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期間的蘇土黑海海峽危機(上)

二戰期間的蘇土黑海海峽危機(上)

「300年里最重要、最複雜、最尖銳的問題」

黑海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及君士坦丁堡地處歐亞兩洲的交匯處,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恩格斯曾指出:「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都很狹窄,只要在適當的地方構築若干設備完善的堡壘,就可以築成一道攻不破的屏障,就是全世界的聯合艦隊來犯也休想通過海峽。因此,俄國如果控制了黑海海峽,那裡將成為它向歐亞擴張的基地,黑海和馬爾馬拉海將成為它無限制地發展海軍力量的庇護所,黑海海峽將單獨對它的海軍開放。」更何況黑海海峽是南俄產品由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對俄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俄國最肥沃的南部地區的繁榮、安全極為重要,是保護南俄的戰略要衝。因此,俄國在黑海海峽的利益最直接,結果正如俄國學者伊格納基耶夫所言的那樣:「『海峽問題』是俄國外交300年里最重要、最複雜的問題之一」。

鑒於黑海海峽對俄國有如此重大的意義,歷代沙皇都力圖通過對土耳其發動戰爭逐漸實現奪占該地的侵略目標。18世紀後半期,沙俄通過兩次俄土戰爭從土耳其手裡奪取了從第聶伯河到德涅斯特河之間黑海北岸的大片領土,這使其打通黑海出海口的願望得以實現。在1831年-1833年的埃及危機期間,沙俄強迫土耳其蘇丹簽訂了《安吉阿爾-斯凱萊希和約》,使俄國不僅取得了黑海海峽的使用權,而且也使土耳其蘇丹成為俄國在海峽的「看門人」,可說是最接近控制黑海海峽的勝利。但是,由於觸犯了其他列強的利益,因而招致他們的反對,勝利果實得而復失。但沙俄不會放棄奪取黑海海峽地區的不懈努力,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幾乎成為現實。1915年締結的《英法俄關於海峽和君士坦丁堡的秘密協定》規定將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西岸以及馬爾馬拉海諸島嶼等地劃歸俄國,只是最終由於俄國爆發革命退出大戰才化為泡影。然而,俄土之間關於黑海海峽的恩怨糾葛並沒有就此了結。

二戰前夕的海峽問題與蘇土關係

1920年協約國在法國色佛爾召開處理土耳其問題的和會,會議規定開放黑海海峽並將海峽置於以英國為首的國際委員會的管理之下等。《色佛爾條約》使土耳其淪為英法的半殖民地,蘇聯利用土耳其國民渴望擺脫外來壓迫恢復強國地位的心理,積極提供軍火和財政援助支持土耳其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使凱末爾革命終獲成功。1921年蘇聯與土耳其簽訂了《蘇土友好條約》,土耳其新政府對蘇「一邊倒」,這使得英法坐立不安,被迫於洛桑會議上廢除了《色佛爾條約》,並簽訂了《洛桑條約》和《海峽公約》,使土耳其獲得了完整主權和民族獨立。不過由於在海峽問題上土耳其急於收回海峽主權,又迫於西方列強壓力作出了不利於蘇聯的讓步,它規定所有船隻都有通過海峽的自由,海峽不得設防,並由英、法、日、意、希、土等國組成海峽國際委員會加以管理,如有必要列強可派軍隊佔領。這嚴重損害了蘇聯的戰略和經濟利益,因此遭到強烈反對,雖然在1936年重新簽訂的《蒙特勒公約》對蘇聯有所安撫,但仍被認為「並不完全符合俄國的根本利益」,以至於為日後二戰末期蘇聯對海峽問題的「突然發難」埋下了隱患。

二戰期間的蘇土黑海海峽危機(上)

