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宋太祖和朱元璋,1500年來儒家終於走上聖壇

漢武帝、宋太祖和朱元璋,1500年來儒家終於走上聖壇

儒家思想在先秦時期是不受統治階層重視的,雖然在民間有很大支持,但在政治人物看來,其「不合時宜」,不是「強大之道」。其本質上就是不符合「軍事強大」的基礎「財政索取」。

(1)對儒家的兩次固化時期

秦漢時期,因為董仲舒對先秦儒家進行了修改,使之添加了更明顯的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等學說,並打造了「帝制神學」也就是神權、君權、父權、夫權一體,將儒家既有的「尊卑秩序」進行了非常有利於「君權」地解說。特別是董仲舒將三綱五常進行初步理論化,其後朱熹將其完成。

漢武帝、宋太祖和朱元璋,1500年來儒家終於走上聖壇

由此,就形成了儒家的兩次固化時期,第一次就是董仲舒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二次就是朱熹集大成的「理學」打造完畢。

然而,董仲舒的「罷黜百家」和朱熹的「理學」都被政治打斷。

「西漢」的皇帝除了劉邦、劉恆、劉徹三個皇帝沒有受到「外戚」「權臣(重臣)」裹挾外,幾乎並不能完整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東漢皇帝更是受到「外戚」「宦官」的裹挾。可以說,在治國理念上,儒家的「帝制神學」並沒有形成人們的主體思想。

(2)兩次固化時期被打破

東漢之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也只是儒家思想在擴充時期。隋唐雖然得到統一,但是因為三四百年的少數民族政權衝擊、少數民族風俗影響,無論從民間還是朝堂儒家思想並非占統治地位。

因此,宋太祖在建國之初就有感「武將」「世族」的破壞力,將「文臣」也就是儒家捧到了更高地位置。可惜,自宋真宗開始,宋朝皇帝肩膀子兒軟了,主動放棄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歷史責任。由此,必然受到文人的反對。為此,宋朝皇帝用複雜的官制,盡量地給予文人權力、地位、財富,以換取支持。

特別是南宋朱熹時期,因為皇權受到威脅。從皇帝到文臣都對儒家進行整理,逐漸形成「理學」。但宋朝的不足在於,因為千年來的統治秩序被更改後,誰都有一個適應時期。

「理學」也是如此。皇帝與儒家共享天下的過程很長遠。儒家也是時不時地不分尊卑跟皇帝沒大沒小的。讓人覺得好像宋朝的文臣的權力大於皇帝,其實,只是因為「共享」二字,讓皇帝不知道如何把握這個「度」。

漢武帝、宋太祖和朱元璋,1500年來儒家終於走上聖壇

(3)元朝打破了儒家思想固化時期

更嚴重的是,宋朝因為肩膀弱、重文辱武思想嚴重。雖然軍人出力,但因為各種原因軍事勝利從來沒有變成優勢地位。由此,宋朝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都處於弱勢,面對著遼金夏等強勢少數民族,最終被蒙古族打敗,元朝統一天下。在這一過程中「皇帝與儒家共享天下」的趨勢被打破了。

元朝和清朝在治理格局上很相似,即對原漢族統治區,這裡的漢族統治區就包括遼金地區,採用的是傳統的「儒家治理思想」為主;在邊疆地區繼續維持原有的民族治理,北方游牧和南方各民族也是不同。所以,元朝和清朝的統治格局都有許多種。

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由於張柔、劉秉忠等今天河北籍漢臣協助,忽必烈成功建立元朝稱帝,在忽必烈時期形成了:蒙古族原有思想、西藏喇嘛教、儒家思想、畏兀兒文化四大思想並存的格局。這四種思想在忽必烈死後歷代元朝君主之間進行紛爭。

總體上,元朝軍主逐漸受儒家思想影響,因此,我們會看到諸如重視儒家、開科取士等逐漸從忽必烈時期的設想變成現實。但在這一過程中,另外三種思想的持有者對皇權進行極大鉗制。

因此,元朝的總體特點就是在儒家思想治理問題上,從忽必烈開始到元朝結束,其實都在完成由設想到實踐的形成。之間反反覆復。元順帝,這是朱元璋起的。蒙古人稱其為元惠宗。

元惠宗這個人從當皇帝到病死,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掌權,一直受權臣、外戚、妻子和兒子的權力制衡。

漢武帝、宋太祖和朱元璋,1500年來儒家終於走上聖壇

(4)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

儒家思想力爭成為統治思想是從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的。因為,元朝立國97年,滅南宋也有89年了。整個元朝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在這麼長時間內必然會受蒙古風俗的影響,更何況北方受金國影響119年,河北地區受再受遼國影響187年,再往前,唐朝受胡風影響一直比較深。

所以,在儒家思想下,朝堂上儒家思想雖佔據主體地位,但在民間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並沒有明清時期那麼嚴格。

既然統一了天下。人的思想必須要統一,由此,朱元璋便以儒家思想統一天下。從老百姓怎麼起名字、如何喝酒、如何穿衣到如何進行子女教育等,朱元璋將儒家思想全盤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規劃。

我將其起名為「指導日常生活運動」,朱元璋對老百姓還可以,但那是對待聽話的百姓,對於不聽話的他同樣比誰都狠。例如你瞎起名字兒,違反了他的要求,那麼可就是「永為邊戍」了。例如醫生只允許叫醫士、醫人、醫者,不許叫太醫、大夫、郎中。

起名字的時候不能帶皇帝、聖賢的名字以及官員名稱,就是包括「張天師」(元代官方認可的稱呼)這樣的稱謂也被稱為「大不敬」(敢做天的老師,皇帝才是天的兒子兒)而不許叫,最終改名為「張真人」,如此等等很多。

漢武帝、宋太祖和朱元璋,1500年來儒家終於走上聖壇

在朱元璋手裡,不僅僅是物質的諸如把人限定在一個物理區域內不許主動外出,就是思想也是在朱元璋及其儒家文臣的規劃之內。有的人認為這樣做有好處,統一了思想,讓明朝得以長期存在。當然,也有人認為抑制了人的自由和思想。但在統治者眼裡,穩定才是第一,其他的無所謂。

然而,我想這到底是福還是禍呢?

誰說西廠比東廠厲害?東廠官僚化,汪直閃電登離場

美國為啥不放過俄羅斯?「千年孤兒」培養的倔強很駭人

「安史之亂」後唐朝何以再撐140年?宦官與藩鎮制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打敗美國火燒白宮一次,可享二百多年和平:美英加1812年戰爭
小國的悲劇:高麗國最後60年:它與元朝、明朝三方演義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