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誦經不一定用口,簡析青玄上帝持經要訣!

誦經不一定用口,簡析青玄上帝持經要訣!

01

聖號到處,滅罪消愆。寶號宣時,扶危救難。

道教典籍紛繁而複雜,歷代道藏浩如煙海。對於許多剛步入道教的善信與初學者,在面對如此之多的典籍時,難免會有無從下手的無力感。

現今人多不信誦經,謂:「區區幾篇文字,用嘴巴念念,就能消災?就能得福?那豈不識字的人都成了仙了!」其實不然,經文並非尋常文字,誦經也非徒用口誦而已。祖師有言:「經文乃是天尊金口宣演,上古天真皇人書而下傳於世。」故經文亦非尋常之文。民間有以經書做鎮物用來驅邪壓煞者,由此可見一般。

誦經者,玄門科禁甚重。如避戊,默祝,旁及叩齒咽液,書符上章等等法則。一一遵守,誦經方有靈有驗。伏魔李師說:「信仰這種事情是相互的。只有你重視他,他才會回報你。」口訣都是師師相傳。如果不會上述法訣,只要以真誠心去誦念,一樣會有感應。所謂「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

凡初入道者,受三皈九戒,為太上之弟子。諷誦仙經,以為功課。《太上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序》云:「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牆。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得入道之門,可以入元始之性。獲修仙之路,得以曉自然之心。」

又云:「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賴先聖之典也。誦上聖之金書玉誥,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元和。經之為經,是前聖之心宗。咒之為咒,乃古仙之妙法。誦之誠者則經明,行之篤者則法驗。經明則道契於內,法驗則術彰於外。經明法驗而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這段話將誦經要義和盤托出。故自古初入道者,無不以誦經做下手功夫。

02

但孫悟空千變萬化還是孫悟空,萬事不離源。道教以道經師為三寶:道無經不顯,經無師不明。道教中諸多典籍的誦持,都需要師父過經以後誦讀。經文中有諸多隱名內密,許多字音與現今讀音大有不同。例如道經中群經之首《度人經》「大浮黎土」中「土」字做「杜」字音,由此可見一斑。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此經作為道教典籍中重要的誦讀典籍有:「救一切罪,度一切厄……皈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同樣注意誦讀這些典籍需要訣竅,在這裡向大家簡要介紹下。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救苦天尊。《太上三洞表文》中稱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煉丹界天尊、法橋大度天尊、金闕化身天尊、逍遙快樂天尊、寶華圓滿天尊等。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太乙救苦天尊之職就是「至聖至仁 極慈極愛 乘九師之仙馭 散百寶之祥光 接引浮生」。

傳稱,人如遇到苦難,只要念誦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太乙救苦天尊就會隨聲應化,幫助人解憂排難,化凶為吉。對於積功行善、功行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會「乘九師之仙馭 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升仙。道教的主要宮觀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騎獅子狀。

方法如下

首先則以靜室,衣著整齊端坐,東向焚香,不起雜念。

存肝氣如青煙,從耳鼻中出,充滿室內,內外皆存。救苦天尊自青煙中顯形。

見救苦天尊乘九頭獅子,手執楊柳與琉璃盞。

見天尊金光萬丈,充滿室內。手中甘露與真人(自己)飲下。頓覺五臟清涼。

存天尊落於頂門,透徹全身。

此時端莊正坐,誦讀《救苦妙經》一遍或數遍。

誦經收金光與青煙回至身中,咽液九遍,九叩首。依禮完經。

若平時忙於工作,不拘時間地點,只要能誠信念誦: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聖號同樣可以積功累德,消災度厄嗎。

《護身妙經》中記載:「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 在家出家 養性養命 但當存思念誦聖號 看轉此經 便得功行圓滿」、「時遭疾疫病痛纏綿 可以焚香 念誦聖號 看轉此經 疾患退散 克獲安寧」。

修行貴在一誠格天,我們誦經並不是單純的讀出來。而是心與口合,意與神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經明道、克欲、養性,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的。

玄門弟子,誦經以結三緣。上結仙緣,修真有份。中結人緣,無虧人道。下結鬼緣,普濟幽冥。三緣有備,方不負得此人身,方不負修仙煉道。希望諸位同道,同心協力,廣弘大道經教於世,福生無量天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讀懂「上善若水」,領悟人生高度!你若讀懂,日後必成大業!
不向命運低頭,勇敢迎接修道過程中的魔考!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