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槍打九人!這種清朝老古董竟讓日軍疑心八路得到什麼特種武器
原標題:一槍打九人!這種清朝老古董竟讓日軍疑心八路得到什麼特種武器
抗戰時期,河北白洋淀地區活躍著一支駕駛小舟,穿梭於蘆葦盪與日寇周旋作戰的神奇游擊隊——雁翎隊。有一次一小隊日軍劃著橡皮艇搜索雁翎隊,突然一聲巨響,多名日軍身中槍彈,橡皮艇也一下子被打成篩子很快沉沒。日軍一開始不知道雁翎隊使用的什麼武器,威力這樣大,還以為是八路軍從國外得到什麼未知的特殊武器。後來日軍才繳獲到這種神秘武器,不僅目瞪口呆:原來這根本不是什麼新式特種武器,而是在中國使用了百年之久的「老土槍」——大抬槍!
中國式的武器演化模式,就是把武器做大,直到不能再大,就永遠停滯
近代中國軍隊,火器配備數量其實是很多的,比例並不比同時代外國軍隊少多少。但是,槍炮的科技含量以及製作質量就不可同日而語。
封建愚昧的滿清經濟文化,正如馬克思所言,已經處於「停滯不前、惡性循環」的歷史發展模式,不可能有科學帶來的質的突破發展。
以武器為例,清朝的火槍製作,根本不可能具備西方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現代炸藥、金屬冶鍛、機械工藝一系列日新月異的飛躍發展。一百年來,毫無科學性的發展,還是原始配方的「黑色火藥」,槍械製造工藝則依舊是低劣的手工作坊製造,根本無法想像能夠向線膛、後裝等近現代步槍發展一絲一毫的可能。
英國人繳獲的大抬槍,恐怕要送到「人種博物館」一類場所,宣揚西方人之外皆是野蠻人的理論
而若想提升武器殺傷力,唯有採用低級的手法——加大加長加粗武器的外形,把它們做成像滑稽的「大人國」式樣的武器,只有這樣低級低能的方式,實現威力的「倍增」。而當這樣方式造成的武器大到人力無法操控的程度,這種「增進」的道路也就走不通了。
所以,清朝的火槍「終極版」,就是一種需要兩個人(甚至三個人)吃力抬著,緩慢笨拙操持著,才能每三分鐘完成一次射程極短的發射!唯一可堪稱道的,只有塞滿黑火藥和鐵砂的槍筒一次發射所形成的「巨大」火力覆蓋!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領教了這種滑稽可笑的「巨人笨槍」的威力,在廣州街頭,反英武裝對準一隊14人的英國巡邏兵打響了抬槍,結果當場打死一個,打傷八個,其中兩人須接受截肢手術!威力看似驚人,可是英軍向上級彙報此事時,對這種武器的評價卻出奇的低下:這種只能放進博物館去的古董武器,子彈根本沒有可以約束的彈道軌跡(精度極差),除非像這次運氣極差撞上才會造成殺傷,不然的話,根本不具備戰術價值。
抗戰時期,大抬槍依舊是許多民兵游擊隊的重要裝備
就是這種一百年前就被侵略者無視的土槍土炮,抗日戰爭中,又無數次出現在抗戰軍民手中,擔負起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即是一種悲哀,又是一種足以激勵後人的光榮
※中國此項技術獨領全球,軍隊中缺一不可,美俄都嫉妒無比
※原來沒槍子彈也能射出去?老兵:是可以,但千萬不要亂嘗試
TAG:武器風暴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