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肌肉男打不過格鬥高手,為何古人用「力能扛鼎」形容武將很厲害?

肌肉男打不過格鬥高手,為何古人用「力能扛鼎」形容武將很厲害?

編者按:肌肉猛男對抗格鬥高手,誰更厲害?這種問題一直被大家所關注。而前段時間網上爆出的一個前散打教練對前舉重運動員的視頻可以說是很有說服力。咱們今天就針對這個事情說一下。此文配合冷兵器研究所那篇《頂著將軍肚能打仗嗎?中國古代武將的形象為何都是膀大腰圓》的文章閱讀,效果更佳!

都江堰一家健身房的兩名教練起衝突新聞動圖

前段時間,網路爆出這樣一段視頻:都江堰一家健身房的兩名教練起衝突,結果前散打教練暴打了前舉重運動員出身的健身教練。從網上曝出的視頻上看,兩人起衝突後,前散打教練只一記勾拳擊中前舉重運動員肝區。結果對方雖然肌肉很大很壯,可能還有八塊腹肌,但是中了一拳就已經倒地不起,一身的肌肉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視頻里剩下的部分,只是前散打教練在踢踹已經躺在地上不動的前舉重運動員而已。

大力士安德烈·德拉切夫

其實這種類似的情況其實也不少的。比如去年在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市,曾在2011年於捷克舉行的IPF世錦賽力量舉比賽中獲得亞軍的大力士安德烈·德拉切夫,在街頭被25歲的業餘MMA選手阿納爾茲拉諾夫打死。雖然有報道稱,視頻中已經是多人毆打過安德烈·德拉切夫後,兩人才進行單挑的,但是力量舉運動員最終在一對一的情況下,被業餘格鬥選手打死,也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仔細想想就能明白,如果練出大塊肌肉就能打的贏,那麼為什麼沒有健美冠軍去打格鬥比賽?或者格鬥運動員為何不去練一身大塊肌肉?當然也有人信奉所謂死肌肉、活肌肉的說法。比如說健身出來的肌肉是因為吃了蛋白粉吃出來的死肌肉,根本沒用,練格鬥的才是活肌肉云云。

但其實肌肉就是肌肉,只不過是術業有專攻罷了。格鬥運動員去舉鐵,成績必然遠遠比不上健美運動員,更別說舉重運動員了。可格鬥雖然需要力量,但需要的不僅僅是力量。格鬥中,力量是基礎,但不等於有了基礎你就能打了。因為力量再大,必須打得到人才有用。現代搏擊中,很多發力猛但是因為動作過大容易被對方躲開的招數,已經越來越少有人用了。如何快速發力,如何躲閃和格擋對手攻擊,如何把握攻擊距離,這些相比力量來說,也同樣非常重要。而絕對力量不管有多大,人的要害只要被擊中了,都一樣喪失戰鬥力。所以攻擊力其實是有上限的,超過太多都是攻擊溢出,沒有必要。如何有效擊中對方要害才是更重要的。

2016里約奧運會中國龍清泉舉重奪冠

雖然舉重運動員能舉起幾百公斤的重物,不能說力量不大,要換成格鬥運動員,肯定舉不起來這麼重的杠鈴,但舉重運動員的那身力量未必適合于格斗。畢竟舉重需要的發力和打人完全不同。這就導致舉重運動員即便打中抗擊打能力強的格鬥運動員,造成傷害也有限。而且如果沒有訓練過如何格鬥,舉重運動員也很難擊中躲閃靈活的格鬥運動員。同時其自身也沒有防禦意識,這樣就很容易被對方,一擊KO,類似視頻里那樣被擊中要害倒地。但還是那句話,這並不代表健美運動員就是所謂的「死肌肉」。這只是訓練的肌肉群並不相同,且術業有專攻罷了。

另外,一般舉重運動員退役以後,基本都會轉而練健美。這點不管是之前健身房被暴打的前舉重運動員,還是曾經世錦賽力量舉亞軍安德烈·德拉切夫都是如此。但健美運動員為了好看,是要把體脂率刷到一個很低的情況,但是脂肪也是有防禦作用的,也就是肥肉能加防禦啊!而且體脂率過低,同時也代表耐力較差。因為因為人運動需要能量,儲存的糖元消耗完之後,沒有脂肪可以分解提供能量,自然就沒有體力堅持打下去。這個情況,冷兵器研究所那篇《頂著將軍肚能打仗嗎?中國古代武將的形象為何都是膀大腰圓》有更詳細論述。

