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搶去的蘇東坡真跡,預計拍賣價將超四億港幣!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蘇東坡)筆下真跡「枯木怪石圖」將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現身,估價將超過港幣4億元(約3.5億人民幣)
在全球藝術市場中處於領導地位的佳士得拍賣行,8月30日上午於香港藝廊召開新聞發布介紹這幅已有千年歷史的畫作。據稱,這幅作品曾被史書記載,亦有收藏持有的相關記錄,但到了近代卻一度失蹤,在接下來的百餘年間均未出現在人們眼前。令藏界翹首以盼的蘇軾《木石圖》首度與公眾見面。
蘇軾 《木石圖》
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說過,華夏文化歷經數千載的演進,登峰造極於宋朝。佳士得拍賣亞洲區總裁魏蔚說,「宋朝為許多人所迷戀,因為它經濟發達,文化昌盛、名士輩出。在眾多名士當中,蘇軾最為人所熟知。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終豪情、達觀。他的詩詞被吟唱至今,他的書畫傳世極少,能夠在拍賣市場出現的畫更是鳳毛麟角。
而《木石圖》便是傳說中百年前流失海外的蘇東坡《木石圖》,也是大家常在教科書上見到的《木石圖》。今天大家見到的是他的全貌,作品之側不僅有蘇軾好友,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中的米芾親筆題跋,其上也有宋高宗趙構的收藏印。此外還有劉良佐、俞希魯和郭淐等人題跋,藝術價值相當珍貴。佳士得非常激動,在此刻與您一起,百年之後迎歸這幅名畫重返舞台。」
佳士得藝術部主席Jonathan Stone也表示,《木石圖》是一件重要的、珍罕的、歷史性的作品。「蘇軾是一個通才,他是一名學者、一個詩人、一個政客,也是一名藝術家。他在中國文化中受到極高的推崇。因為,我們極度榮幸能夠推出《木石圖》,希望他的才華和他的名譽,能在全世界傳播。」
蘇東坡的畫跡目前所知存世僅有三件。其中之一是現藏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另一件《蘇軾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木石圖》應是唯一一件流傳於民間的東坡畫跡,也是進入美術史教科書最多的一幅蘇東坡的作品。
鄧拓(1912-1966年)
至於傳承方面,南都記者了解到,在北洋政府時期,《木石圖》和《瀟湘竹石圖》被著名古董商方雨樓購藏。此後,兩件畫作又被吳佩孚的秘書長白堅夫買下。後來,《瀟湘木石圖》被白堅夫轉讓給了著名收藏家鄧拓,由鄧拓捐贈中國美術館。《木石圖》則流入日本,收藏於阿部房次郎爽賴館。
《木石圖》畫心部分
今年春天,香港佳士得書畫部專家游世勛發現這幅畫作時,「興奮得無法剋制自己」。據說,此件藏品的徵集有有賴於去年藤田美術館藏品的拍賣。或許因為彼次拍賣引起不小的轟動,《木石圖》的現藏家在今年佳士得到日本徵集拍品時,主動打來電話,聲稱「有國寶」。游世勛看到藏家發來的圖片,汗如雨下。
上饒劉良佐跋文
「什麼說這件作品開啟了文人畫的先鋒?主要是這件作品與蘇東坡的官運有關。由於蘇東坡一路顛沛流離,他按照當時身邊所能見到的景緻畫出這件作品,所以它看起來和當時的宋代宮廷繪畫有很大不同。他並不刻意去描繪花鳥或雄偉的山水,迎合皇室的需要。他是按照身邊所接觸的景物,賦予它一定的精神性。從他開始,竹子、石頭甚至一顆枯樹,都有了精神性的意義。
當我們細細觀察這張作品的時候,你會發現,裡面的干、濕、濃、淡的變化非常複雜,甚至於順著石頭的勢可以牽扯到這棵枯樹。整個動態往右邊走了以後,左邊是不是虛掉了呢?他左邊又補上了一些濃墨的小竹子,非常細膩。這張畫是一張包容的、力量向中心集中的畫作,是非常完整的。」
米芾跋文
「在畫的旁邊,有同時代非常著名的書法家米芾的作品。米芾的書法作品的不同之處在於細線的走若遊絲,重的部分又重如磐石。目前,我們只能找到當時宋代四大家蘇、黃的合璧,也就是《寒食帖》,現藏台北故宮。這件蘇、米的合璧,有畫,有書法,是絕無僅有,非常珍貴。」
郭淐跋文
著名書畫鑒定家張珩、徐邦達都曾鑒定《木石圖》為蘇軾真跡,但他們無緣目睹原畫真容,所憑藉的是該畫的珂羅版。
愈希魯跋文
關於《木石頭》,張珩在《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繪畫一》里記述道:「此卷方雨樓從濟寧購得後乃入白堅手,余曾許以九千金,堅不允,尋攜去日本,阿部氏以萬餘得去。」近百年後再度面世,《木石圖》早已身價倍增。佳士得預估《木石圖》的成交價在4億港元左右。國寶級別的珍罕畫跡上拍,無疑將是今年秋季中國書畫拍賣的一場盛事。據悉,8月31日及9月1日,《木石圖》於佳士得香港藝廊進行預展。
※無名氏敦煌小楷,不遜色於書法家,精妙絕倫!
※逆天了這些鳥,從宋畫穿越至今!
TAG: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