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河山」竟不是岳飛原創!是後人從岳飛的字跡里拼湊出來的
不管是走進浙江杭州還是河南湯陰的岳王廟,遊客都會看到正殿懸掛的「還我河山」四字金匾。很多人以為這四個字是岳飛的原創,代表了一種不畏強敵,誓死抗爭的精神,殊不知,岳飛如果泉下有知,棺材板都按不住,確實,精神是岳飛的,但這不是岳飛寫的啊!這四個字,完全是後人從岳飛的字跡里拼湊出來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三省淪陷,中華民族的危機進一步加深。在這個時刻,中國人民自然而然的會緬懷岳飛,這跟宋朝的局勢多像,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大家都盼望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士,個個都像岳飛那樣,去吊打侵略者,收復失地。
有識之士也從岳飛身上汲取力量,江蘇嘉定文字學家周秉忠,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的《弔古戰場文》碑拓中,在「河水縈帶,群山糾紛」中,取「河」、「山」兩個字,又在「秦沒而還,多事四夷」中取「還」字,在「奇中有異於仁義」中取「義」的下半截「我」,最終拼湊成了「還我河山」四個字,加上岳飛的落款和圖章,臨摹成一幅岳飛手書的「還我河山」題詞。
另一個嘉定人,地理學家童世亨,隨即把這個題詞刊在地圖冊的扉頁,《東方雜誌》的主編看了以後,覺得很接地氣,於是在該雜誌上刊出。「還我河山」四字,就這樣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大家也都一致認為是岳飛的原創,於是跟《滿江紅》詞一起,迅速火遍全國。
其實,一味去追究真假,固然是求真務實的治學需要,但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最能反映岳飛精神的「還我河山」才是民族力量的源泉。反觀民國四大史學家之一的呂思勉先生,在1923年拋出岳飛是軍閥,秦檜是愛國人士的言論,就有點不合時宜了,作為學者,我們尊重呂思勉先生,但為國家計,為民族計,這種言論如果形成了輿論,就非常危險了,並且很可能被入侵者利用。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堅守輿論陣地,才是王道啊。
※中國S20考慮下?阿根廷潛艇失事後已經沒有可用潛艇
※最強保姆!我國新建萬噸級登陸艦,建造數量遠超6艘!
TAG:君仕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