清代武舉人照片,他舉的「掇石」就是頭號的。

但要說的是,這篇文章說的絕對不是力氣不重要。否則為什麼古代武舉都喜歡比試力量?而且古人總喜歡拿「力能扛鼎」之類的描述來形容一個武將有多能打。古代還流行舉關城門用的那種又大又重的門栓,並舉這種重門栓的活動稱為「翹關」。唐代武舉考試,就有翹關這項考試。唐代武舉考試的翹關,需要舉長一丈七尺,粗三寸半的標準木杠,10次才算是合格。而明清武舉甚至流行舉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舞花,而且還有「掇石」的項目,要求「掇石必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而掇石用的頭號石礩子三百斤。

科舉博物館收藏的「掇石」

可本文既然說了,舉重物這種訓練對於徒手格鬥來說並無太大用處,那麼為何古人特別熱衷這種力大的猛將呢?原因很簡單,古代誰跟你徒手格鬥啊?

最講究力能扛鼎的春秋戰國時期流行車戰,《孫子兵法》也說「馳車千駟,革車千乘」。當時既沒有橡膠輪胎,也沒有硬化路面。在野外戰場上,戰車輪子被陷住是常有的事。畢竟即便現在汽車越野輪胎陷住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戰車被陷住,就得有大力士下車把戰車扛出來。畢竟當時就算一方諸侯,大多也要上戰車作戰。諸侯可不傻,沒大力士,自己上陣該多危險?而唐代翹關這項運動,更是從守城與攻城的軍事活動中演化而來的。力量大的勇士,能頂住門、抬起城門栓,這在攻城與守城的戰鬥中非常有用。

而且在古代頂盔摜甲還持械的情況下,更大的力氣,意味著能穿更重的盔甲,使用更長的刀、矛、劍、矛或者更重的鞭、鐧、錘等兵器。張良刺殺秦始皇也是找了一個大力士,向秦始皇的車駕投擲出大鐵椎來試圖刺殺,只是誤中副車,功虧一簣。

馬雲在《功守道》劇照

相對應的,格鬥運動員的抗擊打能力在冷兵器的面前毫無用處,再厲害的格鬥運動員也扛不住一刀或是一錘。而且在古代戰場上,格鬥運動員身形靈活、躲閃能力強的優勢也沒有什麼用。打仗只有密集陣型才最有效,沒有紀律只是烏合之眾。排成隊形的時候,根本沒有躲閃的空間。再說,你再能躲,幾隻箭射過來,幾桿槍齊刺,也根本沒有閃躲的餘地。這就導致古代戰爭,剛正面都是用穿上盔甲增強防禦力,來硬抗傷害。面對有盔甲的對手,技巧優勢會被降低很多,而力量優勢在重甲格鬥中就非常大了,畢竟打中盔甲的話,力量不夠根本不破防。

電影《王的盛宴》劇照

同時,在有盾牌的情況下,雙方盾牌手對抗。持盾衝撞對方陣型,也是實打實的力量的比拼。力量大的人就佔據著絕對優勢。在鴻門宴上,當劉邦落入險境、岌岌可危之時,樊噲面對項羽大營的兵將,也是拿著盾牌硬撞開項羽大帳前的持戟護衛,才得以闖進項羽大帳。而且,力量更大的人,可以拉開更重的弓。這就意味著你擁有比別人更強的遠程輸出能力。所以能否開硬弓,也是各朝各代武舉的必考項目。

許褚斗馬超劇照

總之,對於街頭打架來說,大力士並不如格鬥選手戰鬥力高。但是如果換成古代戰場,頂盔摜甲的大力士,那真的是人形坦克一般的存在。但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古代能作為人形坦克存在的大力士,到了現代社會,不穿護甲去空手格鬥,而被靈活的格鬥選手暴打。這事只能怪自己了。比如毛批《三國演義》里對許褚裸衣斗馬超,結果最後臂中兩箭就有過吐槽,「誰叫汝赤膊?」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接盤也是有等級的!比起蒙古女人,朱元璋更喜歡元朝軍隊
左翼蒙古才是大汗鐵杆?說說蒙元歷史上的左右之爭!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