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適合到斯坦福讀書?
文/吳軍
澎湃新聞
斯坦福大學不僅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之一,而且充滿了傳奇,屢屢創造奇蹟。首先,它的建立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而在早期建校時,又遇到了許多坎坷。到了二戰後,它由一所地區性大學一躍成為了世界一流大學,用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走完了牛津、劍橋或者哈佛幾個世紀走過的路程,並且幫助它所在的舊金山灣區成為世界高科技中心——矽谷。
今天,我們來討論它,首先不是考察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幾百名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各領域的大師),而是來看看從它派生出來的改變世界的各大公司——思科、雅虎、Google、太陽,等等,以及由它的畢業生創辦的更多的高科技公司——惠普、NVIDIA、Instagram、Snapchat,等等。雖然很多世界一流大學都各有千秋,很難說哪一所大學是絕對的世界第一,但是斯坦福有兩點是世界上任何大學都比不了的,即它是世界上那些偉大的科技公司的搖籃,以及具有最均衡的一流學科分布。
斯坦福也是我留美生涯的第一站。這不是因為我在那裡讀過書或者訪問過,事實上當年斯坦福大學雖然錄取過我,但是卻沒有給我獎學金,這讓我毫不猶豫就將它放棄掉了。真正的原因是我的弟弟當時在斯坦福讀書,而我則利用那裡了解一下美國的生活。
當年,弟弟曾經拿到過斯坦福和耶魯等十多所美國一流大學的獎學金,在糾結是選擇斯坦福還是耶魯等美國東部名校時,他的一位曾經在斯坦福做過訪問學者的老師告訴他,沒有什麼好選擇的,當然是去斯坦福,因為在那裡不僅能獲得最好的教育,而且有無限的機會。他遵循了這個建議,並且在後來證明選擇斯坦福是非常正確的。我並非想說明斯坦福就一定比美國東部老牌名校要好,只是覺得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創出精彩人生的年輕學子來講,斯坦福也許能比其他大學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
我到斯坦福的那一天,是1996年8月10日。當天斯坦福就給我留下了三個很深的印象。第一是關於校園,弟弟開車從學校正面的棕櫚大道進入校園,迎面看到的是漂亮而大器的校園,這是我當時見過的最美麗的校園。第二是斯坦福的藝術氣息,在去弟弟的宿舍的路上,我們還經過了羅丹雕塑公園,看到了羅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以及幾十件大大小小羅丹的原作品,一個大學能有這樣的藝術收藏,讓人感嘆,後來我了解到斯坦福是一個人文氣息很濃的大學。第三個印象是感覺還在亞洲,因為在路上看到的人大概有三分之一都長著一副亞洲面孔。
接下來的10天我都是在斯坦福度過的,除了在大學裡和學校周邊熟悉美國生活,到圖書館看書,還到一些教室去旁聽了一些課程。在這之後(尤其是近年來改做投資之後),我通過與斯坦福的學生、教授以及校友進行接觸,對這所大學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今天介紹斯坦福的書非常多,也很全面,關於它的一般性信息大家可以去看其他的參考書。在這裡我只對斯坦福最特別的地方,尤其是通過和教授們接觸了解到的信息,做一些深刻的剖析。
我們來看看:什麼人會選擇上斯坦福大學,或說什麼人適合到斯坦福讀書。這一節我們還要繼續圍繞著矽谷、創業和自由的空間等幾個話題展開。
如果單純為了學習課程,尤其是將來進入醫學院或者當教授,在美國可以替代斯坦福的大學非常多,一些大學甚至比它還好,比如麻省理工學院。如果想成為政治家,那麼遠離華盛頓的斯坦福肯定不是一個好去處。歷史上,斯坦福出了很多偉人,但是政治家出的並不多,只出過一位總統胡佛,還每次都被評為最差的總統9。雖然近幾年斯坦福還出了一位國務卿(賴斯博士),但是相比哈佛、耶魯和哥倫比亞,這個數量少得可憐。
但是,如果想要成為未來工業界的領袖,或者通過發明創造來改變世界,那麼在美國還真沒有比斯坦福更合適的地方。我們不妨從以下4個方面來看看斯坦福在這些方面的獨到之處。
提供創業的目標
