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五重門「,你在哪一重?現有條件下,如何應對?
昨天,有位糖寶家長找到我:會長你好!孩子住院期間結識一位20多歲的小阿姨,13歲得糖尿病,生病已經16年了,近兩年一直住醫院,現在胃輕癱,腎也不好,一個星期在縣醫院透析三次,在上海,湖州,縣級醫院來回住院治療,聯繫您想問問能不能有好的醫院介紹,能住上院的,讓她減輕痛苦。
看到這裡,有糖友會問:年紀輕輕,病情怎麼會這麼嚴重?
另一些糖友很慌張:我也開始有併發症了,怎麼辦?
還有一些糖友,則會用哀莫大於心死的語氣:活一天算一天,反正我是沒希望了!
偶爾能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醫生的信條。會長不是醫生,但是也總在四處刷臉,八方求助之餘,還得去安慰、開解,嘗試去解開糖友心中的結。因為不管病情如何,糖友先自我放棄了,對治療只會起反作用。
會長經常想,很多糖友,如果一開始就知道他們的病情會變成這樣,或許就不會讓糖尿病進展到這一步。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今天咱們來說說糖尿病進展這「一山還有一山高」的五重門。
第一重門
活在正常血糖的邊緣
每一個早晨
在浴室鏡子前
卻發現自己活在剃刀邊緣
——摘錄於趙傳《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當你還是個普普通通,每天除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在朋友圈痛罵那些製造假疫苗的無良人渣之餘,對糖尿病幾乎一無所知,過著普通而又幸福的生活——雖然這時候,你或許還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
你需要做的,是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以下這六點,你中得越多就越危險:
1、年齡超過45歲
2、腹型肥胖(梨型身材)
3、家族裡有人患糖尿病 (主要是2型,1型其實遺傳概率很低)
4、血脂偏高
5、有高血壓(成人血壓 140/90mmHg)或心、腦血管病變者;
6、久坐不動、缺乏運動鍛煉)
或許你已經發覺了危險,但此時你的血糖還在正常範圍內(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
這種情況,臨床上的專業名詞叫做:"早期血糖正常-胰島素代償性高分泌階段",而造成血糖一年比一年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簡單來說,是你的身體對胰島素不像原來那麼敏感,所以胰腺分泌的胰島素就發揮不出原來的降糖效果。
進了這第一重門,你只要重視起來,控制一下飲食、增加一點運動,就能消除引起胰島素抵抗的原因,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但是很多糖友,並沒有引起應有的注意,所以沒有停留在這裡,而是直接推開了第二重門。
第二重門
糖尿病前期
我聽見腳步聲 預料的軟皮鞋跟
他推開門 晚風晃了煤油燈一陣
打字機停在兇手的名稱我轉身
——摘錄自周杰倫《夜的第七章》
進了這第二重門,最直接的參照物就是你的血糖:
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
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血糖值已經高於正常,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簡而言之——你已經聽到了糖尿病的腳步聲。
在這個階段,你的身體里不僅僅存在胰島素抵抗,還開始出現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的情況。
很多糖友開始重視,積極干預,可以使血糖在較長時期內控制在大多正常的水平,從而阻擋糖尿病到來的腳步。
糖尿病前期的積極干預,有如下幾招:
1、定期監測血糖;(會長碰到過很多連血糖儀都沒有的糖前人士)
2、擁有健康、平穩的心態(很多糖友在這個階段就開始恐慌)
3、進行有效的飲食、運動干預(學習正確的飲食方法,而不是啥都不敢吃,很重要)
4、在飲食+運動干預不見成效的情況,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干預。(請注意,最好是公立大醫院內分泌科的醫生)
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命運,從這裡開始,糖友的路就開始出現分化:
已然醒悟的糖友,從飲食、運動和藥物干預方面打"預防針",能降低約50%的糖尿病發病率,血糖還有可能恢復正常!
而更多的糖友卻依然不以為然,繼續著每天吃吃喝喝不運動的「愜意」生活(注意,這裡說的不包括1型糖友),放任不管,不久以後,他們會進展成真正的糖尿病,推開第三重門。
第三重門:
初診糖尿病
我怕我沒有機會
跟你說一聲再見
因為也許就再也見不到你
——摘錄自張震岳《再見》
或許是某次體檢,你無意間發現自己血糖高的嚇人。
你著急忙慌的去醫院排了3小時的隊,大夫讓你做進一步檢查,5分鐘就開出來的檢查單里有一項叫「OGTT」的試驗,而且還要求下次再來複查,兩次的結果都是: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
你再次排隊見到大夫的時候,他很肯定的告訴你——你得了糖尿病!
