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黃沙萬里綠,這裡的人靠棉花和勤勞征服沙漠致富
平凡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是本系列為您推送的
第4篇文章
——
導讀推薦:
人們通過棉,與惡劣的環境建立了聯繫;讓辛勞的付出,有了收穫的可能;絕望的沙漠,有了新生的希望,這就是棉·自然·人的平衡之道。
棉,一年生草本植物
幼苗青綠,果實飽滿如桃
有白色纖維和黑色種子
王梓林《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廣泛分布在江淮平原、江漢平原、華北平原、魯西北、豫北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
紅薰衣草《茁壯成長的棉苗》
一直到今天,新疆的棉花仍然為中國的紡織業提供著極為優質的原料。在新疆石河子的城市邊緣,棉農用人力將大石頭搬走,在沙石量過半的土壤里一株一株地用手栽種棉花,讓它在新疆的8級沙暴、40度極端高溫下生長。在這裡,棉花植株幾乎可以說是從石頭裡長出來的。
沙漠種棉,致富之道
長絮的棉花在中國屬於從西方傳入的舶來品,最早在新疆獲得了大規模的種植。
冰山上的來客《沙海.棉田》
《梁書·西北諸戎傳》說:「高昌國……多草木,草實如繭,名為白疊子。國人多取織以為布,布甚軟白……」
而在中國最大的傳統棉產區新疆,一株棉從一粒種子變為一朵花,要用三到四個月時間。
孔乚子《棉?不綿》
棉農在地里鋪上了一道道鎖水的地膜,既能保護棉苗,又能避免水分的流失。
5月初正值棉苗最關鍵的生長期,將有50%的子葉出土並展開,無論是乾旱缺水,還是當季的沙塵暴,都可能隨時讓這生機消弭。
棉苗長到了二指高,一部分綠色從黃砂之下頑強地頂出來,另一部分則需要棉農在砂礫中撥開地膜,讓嬌小的棉苗露出來。
今朝風日好《春的希望》
這一過程也叫透苗,同時還要拔掉苗位中多餘或長壞了的棉苗。
大風來襲,原本打好的地膜被吹得亂七八糟,不少棉苗在風災中被吹折吹走,或是埋葬在黃沙之下。
冰山上的來客《棉田.風沙.人》
在北疆,以風沙為主的風災出現頻率最高,棉花受災面積比例最高範圍也最廣。
若伴隨著霜凍和低溫,棉田還會出現大面積爛種、爛芽、爛根等現象,棉苗變弱、變僵,影響質量。
井岡山《棉田故事》
棉農在地膜上每隔一米壓上一鏟子土,保證地膜不輕易被移動,有時還需要防風帶,通常在播種之後由人工完成。
它們時常和胡楊、沙棘一樣,作為戈壁拓荒的圖騰,和世世代代的邊疆農師戰士一道,延續著不毛之地的生命奇蹟。
牛建利《為棉鬆土的棉農》
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蕾期是棉田勞作者最操心的階段。
雖然棉的生命力頑強,棉農依舊要注意防止蟲害,同時保證七天一次的滴灌頻率,保證棉花始終有豐足的水量,實現營養與生殖生長兩旺的目的。
傾城嫣然《噴洒農藥》
王新平 《幼苗防治》
cfsy《棉田護理》
在北疆,大面積的兵團棉田已實現了大規模集約化管理,小面積的棉田也有人工操作的小型機器。
為確保預期的產量,棉株常採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以克服因自然條件不足而使傳粉得不到保證的缺陷。
安平《棉—人工授粉》
從篳路藍縷的兵團拓荒階段,到遍地良田的綠洲農業,棉花見證了北疆的發展史,也見證了所有邊疆勞作者堅韌的生活。
在這種別的植物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唯有棉花吸收陽光,綻放出自己的綠色光澤,並為人們提供紡織的原料。
還不僅如此,棉花植株生在與沙漠交界的前線,在漫天風沙中還有著守護土地的作用。在新疆的8級風暴中,棉花仍然頑強地站在自己地土地上,與勤勞的人類一起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爭。
文章來源: 國家地理中文網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