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文丨辣麻麻


來源丨了不起的辣媽(lamajiaoshi)








曾看過一個視頻,媽媽說我兒子的耳朵好像不見了,我說什麼他都聽不見。但是問孩子,你的耳朵在哪裡,他就指指自己的耳朵在這裡。媽媽就有點生氣,問那你為什麼不聽媽媽的話呢?






很多家長也問過我,孩子怎麼那麼皮呢,越不讓他做什麼越要做什麼?怎麼才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呢?




孩子

「不聽話」

並不一定就是孩子的問題,也許你沒找到讓他「聽話」的方法。

 


在掌握讓孩子「聽話」的方法前,先要明白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


 




01


孩子真的沒聽見


 


如果留心觀察,孩子專註於某個遊戲是非常

專心

的。比如他學會了用玩具鏟子搬運塑料球,他會在半個小時之內,反覆地搬運。這個時候呢,如果媽媽讓他喝杯水,或者去干點別的事情,他就真的聽不見。


 


帶孩子外出遊玩,遇到有小朋友們一起玩,孩子的注意力就更集中。你喊他說要回家了,或者要去別的地方,他總是不肯走,也是一個專註力的問題。你在出門前,可以跟孩子約定好時間,到點了就要回去了。


 


還有一個是男孩女孩語言反射神經的不同。




有位媽媽,家有一對龍鳳胎,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女孩已經能唱整首兒歌了,男孩還只會簡單的詞。有次,兩個孩子在跟爸爸專心玩球,她要出去買個東西,就跟兩個孩子說,媽媽要出去溜達,你們誰要去呢。那個時候,孩子們在玩搬球,都比較專註。媽媽的話其實很小聲,但小女孩就先接收到信息,嘴裡念著「出去玩」……就跟她媽媽出去了。女兒的聽覺很靈敏。



而小男孩還沉浸在玩搬球的樂趣中,完全沒有意識到媽媽跟姐姐走了。





 




02


父母常失信


 


昨天看到一個綜藝,是關於五位偶像明星當幼教的節目。選了 10 位素人寶寶參與,

他們都在正要進入幼兒園的年紀。




節目尾聲,要睡覺時有個孩子因為想念媽媽而情緒低落,貼心老師注意了孩子的情緒,並安撫他,許諾他乖乖睡覺,明天就能給媽媽打電話。







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了,乖乖去睡覺了。




老師安慰孩子是對的,但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承諾孩子。因為遊戲規則里,孩子跟父母是要暫時分離的。







為了激勵孩子完成某件難度高的事情,或者讓孩子當前聽自己的話,有些父母會用某種物質或者精神獎勵來激勵孩子。但往往在孩子做到了之後,父母不兌現諾言。受騙幾次之後,孩子就學乖了。對父母的這種刺激,不再有興趣。




父母的經常性失信會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導致對父母缺乏信賴感,從而降低孩子的溝通慾望。






03


父母的話和孩子的認知有出入


 


隨著接觸的知識面增長,父母的話有時候會和孩子的認知有一定的偏差。這個當孩子長大之後,會更加明顯。孩子接觸的知識越來越多,對事物的判斷有了自己的一套標準。對於父母的話,如果有出入,孩子不會立刻執行,或者乾脆充耳不聞。


 


想要孩子聽你的話,父母要試著先從

孩子的視角

看問題。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引導,而不是總以命令的方式讓孩子執行。孩子也會抗拒,或者無聲抗議。




另外,言傳身教是很重要的。

父母要孩子聽的話,自己首先也要做到。


 


有位媽媽說,每次讓孩子吃飯前洗手,她都不聽,要吼幾次才勉強會聽。仔細了解後,發現大人只要求孩子在那個點洗手,其他大人卻不用,孩子難免就不理媽媽的話。如果這個時間點,大人和孩子一起洗手,會變成一種樂趣。





 




04


和孩子說話要講究技巧




想要孩子聽你的話,首先你要先學會跟孩子說話的技巧。




1. 多用事件邏輯順序,少用因果順序


 


秋天要來了,天氣也要轉涼。我們又要開始老媽子的嘮叨:「外面冷了,多穿一件」。等娃大了,估計也會穿上媽媽牌秋褲。孩子不肯穿衣服鬧脾氣,幾乎都有遇到過。




我們設想兩種情況情形:


 


第一種情形:

你對孩子說:「來,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




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我不要穿衣服!」


 


第二種情形:

你說:「寶寶,穿上衣服,我們出發去玩了!」




孩子會爽快地回答:「好!」


 


年齡小的孩子,對因果關係並不是那麼懂,因為他們的思維是不可能逆的,不會倒推回來。




所以,父母多用

「一……就……」

的句式,就可以引導孩子明白事件的邏輯順序,孩子也會更易理解和聽話。因為用「如果……就……」這種複雜的因果句式,孩子要麼聽不懂,要麼有被威脅的感覺,都會引起逆反效果。




2. 多用短句,少用長句


 


不滿一歲的孩子,還不會完全按家長的指令做事,所以多用溫和語氣,跟孩子講講道理,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育。但對 1 - 3 歲的孩子,就要用簡短清晰的指令,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是單向思維。




1 - 3 歲孩子的認知是非黑即白,對於模稜兩可、複雜累贅的答案,並不能完全領會。




3. 多用選擇性引導


 


每個人不同,家長給孩子的指令也不一定完全正確,可以多給孩子選擇性引導。


 


孩子睡前不肯去刷牙,用選擇的句式來引導孩子,給孩子一點緩衝的餘地,氣氛就不會那麼僵。


 


你可以說你要先刷牙,還是先洗澡?


你要自己刷牙,還是媽媽幫你刷牙?


……




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就不能完全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來給孩子發出指令,要了解孩子的

生理和心理特性

,遠比吼叫來得有用。




父母要接納孩子,他們才會打開耳朵聽你說。






-

end-




文丨辣麻麻


來源丨了不起的辣媽(lamajiaoshi)


圖丨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心姐

猜你喜歡


認知心理

?"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才是自己的」





人格心理

?成熟的人,從不輕易評價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易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星語心愿丨瀟洒的人,都有這些特質
這十句話,你一定要記住!

TAG:簡易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