從這一刻起,你就揮別了過去,你的人生出現了一道明顯的分界線——得病前的幸福和得病後的迷茫。
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這是你極其不喜歡聽,而醫生們卻在不斷重複和強調的一句話。
從這一刻起,你需要認真對待的是:如果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內,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內(年紀大一些的人群可以適當放寬到,空腹血糖7.0mmol/L以內,餐後2小時血糖10.0mmol/L以內),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以下,那麼,就能控制住病情,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如果你的胰腺β細胞的功能還沒有受到嚴重損害,而且你很幸運的遇到了一位靠譜的內分泌醫生,經過降糖葯的強化治療,你甚至有可能出現一段時間,不用吃藥打針血糖也能恢復正常的病情逆轉期(特別提醒——這不是永久性的!所以不是治癒,不是治癒,不是治癒)
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可以真正逆轉胰腺功能的衰退,醫生和你能做的,就是齊心協力,想盡一切辦法——扼住糖尿病的喉嚨!拖住它的腳步!
目前,世界公認治療糖尿病的辦法被稱作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血糖監測和糖尿病教育。
正確的藥物治療是主力,科學的飲食運動控制是助攻,長期堅持的血糖監測是幫助你準確掌握病情進展的工具,而糖尿病教育則是指導你戰勝糖尿病的路標和燈塔。
唯有五馬並進,才能真正控制病情的進展!
可是,偌大一個中國,內分泌專科醫生僅兩萬餘名,很多糖友得不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在一些偏遠地區,糖友想獲得合適的藥物都非常困難。
其次,很多糖友寄望於醫生的拯救,卻不重視飲食運動的調整,控糖效果不佳就轉而責怪醫生不行,藥物不力,甚至轉而投向各種號稱能「根治糖尿病」的神葯和保健品的懷抱。
隨著胰腺功能的進一步衰退,第四重門,由此而開!
第四重門:
血糖失控
你輕捻指尖揉碎了我
你鼓動風雲捲走了我
……
我倆 太不公平
愛和恨全由你操縱
——摘錄自黃綺珊的《離不開你》
隨著病程的延長,胰島功能逐漸衰退,血糖控制難度加大。同時用好幾種降糖藥物,可能都無法把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降下來。
由於你的身體已經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在這個階段,注射胰島素治療,口服藥輔助就成為醫生的首要選擇。
在這個階段,除了繼續設法控制好血糖,儘力延緩更兇殘的敵人——糖尿病併發症的到來。特別要注意的,還有抑鬱症的心理治療。
與糖尿病相伴,在恐懼和惰性之間長期的拉鋸戰,使很多糖友背負著沉重的精神壓力。這種負能量,不僅讓糖友對治療效果失望,從而自暴自棄,甚至放棄治療,還能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導致血糖升高,加速併發症的發生。
反過來,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會使糖友更加悲觀失望,加重抑鬱,惡性循環,甚至還可能導致自殺。
有研究顯示,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門診達標率僅32.5%,這意味著——控制不好血糖的糖友才是真正的大多數。
他們或者早已放棄了希望,葯不吃,血糖也不測;或者依然抱著「死也不打針」的信條,大堆的服用高價買的各種「不打針,不吃藥能根治」的保健品;或者堅信著「辟穀」和傳說中沒有行醫資格的」神醫「的拯救,在親人們的無奈痛哭和會長的無盡嘆息聲中,他們猶如飛蛾撲火,撞開了第五重門。
第五重門:
併發症來了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
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摘錄自《義勇軍進行曲》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
到了這個階段,病情多發且嚴重。有位醫生說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你見過蜜餞嗎,那就是人體長期浸泡在高濃度糖水之後的樣子!「
很多糖友很疑惑,糖尿病為啥是全身性的?另一位醫生做了一個通俗易懂的說明:「如果把血管比作堤壩,而血糖波動就像是洪水,到處摧毀堤壩。毛細血管先出問題,於是就引發了周圍神經病變,隨後是稍大一點的血管比如眼睛、腎臟里的血管出了問題,就出現了眼病、腎病、足病,大血管再出問題,就會並發心血管病。」
延緩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發生的措施有很多,比如:
根據病情採用適合的藥物治療(這個階段,需要跨多個專科治療了)
血糖控制達標(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關鍵!)
控制血糖、血壓、血脂(還有尿酸)
監測併發症的危險因素(需要定期檢查各方面的指標)
糾正不良生活方式
低鹽和低脂肪飲食
避免過度精神緊張
適度運動
控制體重
戒煙限酒
到了這個階段,因為經常出現危急病情,麻煩最多,經濟壓力最大,同時也最容易引發關注。
而隨處可見的絕望情緒是糖友最大的敵人,說實在的,不管什麼原因,糖尿病進展到這個階段,認慫無用,後悔無路!——唯有拋開一切,「寸土必爭」,才可能殺出一條血路,掙扎出一條命來!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胰腺細胞移植,胰腎聯合移植,雖然還不夠成熟,手術和康復成本居高不下,但在會長的身邊,也有移植成功的糖友!
想說的很多,在大大超出了預計的篇幅之後,會長想用一段歌詞來結尾: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摘錄於《國際歌》
TAG:糖尿病之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