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狗不理是天津包子鼻祖,獨創水餡半發麵一咬一兜油,傳世百年以上

狗不理是天津包子鼻祖,獨創水餡半發麵一咬一兜油,傳世百年以上

狗不理是天津包子鼻祖,獨創水餡半發麵一咬一兜油,傳世百年以上

天津包子,始創於狗不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狗不理包子出現之前,雖然包子在天津已經流行了三百多年,但從前的包子都是大發麵皮、硬餡加菜,而狗不理創始人高貴友對包子進行了改良,才有了現在水餡、半發麵的天津包子,成為全國各地獨一無二的特色小吃。

高貴友賣包子始於1858年,在侯家後三岔河口,是一間小門臉,字型大小叫「德聚」。因高貴友小名叫「狗不理」(一說「狗子」),所以人們都管這家包子鋪叫「狗不理」。開張之初,吃包子的主要是來往於南北運河叫賣魚蝦、青菜的商販,碼頭上扛大個兒的腳夫,周圍的鄰居住戶,那時一天能賣兩三袋面的包子。後來狗不理包子鋪由侯家後搬到法租界遼寧路,擴為兩樓兩底的鋪面,吃包子的轉為有錢人家。實際上,那時候狗不理包子,就是全天津市最貴的,是中高檔小吃。

狗不理是天津包子鼻祖,獨創水餡半發麵一咬一兜油,傳世百年以上

但是貴有貴的道理。「狗不理」包子的肉餡選用西河豬的前膀后座,因前膀吸水,后座嫩而肥瘦合適,剔凈筋頭骨渣,一斤餡里要放一兩五錢香油、一兩蔥,四兩鮮姜,不能憑眼力,樣樣都要過秤。不放鹽,不用味精,不用水,一斤肉餡拌進八兩新鮮的骨頭湯,有時用雞湯,打成肉丁水餡,用上等紅鐘牌醬油找口。肥瘦的配比十分講究,夏天天氣熱,人們吃不下肥膩,這時肥瘦比例是肥三瘦七;春秋天氣候宜人,用肉肥瘦各半正可口;到了冬天,人們需要熱量,用肉就得改成肥六瘦四。這樣做出來的包子,才能一年四季,肥而不膩。

包子皮是「一拱肥」,用老肥搭腦子(即隔夜老肥搭死面)和好後拱起來就用,這種方法和出的麵皮潔白髮光,柔軟有咬勁。掐出來的包子要褶花勻稱,薄皮大餡,每個包子掐十七、八個褶,疏密適中,外型美觀。

狗不理是天津包子鼻祖,獨創水餡半發麵一咬一兜油,傳世百年以上

80年代買完包子在衚衕里吃

再好的包子,如果蒸不好,不是掉底,便是塌幫,或者跑油,甚至會出現死麵疙瘩,那就什麼味道也沒有了。所以蒸包子的火候一定要恰當。剛出屜的包子,餡鬆軟成團,肥而不膩,咬開一兜油。

在狗不理之後興起並有一定聲譽的包子鋪,有三家。一是永勝包子鋪,當年叫同義成,是天津北郊朗園人王成海經營的,開業於20年代初。王成海最早在馬家口擺包子攤,他家的包子選料精細,還加入了南醬腐乳調味,品種有肉皮包、韭菜包、豆沙包、三鮮包、素包。夏天有鍋貼,冬天有羊肉包。王成海在老家種綠豆、小米,冬天賣小米綠豆稀飯,夏天賣稻米綠豆稀飯。同義成開了四家分店,高價聘來狗不理的郭品生來管理,又請明順昌的師傅李作章來做醬菜,生意幹得紅紅火火。

另一家是南市長城戲院附近的陳傻子包子鋪。該號原名同合成,由陳寶善、張永太、梁三合資開辦。20年代開業,後來發展為三處。1931年三人分家,陳寶善和五個兒子自家經營。那時候做買賣講究精買、傻賣,進貨要精打細算,賣貨要捨得本錢。根據陳寶善長子陳曉亭的意見,起名陳傻子包子鋪,為了名實相符,同樣價錢,每個包子的分量比別處重一錢。他家的肉皮包尤為出名。第三家是德發包子鋪,50年代初整個遷到了東北。