創業首先要明白做什麼。中國有一句俗話:萬事開頭難。對於創業者來講,找到一個好的項目,是成功的開始。在一般的大學教授和研究生創業者看來,他們的特長應該是自己的專業。很多大學辦的公司都是如此,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的人早年辦的計算機公司DEC,就是林肯實驗室的計算機專家根據自己的特長辦的,後來麻省理工的學生和教授先後辦的語音識別公司SpeechWorks(後來為Nuance公司的一部分)、著名的機器人公司iRobot,都是計算機科學實驗室LCS和人工智慧實驗室LAI(今天二者合併為CSAIL)的項目。伯克利的畢業生也辦了很多公司,尤其是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比如美滿半導體Marvell),也是同樣的思路。這當然是大學辦公司的正道。但是有些時候大學研製的技術帶有太多的超前性,以至於它們和當時的商業環境沒有結合點。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實驗室(LCS)早在十幾年前就發明了Google眼鏡的原型,但是當時還沒有移動互聯網,用這種技術辦公司顯然不可能。斯坦福人在創業上與其他著名工科大學略有不同,一方面他們也辦了一些純技術公司,比如亨尼西的半導體公司MIPS和著名的思科公司。但是同時,斯坦福人還辦了很多針對當下需要的應用的公司,這些公司利用現有的甚至是多年前的技術,包括來自於其他人、其他大學的技術,綜合成一種新的產品和服務,比如雅虎、圖片共享和處理公司Instagram,以及多媒體移動社交網路Snapchat。
斯坦福的學生們的特長除了在技術本身,還在於他們能夠找到好的創業題材,這主要受益於他們在矽谷培養的很開闊的視野。矽谷地區有很多與創業相關的俱樂部和論壇,其中一些就在斯坦福大學內部或者經常在斯坦福大學裡舉行。比如斯坦福企業家之角(Stanford Entrepreneurship Corner)就是這樣一個俱樂部性質的、負責連接學生和工業界高管的組織。經常來這裡作報告的人包括很多著名的風險投資家,比如凱鵬華盈(KPCB)的約翰·多爾,以及工業界的領袖,比如Google前CEO施密特和創始人佩奇、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以及美國各個著名商學院的教授。這樣,斯坦福的師生們就有機會不斷接觸到世界級的投資人和工業界領袖。這不僅使得大家有機會找到投資渠道,而且能從著名投資人和工業界領袖那裡了解到當前科技產業和商業的發展趨勢,並且順應這種趨勢,創辦公司。
為創業開綠燈
斯坦福在幫助教授和學生創業方面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為教授和學生的創業行動大開綠燈。前面講過,在很多研究型大學裡,如果一個教授要求離開學校很長時間去創辦公司,其他教授會覺得不公平,院長們如果特別照顧他們,則顯得厚此薄彼。但是在斯坦福,學校對教授暫時離開學校去辦公司非常寬容。斯坦福大學甚至允許教授們在上繳給學校一些公司收入後,免去教課的任務,專心搞科研和辦公司。這對於教授創業自然是好事,但卻是以犧牲教學為代價的,因為那些課程就不得不由臨時外聘的講師來講授了。比如《計算機系統結構》這門課在80年代是由亨尼西自己講授,但是到了90年代他去辦公司後,就由一名講師代講了。有些課即使還是由全職教授講述,但是他們會經常讓助教代課。夢華在斯坦福做暑假實習生時旁聽了一些課程,發現一些課程常常是研究生助教在上。
斯坦福大學對創業的鼓勵還體現在對利用職務發明創業的寬容。斯坦福人創辦的公司,大部分依靠的是和工作相關的職務發明,比如太陽(Sun Microsystems)、思科、雅虎和Google等公司。過去,在很多大學和實驗室,專利的所有者即僱主嚴禁個人利用職務發明來創辦公司,但是斯坦福大學在這方面相對比較開明,它在這些公司中占的股權一般都少得可憐,甚至不佔股權。就如同低稅率可以刺激經濟一樣,從長遠來講斯坦福這種少佔股份的做法是雙贏的,因為可以鼓勵創業。作為對母校的感激,幾乎所有創業成功的人都非常慷慨地給予了斯坦福巨額捐贈。
對於學生創業來講,最關鍵的是需要學校扶持一把。已故的美國肯尼迪總統和美國導彈之父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錢學森的導師)之間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1963年,馮·卡門被授予美國第一個國家科學獎(1962年度),在美國人心目中這是比諾貝爾獎更高的榮譽,每次均由美國總統授予。當馮·卡門在肯尼迪總統的陪同下走下白宮的樓梯時,這位81歲高齡的科學家一個趔趄差點摔倒,肯尼迪總統立刻上前攙扶。這時,馮·卡門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年輕人,當一個人往下走的時候是不需要扶的,當他往上走時恰恰需要你扶他一把。」
