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黑暗中的尋光,指尖上的光明:30個故事了解視界和醫界

黑暗中的尋光,指尖上的光明:30個故事了解視界和醫界

從一名年輕醫生成長為中國眼科的帶頭人,離不開病人的信任。在中國眼病治療技術水平欠佳的年代,不少病人因為不堪疾病的折磨主動成為黎教授的受試者,由此為中國眼科技術的發展打下基礎。對於國內熱議的醫患關係,黎教授直言解決問題的核心應該是獲取更好的治療效果和提高醫生的溝通能力,她也諄諄教導年輕醫生不要在職業發展上急於求成,而是要扎紮實實打基礎、勇於突破和創新——這是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黎曉新教授在《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國眼科醫生的故事》這本書中的感想。

9月13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書發布儀式在杭州全國眼科年會愛爾康展台舉行。由《中國醫學論壇報》編纂、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愛爾康(中國)眼科產品有限公司獨家資助的首部眼科敘事醫學著作《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國眼科醫生的故事》正式發布,向眼科同仁和大眾展示眼底外科的世界。

新書揭幕儀式(左起王慧女士、許迅教授、馬志中教授、黎曉新教授、杜賢先生、侯曉梅女士)

本書主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黎曉新教授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馬志中教授,副主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許迅教授攜編委成員,與《中國醫學論壇報》社長杜曉梅女士、人民衛生出版社總編輯杜賢先生、愛爾康眼科產品有限公司大中國區總裁王慧女士共同到場出席活動。正值第23屆全國眼科年會熱烈舉行,不少業內人士到場參與並支持新書的發布。

《指尖上的光明》是一部專註於眼科的敘事著作,共30位眼科領域的老中青三代專家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從業故事,以人文情懷向青年醫生傳遞醫學的責任和魅力,以真情實感向大眾傳播醫者仁心。本書的內容圍繞「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展開,通過追憶中國玻璃體手術技術發展歷程、分享真實的醫患故事,主創團隊希望這本書可以為眼科儲備醫生點亮一盞燈、為廣大關注視力健康的朋友打開一扇門。

指尖上的光明

本書主編之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馬志中教授在本書中,著重談到醫生應該如何傾聽患者的話、幫助患者解決問題。醫生學習到的知識是相對局限的,更重要的是所學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人的眼睛是很神聖的器官,如果基於以往經驗就對患者放棄治療而沒有在他們的病情中找到一線生機,那麼醫生的一念之差將給患者的人生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做醫生不僅要保持對患者的同情心,更應該做到充分準備、有理有據的幫助患者。

愛爾康大中國區總裁王慧女士致辭

愛爾康大中國區總裁王慧女士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活動。王總在活動上對本書的重要意義做出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本書的使命與愛爾康的使命不謀而合:「多年來,愛爾康致力於通過提供創新產品和專業服務,改善大眾的視覺質量和生活質量。在踐行愛爾康使命的道路上,我們結識了眾多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專家學者。讓我們驕傲的是,愛爾康陪伴大家走過了中國眼科持續發展的歲月。在過去的七十多年裡,為了讓醫生的工作更加自信、高效,我們不斷創新自己的產品;為了給更大範圍的患者帶來光明,我們每年都參與多項公益活動。」王總由衷的希望,這本傾注了幾十位專家心血的書,能給讀者帶來一個真實、真情的眼科世界。同時,愛爾康也將繼續參與、助力中國眼科的未來!

愛爾康向《中國醫學論壇報》社捐贈圖書1500冊

《中國醫學論壇報》1500冊圖書售書款捐贈儀式(左起侯曉梅女士、黎曉新教授、魏文斌主任、馬志中教授)

據悉,發布會現場將同時舉辦售書活動,所得款項將全部捐贈給北京同仁醫院張曉樓基金會、北京星辰黃斑病公益基金會和志中光明醫基金會,應用於基金會舉辦的各項公益活動。

新書發布會現場嘉賓合影

【名詞解釋】

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視網膜脫離是嚴重的治盲性眼病之一。視網膜玻璃體疾病的手術治療是從20世紀開始的,手術治療視網膜玻璃體脫離使得這一疾病從不治變為可治。現代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眼後段疾病的治療。隨著眾多高新技術成果的滲透,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的治療範圍日趨擴大,從白內障手術併發症、球內異物取出、各種玻璃體積血性疾病、複雜性視網膜脫離、黃斑部疾病到眼內惡性腫瘤的摘除。[1]

[1] 黎曉新,王景昭:《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黑眼圈不只因為沒睡好,當心是這5種疾病作怪
記憶力差與7種「病」有關!幾招搶救你的金魚記憶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