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說的「楷書要當行書寫」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說的「楷書要當行書寫」

書法追求最根本的東西是神采神韻,在基本保持文字共性的前提下,更多的體現書法家的個人審美喜好等,寫字是為了記錄語言,它最大限度的追求標準美觀工整。楷書這一字形規範性強的書體也是如此。魏晉楷書之所以彪炳千古就是因為它性情生動活潑。

自唐代以書判取士以來,楷書書法日趨以工整為能事,到明清終於把魏晉生動活潑的楷書書法寫成了呆若木雞的館閣體。現在居然有人以能寫印刷體而自豪,說什麼「印刷體也是人寫出來的」,簡直是不知書法為何物。

下面,大家看看古人是如何評論楷書的:

王羲之說「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平直,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王羲之認為書法的字形要有「大小、偃仰、平直、振動」,字與字之間要「筋脈相連」,「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平直」的不是書法,僅僅是會寫點畫的寫字。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說的「楷書要當行書寫」鍾繇楷書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說的「楷書要當行書寫」王羲之小楷
?
?真

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洒縱橫,何拘平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宋·姜夔《續書譜》

按:這段話舉出以鍾繇、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真書瀟洒縱橫、各盡字之真態,來對比唐人一味求平正的失誤。

姜夔的見解是很正確的。漢字雖然叫方塊字,但實際每個字短長、肥瘦各異,疏密欹正不同。作真書切不可截鶴續鳧,令其整齊劃一,布若運算元,失盡字本身的勢態。唐人以書判取仕。士大夫追求功名,故限制了在正書中表現自己的個性,因而字形呆板。姜夔所謂「私意」,正是指唐人的這種明顯的功利目的。

真書之難,古今所嘆,書法不由晉人,終成下品。鍾書點畫各異,右軍萬字不同,物情難齊,變化無方,此自神理所存,豈但盤旋筆札間,區區求象貌之合者!

楷書雖然是字形比較工整的書體,但楷書書法還是和行草書一樣追求書法最根本的東西——神采神韻,因楷書書法的字形大小長短順其自然書寫,所以,書法家的楷書顯得生動活潑,像活生生的人一樣各有各的個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信心是金金 的精彩文章:

TAG:信心是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