對學生扶一把
斯坦福大學無疑在扶持學生創業方面做得非常好。它對創業的教授和學生直接的幫助就是為他們搭建和工業界之間的橋樑。斯坦福專門設有一個辦公室,用來幫助想創業的在校學生與在矽谷成功的校友,或和斯坦福有來往的企業家、投資家之間建立聯繫,尋找投資。
Google的佩奇和布林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找到第一筆投資的。1998年,在開發Google搜索引擎後不多久,這兩個創始人很快就用光了自己口袋裡不多的錢和信用卡能借到的全部的錢。他們自己也曾努力尋找過天使投資,但是由於他們當時還只是兩名普普通通的博士生,在矽谷多如牛毛的創業者中並不引人注意,開始找錢並不順利。這時他們想到了找學校幫忙,學校通過幫助學生創業的這個辦公室,聯繫上了斯坦福的校友、太陽公司的創始人安迪·貝托謝姆。
貝托謝姆雖然是計算機技術出身,但是對搜索引擎技術並不熟悉,不過因為是母校介紹來的人,他還是在百忙中約見了這兩位只有二十五六歲的小夥子。貝托謝姆當場搜索了一些東西,對結果非常滿意,當即寫下了10萬美元的支票給了他們。這就是Google作為一家公司的開始。這筆錢沒多久就用完了,但是其他投資人聽說太陽公司的創始人給Google投資了,也紛紛注資Google,這樣才有了今天這樣一家大型跨國公司。可以想像,如果佩奇和布林不是在斯坦福而是在其他學校,估計很難有機會直接向一位工業界領袖推銷自己的發明。
清華校友金學誠博士在矽谷第一次辦公司的經歷,則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斯坦福給予一名普通學生的創業幫助。金學誠為了償還新加坡政府的獎學金(本金加罰款近百萬美元),不得不去辦公司。但是作為國際學生,他遇到了一個美國學生平時不會遇到的難題,就是自己在美國的合法身份問題。他在美國拿的是學生簽證,但是如果退學去創業,學生簽證就變得無效,按照規定他應該在一年內離開美國。金學誠找到斯坦福大學幫忙,大學研究了他的情況後告訴他,他只要交一學分的學費,學校即可為他維持學生簽證,而當時在斯坦福像高爾夫球這樣的課程是一學分,因此金學誠就打了幾年的高爾夫球,並利用這個時間把公司辦成且賣掉了。今天,很多大學(比如哈佛、普林斯頓、康奈爾和約翰霍·普金斯)都已經可以幫助學生創業者聯繫投資,甚至自己就有一小筆天使投資投給自己的學生,但是為了幫助外國學生創業而打法律擦邊球的事情,恐怕也只有斯坦福願意干。
營造創業氛圍
斯坦福能培養出大量企業家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營造了創業的氣氛和傳統。人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周圍的人都熱衷於創業,那麼自己也會心裡痒痒的。如果周圍的人都是在讀書做學問,自己則會塌下心來讀書。麻省理工學院一直以培養工程界領袖為己任,並且成功地培養了大量的工業界主管,但是自己辦公司的學生遠不如斯坦福的多。不少風險投資家也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校園裡轉悠,希望能找到好的項目投資,但是效果一般——麻省理工的學生更願意當教授或者去大公司上班。
斯坦福的鄰居伯克利同樣是一個學科齊全、水平出類拔萃的大學,但是因為缺乏創業的氣氛,因此很多畢業生最終選擇到斯坦福學生創辦的公司里去找工作。哈佛本身也鼓勵學生創業,並且還出了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靠著哈佛的金字招牌,它的學生創業其實不缺經費,今天很多風險投資(包括我自己的基金)都會向哈佛的學生承諾,如果退學出來創業,會給他們支持。但是真到了要他們退學,放棄哈佛學位時,他們就打退堂鼓了。很多哈佛的學生其實已經準備好了商業計劃書,甚至進入了一些創新大賽的半決賽和決賽,但就是邁不出這最後的一步,這與其說是自己缺乏勇氣,不如說是受氛圍的影響。我們在前面講到從1979年至今,信息革命蓬勃開展的30多年裡,波士頓地區居然沒有出一個像樣的大科技公司(進入美國財富500強),究其原因,只能說在那裡缺乏創業的氛圍。
雖然並非每一個斯坦福人都能創業,而且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領導者,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依然可以成為很好的合作者和追隨者(Follower)。佩奇有一次在斯坦福的創業論壇上講,創業的關鍵之一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斯坦福找到一起創業的追隨者相對容易。