30年代,隨著大戰的臨近,歐洲的國際局勢越來越緊張。從當時的實際出發,蘇聯政府十分重視保障其南部邊境的安全,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土耳其的立場。兩個交戰集團都想把土耳其拉到自己一邊,土耳其為了改善自己的戰略環境,也力圖改善蘇土關係,但這時土耳其統治集團的政策是企圖在兩個集團之間搞平衡,談判沒有取得成果。1939年8月,蘇聯再次提出簽約問題,邀請土外長赴莫斯科討論具體事宜,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和蘇聯對德政策的變化,卻引發了土耳其對蘇聯的疑慮和恐懼。不過,土耳其仍希望土蘇之間締結一項協定,一來使本國安全更有保障,二來還想「在蘇聯和英法之間架設一座橋樑」。9月26日,蘇土舉行談判,蘇聯擔心土耳其企圖以蘇土締約的方式把蘇聯拉到英法一方,從而破壞剛剛通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便在談判伊始提出一系列嚴厲的先決條件。據戰後公布的德國外交部檔案資料,莫洛托夫要求土耳其應對英法關閉海峽;廢除與英法簽訂的互助協定;任何情況下不得捲入對德國的戰爭;即使德國進攻土耳其,也不得要求蘇聯予以援助,蘇聯還要求土蘇聯合保衛海峽安全。

土耳其方面完全拒絕了上述要求,談判無果而終。但出於安全考慮,土耳其仍希望保持蘇土友好。土耳其當時最為憂慮的還是它在地中海的安全,擔心來自義大利的威脅。為此,它傾向於向英法靠攏,英法也極力爭取土耳其,商議訂立互助條約。1939年10月,在土蘇談判的同時,在安卡拉簽署了《土、英、法三國互助條約》,這個條約實際上是軍事同盟。它激怒了德國,同時也引起蘇聯的不滿。土耳其一方面向德國解釋,另一方面又向蘇聯不斷聲明並無針對東鄰之意,並特別在條約上附加說明:「土耳其無論如何不捲入對蘇聯的衝突之中。」儘管如此,莫洛托夫還是警告土耳其說,該約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可是歐洲局勢的突然變化出乎土耳其意料之外,當德國軍隊向波蘭侵犯之際,蘇聯也向波蘭發起戰爭,並佔領了波蘭東部地區,蘇聯還「順便」把波羅的海上的國家也佔領了。這使土耳其極度惶恐,深刻地影響了後來的蘇土乃至俄土關係。

二戰期間的蘇土黑海海峽危機(上)

二戰中土耳其的「難堪角色「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土耳其的真正希望是「讓德國人摧毀俄國,然後又讓同盟國摧毀德國」。為此,它密切注意蘇德戰爭的發展,並據此修正自己的策略,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與英國結盟,同德國修好」。蘇德戰爭初期,德國進展之迅速給土耳其的政治家們和一部分高級將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土耳其以幾乎是毫不隱蔽的喜悅心情歡迎希特勒進攻蘇聯。這些人希望,藉助土耳其的外交活動德國將能說服英國保持中立,德國將「閃電般地」戰勝蘇聯,依靠犧牲蘇聯利益而締結的和約,將給土耳其帶來領土上的和其他的好處。從德國入侵蘇聯開始,土耳其就如過去宣稱的那樣,公開聲明自己保持中立。然而,或許土耳其宣布了形式上的「中立」,但實際上卻是盡量地幫助德國人。

這首先表現為加強同德國的經濟聯繫,1941年簽訂的貿易協定規定為1億里拉,協定規定,土耳其將以各種物資供應德國,德國則向土提供軍事裝備。其次,土耳其的報刊也變成了希特勒反動宣傳的工具。土耳其政府允許泛突厥主義的刊物《灰狼》和《在法國梧桐樹下》的出版,這些雜誌和報紙露骨地號召對蘇聯進行戰爭。最後,土耳其方面還經常放鬆對德意軍艦的限制,允許它們以一定的借口或在偽裝下通過黑海海峽,進犯南俄。顯然,土耳其在東德戰爭初中期的所作所為,已經觸及了蘇聯人的底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回顧:16年美軍重返菲律賓的背後(上)
福爾曼密碼:八路軍工(3)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