡,那麼這些恐龍自然就會因沒有食物而死亡。
假如隕石是落在當時的太平洋中,但是由於隕石的速度太快,質量又大,撞擊到太平洋中同樣會掀起驚濤駭浪,撞擊點釋放的能量約是幾百萬個核彈的能量。
海水作為一種能量的傳播介質,會將一部分能量以衝擊波的形式傳向地球的四面八方,衝擊波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恐龍同樣難逃滅亡的命運,所以不管是這顆小行星砸向地球的哪個地方,對於當時的地球上的生物來說都是毀滅性的,因為撞擊造成的毀滅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一連串的反應。
※走出銀河系,以現在地球文明的科技能力,至少需要10億年
※如果沒有牛頓和愛因斯坦,那現在的科學會落後多少?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