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中的關鍵「道具」毛筆,與秦國大將蒙恬有段傳奇
近期《延禧攻略》正在熱播,「令妃」魏瓔珞的宮廷奮鬥史,吸引了無數宮斗劇的粉絲們。
於正的這部翻身之作里,從畫面的高級配色藝術,到劇中人的穿著打扮,都成了大家議論的話題。
《延禧攻略》劇照
今天要給大家講一講,該劇不可或缺的道具——毛筆。
紫禁城的嬪妃們個個身懷絕技,而書畫則是必不可少的技藝。
溫婉的富察皇后和純妃,自然少不了寫字畫畫的鏡頭。
《延禧攻略》劇照
就連貌似「彪悍」的高貴妃,也會偶爾揮毫畫起蘭花來。
《延禧攻略》劇照
女主魏瓔珞剛到長春宮時,皇后娘娘將她當妹妹看,親自督導她練「大字」。
而弘曆執筆批公文的鏡頭,也經常出現在劇中。
《延禧攻略》劇照
在這些情節里,毛筆都是當仁不讓的關鍵道具。
作為我國的文房四寶之一,毛筆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
不過,這麼重要的道具,到底是誰發明的,卻沒有明確的記載。
如果非要說,它與哪個具體的人物有密切關係的話,那就是秦國大將蒙恬了。
據一些史料記載,蒙恬對毛筆的改良,有十分大的貢獻。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將領,是名留青史的忠臣良將,曾擔負平定齊國的歷史重任,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被稱為「中華第一勇士」。
電視劇中的蒙恬
而他還有兩個更傳奇的稱號,那就是「筆神」和「筆祖」。
蒙恬不僅是驍勇善戰的大將,也是一個有文字功底的才子。他曾做過獄訟記錄工作,掌管有關文件和獄訟檔案。
而在常年征戰的間隙,他也會寫戰報或家書,所以筆是他除了武器外,最常用的工具了。
蒙恬像
據說在公元前223年,他率領官兵們,在中山地區和楚國交戰,戰事十分膠著。
為了能讓秦王了解戰況,他必須定期寫戰報呈送。
那時,他經常使用竹籤蘸墨,將文字寫在絹布上。
秦始皇
可竹籤筆需要不停地蘸墨,不僅浪費時間,也經常會弄髒絹布,實在是太不好用了,他便動腦琢磨起改良的辦法。
一天,他在戰爭間隙去打獵,捕回了好幾隻野兔。其中一隻野兔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一道血痕。
蒙恬腦中靈光一閃:何不用兔尾來做筆呢?
他馬上剪好一條兔尾,將其安裝在一根竹管上。
可這次用「筆」體驗卻不佳,因為兔毛不怎麼吸墨,將絹布染得一片污糟糟。
看來,兔毛筆還沒竹籤好用呢,這個辦法行不通啊!他便隨手將兔毛筆,扔進了一個水坑裡。
幾天後,他路過這個水坑時,看到那支兔毛筆還在,而上面的兔毛似乎柔順了很多。
他好奇地將它撿了回來,試著蘸墨寫字,居然順滑無比,相當趁手。
原來,那個水坑中的石灰,清除了兔毛上的油脂,讓這支筆變得聽話起來。
這段鮮活的故事,在古代的史料中,並沒有詳細的記載,更多存在於傳說中。
而蒙恬與毛筆,確實有著密切的關係。
《太平御覽》曾引《博物志》中的內容為「蒙恬造筆」。
西晉的崔豹,在其《古今注》中也曾寫道,「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
而在民間傳說中,關於蒙恬與毛筆的故事,也有著多種版本。
比如在河北定州,人們認為是蒙恬,用兔毛製造了第一支毛筆。
而浙江湖州的善璉鎮,還建有「蒙公祠」。
據說,蒙恬和妻子卜香蓮,曾在這裡改良了毛筆,並將手藝傳給當地百姓。
後來,這裡幾乎家家都能做毛筆,聞名的「湖筆」從這裡走向全國……
其實毛筆是歷朝歷代,華夏人民智慧的結晶。
在1980年,考古學家在山西臨潼姜寨村,發掘了一座墓葬,據考證已有5000多年歷史。
在這座墓葬中,出土的彩陶上,有毛筆描繪的痕迹。這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已發明了毛筆。
如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用毛筆寫字了,它成了藝術創作的工具,像一個古老而神奇的符號,印刻在華夏人的基因中。
書法經典蘭亭序
※成功是1%的天賦+99%的汗水?比爾蓋茨和甲殼蟲告訴你:錯了!
※她把孩子當研究對象,兒子27歲落崖「自殺」,女兒到死不與她說話
TAG:半杯咖啡讀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