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遊俠郭解 為何非死不可?

遊俠郭解 為何非死不可?

原標題:遊俠郭解 為何非死不可?



為了幫劉徹加強專制權力,主父偃算是將諸侯王的不滿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諸侯王們即使對天子有再多不滿,這怒火也只能由主父偃來替劉徹扛。難道犯了眾怒的主父偃不怕死嗎?

他也怕死,但關鍵就在於和竇嬰一樣,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會死。況且相比於竇嬰,主父偃可是皇帝跟前炙手可熱的紅人,不僅眾臣推崇,劉徹也算是言聽計從,況且他所做的也是維護皇權,他不信劉徹會不維護他。


推恩令的施行降低了諸侯王坐大反叛的可能性,但這並不意味諸侯王就不能借力於民間。自古諸侯王與一方豪強的聯合屢見不鮮,這些劣紳和地頭蛇一旦聯合起來,橫行一方,本身的勢力已是不亞於一方諸侯,若再與諸侯聯手,便會形成控制地方政治甚至威脅中央的存在。


因此主父偃再一次進言劉徹:「那些豪強富人、禍害百姓民生的人,臣認為都可以將他們遷徙到茂陵。對內,那些豪強富人的資源可以充實京城;對外,他們離開了原籍,便不能再與諸侯們謀劃什麼,那時的天下必然安定祥和……」


這茂陵是個什麼地方呢?它是劉徹為自己建的陵墓。自劉邦起,漢朝的皇帝們便有一個傳統,那就是要在陵園旁劃地,徙民於此,建立城邑,以奉山園。

主父偃進言後不久,劉徹便命人擬定了遷徙人員的名單。然而,在這次萬人大遷徙中,有一個名叫郭解的人,最終竟被劉徹誅了全族。


他是富商嗎?不是。是豪強嗎?也不是。那這個名叫郭解的人為何不僅被列入遷徙名單,甚至還慘遭滅門?



只是因為郭解「遊俠」的這個身份。不過郭解這個遊俠可並非像當年落魄的韓信一般,郭解作為遊俠確實是扶危濟困,並無逾越之舉。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影響力非同一般。常常被人請去調解是非,很多事只要他一句話即可。


如此既有自保之力又能造福鄉里的俠士,人們大多是崇拜且嚮往的,當時的統治者們為了拉攏俠客、擴大勢力,也有過千金求取人才的美談。況且,高祖劉邦能建立大漢朝,亦離不開俠士們的協助。

除了郭解的威望和勢力,還有一點令劉徹起了忌憚之心。


因為當車騎將軍衛青在遷徙的名單上看到了郭解的名字之後,向劉徹求情:「郭解家貧,並不符合遷移的標準……」


劉徹卻是一聲冷笑:「將軍能為他一介草民求情,可見他家並不貧窮啊!」非但要遷徙,就算治郭解的罪也是不為過的。


而對於這件事,郭解倒是看得開,自己又不曾做下欺君罔上的勾當,既然要我走,走便是了。


然而,這一次卻是郭解的名望壞了事。郭解雖不在意遷徙一事,但他手下的小兄弟們怎麼會甘心呢?這一來二去更是鬧出了幾條人命。

這還了得?劉徹還沒調查,郭解這邊倒是先鬧出了亂子。在天子腳下殺人,確是太猖狂了些,莫不是要挑戰天子權威?儘管這一切都不是郭解授意,甚至不知情,但都是因你郭解而起。


劉徹終於下令,捉拿郭解,徹查此人。


可即使是行俠仗義、除強扶弱,作為遊俠,手上怎麼會沒有幾條人命呢?況且遷徙是天子的命令,郭解的勢力團竟公然抗命甚至殺人示威,這不是公然挑釁天子的權威又是什麼?最終,劉徹下令,誅滅郭解全族。


俠之一字,左邊是一個「人」字,表示一個人的行為,而右邊是一個「夾」字,是一個大的人帶著兩個小的人。其本意,應該是有能力的人去幫助弱小的人。但郭解行俠仗義之後所帶來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竟也成了屠宰無辜之人的武器!


郭解的死,必然是冤的。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對於那些死去的無辜之人,郭解亦是責無旁貸。


可為什麼一定要誅全族呢?其實,對於郭解是否含冤而死,朝廷並不在意。不是因為他是小人物,而是朝廷要打壓的說是劣紳惡霸,但事實上執行的標準卻是「家產三百萬」,不分好壞善惡。哪怕像郭解一般連「三百萬」的要求都達不到的也治了罪。


那就只能說明一件事:只要是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力量,無論是財力還是武力,無論行善或是作惡,都不允許存在。即便他們沒有叛亂之心。對於文人,尚有儒術加以引導,而對於俠士,除了嚴酷鎮壓,卻是別無他法。



「推恩令」與「遷徙說」,算是將諸侯謀求「發展」的前後兩條路徹底堵死了,諸侯王們對於權傾一時的主父偃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這時候的主父偃,應該最忌諱被他人抓到把柄,一旦被人尋到由頭,他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奈何,此時的主父偃卻依舊不知有所收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公談史 的精彩文章:

逝水流年,悲欣交集 ——讀李煜、晏殊及柳如是

TAG:少公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