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一位偉大的詩人自比李白,卻為何對孟郊佩服得五體投地
自古以來,詩人筆下寫出了無數的友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三日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但是,你有見過表達二人之間的友誼,竟然甘願向對方跪拜,希望二人永不分離,始終相依為命的情況嗎?也許你沒見過,但不要吃驚,這就是大文豪韓愈寫給孟郊的一首詩中提到的。本來,韓愈詩名遠勝於孟郊,但當韓愈讀到孟郊的詩後,深為其所折服。而且,韓愈又是一個極力提倡拜師學習的人,提攜後進是他的一貫傳統,賈島和孟郊都曾得到他的幫助。他在《師說》中強調「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應該是他屈身結交孟郊並極力推崇他的思想基礎。從客觀上來說,孟郊在詩歌創作方面的確有較高的成就,他的膾炙人口的《遊子吟》和《登科後》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雖然賈島、孟郊並稱,但實際孟郊詩才更勝一籌。
韓愈
貞元十四年,韓愈在汴州刺史董晉幕中做觀察推官。孟郊客游在汴,將要離開汴州南行時,韓愈為他餞行,並寫下一首雜言古詩《醉留東野》留別。詩中突出地表現了兩人之間的深厚友誼,從中可見韓愈對孟郊的推崇。詩人以自我調侃和幽默風趣的藝術風格,回顧了與孟郊交往的歷程,總結了過去的友誼,表達了對今後友誼長存的良好祝願。
醉留東野
韓愈
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
吾與東野生並世,如何復躡二子蹤。
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鍾。
韓子稍奸黠,自慚青蒿倚長松。
低頭拜東野,原得終始如駏蛩。
東野不回頭,有如寸筳撞巨鍾。
吾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
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
賈島
詩文大意是:從前由於誦讀李白、杜甫的詩歌,總是悵恨他們兩人終生難以在一起。我和孟東野有幸生在同一個時代,為什麼又重蹈李、杜二人的遭遇呢?孟東野中了進士後也沒有被任用,白髮蒼蒼了,只能以老態龍鍾來向人誇說。韓退之稍有些小聰明,但與東野相交,自愧是青蒿靠著挺拔的青松。我欽佩東野,甘願低頭向東野下拜,希望永不分離如同相依為命的駏蛩。東野要離我南下而不回頭,我的挽留就像寸草之莖去撞擊巨鍾一樣無效。我希望自己能化身為天上的白雲,孟東野變為乘雲駕霧的飛龍,我可以上下四方永遠追隨著東野,人間即使有離別,也與我無關。
這首詩前四句自比李杜,表示自己與孟郊不希望重蹈李、杜時常分離的覆轍,而要經常相聚。雖然韓愈比孟郊小了十七歲,但卻早已蜚聲文壇,仕途也算較為通達。而當孟郊中進士時,已經四十六歲了。由於特殊的經歷,所以孟詩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淺俗,追求瘦硬。孟郊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與孟詩相比,韓愈詩更加粗放,所以詩人在這裡自比李白,以孟郊比杜甫。這裡雖未出現「留」字,但緊緊扣住了詩題《醉留東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如何復躡(niè)二子蹤:為什麼又像他們那樣(別多聚少)呢?復,又。躡,踩、追隨。
分別
接下來的五至八句對詩人與孟郊的處境現狀和性格作了比較。「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鍾」。寫孟郊雖然中了進士,卻沒有被任用,只能以老態龍鍾標榜自己,即說他孤忠耿介,傲骨錚錚。緊接著韓愈寫自己,「韓子稍奸黠,自慚青蒿倚長松。」 奸黠(xiá),狡猾。青蒿,小草,詩人自比。長松,比喻孟郊有喬木之才。詩人承認自己有點「滑頭」,比起孟郊來有時不那麼老實,所以能周旋於官場。在東野這株鬱郁高松面前,自慚有如青蒿。意思是說,我今在幕中任職,不過依仗一點小聰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實在是自愧弗如。
最後八句,祝願二人友誼長存。「低頭拜東野,原得終始如駏蛩。」 駏蛩(jù qióng):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常背負另一種叫「蟨(jué)」的動物行走,蟨則為它取甘草吃,它們互相依存為生。詩人說:我十分崇拜孟郊,我願意長拜在東野面前,甚至做駏蛩,負孟避禍。「東野不回頭,有如寸筳撞巨鍾。」 寸筳(tíng):小竹枝,這裡也是詩人自比。巨鍾:比喻孟郊。孟郊還是要南行,我的挽留如此無力,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如此懸殊,猶如「寸莛撞巨鍾」。「吾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我願變為雲,孟郊變為龍,世間雖然有離別的事,但我們二人如雲龍相隨,永不分離。
惜別
本詩以「醉」言出之,肆口道來,設想奇僻,幽默風趣;開篇即表示對李、杜的嚮往,既表達了與友人惜別之情,又可看出詩人在詩歌藝術上的追求與自信。全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詩人含蓄地表達對孟郊的推崇,同時借「醉酒」用「誇龍鍾」與「稍奸黠」形容孟郊與自己,足見兩人感情深厚。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韓愈這篇文章,幾乎得罪了整個官僚集團,但卻成為人人喜愛的名篇
※這首詞結尾兩句堪稱神來之筆,既有情韻,又富理趣,令人品味不已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