首先,進入斯坦福的學生大多願意到剛成立的小公司工作,而很多東部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並不願意去小公司。其次,很多學生捨得放棄學位,作為共同創始人和同學去辦公司,這需要更大的勇氣。我們曾經投資了一個斯坦福機械工程系的研究生,幫助他把自己發明的機械手變成用手機遙控的開門裝置。這位學生並不懂得密碼學——手機遙控裝置的核心技術之一,於是他找到同一屆入學的一位為韓國政府做過密碼項目的同學,勸說他一同創業,後者幾乎沒有猶豫就和他一起退了學,這就是斯坦福特殊氛圍帶來的結果。在美國東部的很多名校里,即使一個學生有心創業,他去找同學一起干時,同學們往往會說,「喔,我還要讀書呢。」
在美國的大學裡,斯坦福算是後起之秀,它能夠在短短的半個世紀時間裡比肩美國老牌名校哈佛,有多種原因。但其中它和工業界的聯繫、它成功地孵化出大量的公司,尤其是今天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的跨國公司,是最重要的一條原因。
當然,並非有心創業的年輕人都有機會進入斯坦福大學,事實上它是美國主要大學中錄取率最低的學校,近兩年來它的錄取率甚至低於哈佛大學(2013~2014年度10 5.7% vs 5.8%,2014~2015年度5.1% vs 5.9%)。要想上斯坦福,成績好是必要條件,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在錄取要求上,斯坦福和哈佛頗為相似,可以說,哈佛有什麼樣的「不合理要求」,斯坦福便也有。比如說,它非常強調特長。如果一個申請人在體育、藝術和音樂等方面達到了一個絕對的高度,只要學業上能達到斯坦福的最低要求,就能進斯坦福。反過來,如果只是學習突出,幾乎也沒有機會。近幾年來,一些獲得了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金獎或者進入英特爾獎決賽的申請者也被斯坦福大學拒絕了。至於其中的原因,其實和哈佛大學不錄取那些成績優秀者類似,因為在斯坦福,並不缺讀書讀得好的人,它的目標是網羅各個領域的精英。
斯坦福對本科生實行的更多是通才教育,它要求學生必須在9個領域完成必修課,其中包括文化與思想、自然科學、科技與實用科學、文學和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宗教思想。除此之外,學生的寫作和外語也必須達到一定標準。在申請斯坦福大學時,可以填寫專業志願,也可以不填,這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學生們大多在入學一年後才會真正確定自己的專業,並且將來還有機會修改。不過,如果到了三年級下學期再換專業,幾乎可以肯定是無法四年畢業的。
斯坦福學生麥克尼利在2015年平了當年老虎·伍茲61桿的高爾夫球記錄
斯坦福採用一年三學期的學制,這使得學生們比那些採用兩學期學制的大學要學習更多的的課程,壓力也比其他一流大學要大一些。據我弟弟講,一般是開學4周,就開始期中考試了。不過在斯坦福獲得A並不是難事,因為教授們不以難為學生為目的。到了暑假,大部分學生都會到矽谷找一家公司實習,為他們未來進入工業界或者自己創業積累經驗。在斯坦福4年下來,如果能嘗試著創業一次,也不枉青春年少一回。
斯坦福大學是世界上少有的幾所各個學科水平都很高,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水平十分均衡的大學之一,而它和工業界之間的無縫連接,以及對地區性經濟做出的極大貢獻,更是其他名牌大學無法比擬的。如果說,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代表著美國傳統的人文精神,那麼,斯坦福大學則是21世紀科學精神的象徵。雖然斯坦福的騰飛還只是半個多世紀前的事情,但是斯坦福人(包括它的畢業生和教授)已經為人類文明、科學技術進步和現代商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美國就業白皮書:90%的中國留學生不具備在美國找工作的能力?
※20年後讓孩子感恩的家庭,是怎麼做的?這部電影告訴你答案
TAG:留學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