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皇帝可以立自己最喜歡的兒子當太子嗎?

古代的皇帝可以立自己最喜歡的兒子當太子嗎?

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當初想立鄭貴妃為後,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想把鄭貴妃的兒子立成太子。可是那個時候的萬曆皇帝膽子著實小了點,甭說改立太子了,就連提出這個意見的勇氣都沒有,更多的時候,他是在暗示他的大臣,旁敲側擊,希望能由他們的嘴裡提出來,可是這些做大臣的就是不懂皇帝的心思。

比方說吧,大臣說「皇上,咱們差不多該立一太子了,您看是不是就把長子封為太子啊?」您不知道,若是按長幼順序,這立太子還真輪不到鄭貴妃的兒子。所以萬曆趕緊說,「哎呀,孩子小,咱們再看看,再等等,不著急。」等過了幾年,孩子長大了,大臣又開始了,「皇上,您看您這大兒子也長大了,咱們是不是還得立這個太子啊?」這萬曆皇帝一看扛不過去了,就說「行啊,立太子,不過咱不能一步到位,先封個王吧。但是呢,你看我有三個兒子,既然要封王,那玩就玩個公平點的,來,三個都封王吧。」得,一口氣封了三個王爺,史上有這麼一說,叫做三王並封。萬曆為什麼遲遲不封大兒子為太子呢?就是想等鄭貴妃的兒子長大後,找個機會把太子封給他。不過到最後,萬曆死了,當上皇上的依然是他最不喜歡的長子。

這當皇上的難道連選誰當太子的權力都沒有嗎?為了封個太子還需要繞那麼大一個彎兒嗎?要知道在平常百姓家,分家繼承財產的時候,那可就是戶主一句話的事。難道這皇帝在家裡還不如一個平頭百姓的權力大嗎?這事還真不好說。

在古代中國,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歷來推行的是立嫡長制,也就是說首先選的應該是皇后生的孩子,如果皇后要生三個兒子,肯定要選長子。如果皇后不生,沒有嫡長子,也就是說皇后沒孩子,那怎麼辦呢?那就把嬪妃生的兒子中最年長的立為太子,此時母親是什麼地位就不重要了。即便是宮人之子,那也沒關係,因為什麼,齒序(讀作chǐ xù,釋義為按照年齡長幼所定的禮節,年齡的次序)講究年齡標準是第一位的。至於這生出來的孩子是什麼德行,這不重要,只要不是形象太差,沒犯過彌天大罪那就沒問題,智商低點沒關係,反正手底下有一群高智商的大臣呢。

這就麻煩了,萬曆的嫡長子是皇后的兒子,您萬曆就算是再不喜歡,可人家並沒有犯大錯啊,這太子的位子早晚是他的,鄭貴妃的兒子想當太子那就得另想辦法,可偏偏萬曆一時又沒什麼主意,所以立太子的事就這麼拖了下來,這一拖就是十五年啊。最後的結局就是拖死了萬曆,大兒子當了皇帝。

但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雖然萬曆沒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當太子,但並不代表所有的皇帝都沒這本事,比如說唐朝的武則天。她想立誰做太子,或者說她想廢了誰做太子,都是由她自己一個人說了算。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歷史上的這種制度,它是在一種漸變過程當中,逐漸完善的。你比如說,歷史上也出現過由皇帝本人來選繼承人的事,他是可以這樣做,但是我們要看到他的結果,比如武則天,她經常換這個繼承人,導致了唐朝在武則天的時代,宮廷政變經常發生,其結果必然是引起政治不安定,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後世的人就看到了。咱們中國人常講歷史的經驗嘛,後世的人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皇帝這樣做的結果,可能逞一時之快,只能是某個強勢的皇帝,或者說強勢的皇后,他(她)實現了自己的個人願望。但是其結果是給這個政局、給這個統治,造成了很大危害,那麼後人就會堅決的在這個道路上把這些東西避開。所以越到封建王朝的後期,對於這種君主許可權的控制是越嚴格的。

所以說,立儲這件事情還真不是皇帝想來就來的,在中國古代奉行的是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製,這是維繫社會和家庭和睦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歷史課本上此兩人被認是好人,看他們做事情後讓人大跌眼鏡
你認為三國中最大的廢物是誰?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