狗不理是天津包子鼻祖,獨創水餡半發麵一咬一兜油,傳世百年以上

狗不理包子鋪傳到第三代——高煥章兄弟三人共同經營,三個人貌合神離,比著花錢,買賣日漸衰退,終於在1952年歇業。1956年,飲食行業實行公私合營後,和平區飲食公司把四散的老師傅們找回來,重組國營天津狗不理包子鋪,高煥章負責技術指導,同義成、陳傻子的技術骨幹和幾位原來狗不理的職工集中到一起。

1956年2月3日,歇業三年多的狗不理包子鋪在遼寧路復營業。上午10點半,包子鋪一開門,門前等著的顧客就擁了進來,樓上樓下十三張飯桌立時坐滿了人。廚房裡揉面的,打餡的,捏包子的,看大灶的工作人員忙得頭上冒汗。從上午10點半到下午3點,接待了350多名顧客。

狗不理是天津包子鼻祖,獨創水餡半發麵一咬一兜油,傳世百年以上

機器包包子

因為遼寧路上的店鋪面積太小,吃包子的人太多,所以很快狗不理包子鋪就遷到山東路上的豐澤園飯館舊址,生意越干越興旺,平均日接待2400人,周日超過3500人。其中約有70%是外地人。1976年以前,天津狗不理包子鋪接待過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平均每年有2000多人次的外賓光臨。

狗不理包子鋪制定了包子的標準工序,調餡、揉肥、搓條、擀皮、打餡、掐包八步操作法,十二條質量標準。1958年以後,陸續用上了和面機、鉸肉機、拌餡機、切蔥機,用機器取代人工,效率大幅提高。每天除正餐外,又增添了早點,供應煎包和綠豆稻米稀飯。

毛主席也愛吃天津狗不理。毛主席的最後一位廚師叫龐恩元,主席聽說他是天津人,便說「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很有名氣」。龐恩元記在心上,打聽到北京珠市口美福林包子鋪做狗不理包子,便去討教,回來後給主席做了一次,主席吃後說「不像正宗的狗不理包子,要想學,還是到天津吧」。龐恩元回到天津,專門到狗不理包子鋪學習,從拌料到和面,從皮的薄厚到收口的花褶,以至每個包子的重量和火候都記在心裡。回北京後,精心為主席做了一頓狗不理包子,主席細細品嘗,連稱「好吃,好吃」。

狗不理是天津包子鼻祖,獨創水餡半發麵一咬一兜油,傳世百年以上

80年代改革開放後,天津狗不理包子幾乎是全國知名度最高的餐飲品牌。這並非妄言。1980年12月1日,狗不理包子鋪在北京地安門外大街開業,這不僅是狗不理包子第一次走出天津,也是改革開放後北京與外地合作興辦的第一家地方風味飯館。自狗不理進京之後,北京才出現了湖北餐廳、江西餐廳、東北風味延吉冷麵館等各地風味。石家莊、杭州、深圳也相繼開了狗不理包子鋪,狗不理包子的傳人高煥章到內蒙呼和浩特、湖北黃石傳藝,被譽為當代「包子大王」。

80年代末,天津狗不理包子鋪重新修建,一至三樓600多平方米的餐廳可同時接納500多名顧客就餐,又增添了雞蘑包、香芹包、宮廷水晶包、珍珠包等十餘種風味包子,兼營京式炒菜,以及臘腸、羅漢肚、白滷雞、雞蛋卷、干炸魚等多種自製冷盤。當時每天要接待4000名顧客,銷售近1200斤包子。此時是狗不理包子鋪的黃金時代。

狗不理是天津包子鼻祖,獨創水餡半發麵一咬一兜油,傳世百年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往事 的精彩文章:

當初與陳佩斯拍戲每天補貼5塊錢,苦熬過來劉佩琦堪稱演藝圈清流
馬氏傳人馬敬伯開創東北相聲,與侯寶林師弟搭檔,收演員劉威為徒

TAG:天津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