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飯盒PK日本便當盒,差的不是一點點...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藝非凡(ID:efifan)
有這麼好的器具,
不做出絕好的美味
怎麼能對得起工匠。
飯盒的藝術
最近秋老虎出籠,
熱浪襲人,天氣悶熱,
上班族都不想跨出空調房半步。
午飯則劃分出兩大陣營:
外賣派和帶飯派。
外賣包裝早被說的體無完膚,
帶飯的大多也是玻璃碗搞定。
中國吃飯講究
色香味俱全
,飯盒作為色的重要襯托,
難道就不能精緻點嗎?
看了看有便當文化的日本,
結果三觀又被刷新一遍。
我們不好好吃飯,
肯定是因為飯盒太難看了!
Hakoya
Hakoya的飯盒基本上是塑料製成,
圖案以
彩繪
為主,油漆由工匠仔細上色。
可愛十足的萌寶系
信手拈來;
一本正經的傳統風
不忘初心。
能少女心泛濫,
來一把櫻花燦爛;
也能文藝范十足,
走一出黑白禁慾。
甚至做成書的模樣,
你見過把飯盒做成書的嗎?
端著它到底是要看還是要吃啊!
Bento&co
Bento&co創立於京都,
原是便當盒雜貨店,
後來推出自家原創設計
憑藉著
個性的顏值
,在花紅柳綠的便當盒界獨樹一幟
很是受歡迎。
有時候是工藝金屬風,
看上去跟工具箱一樣,
一定很受男人的追捧。
有時候推出各種電影同款,
從星球大戰、蝙蝠俠到小黃人,
孩子拿到估計壓根捨不得放下。
做起傳統的漆器類型,
也是毫不含糊。
賣得了呆萌,
守得住傳統。
他家的鎮店之作:
黑白雙煞,
性冷淡到極致的畫風。
上層三格裝上主食,
下層九宮自由配菜,
一頓午飯不要太豐盛!
這個設計配色,
簡直跟喬布斯的審美如出一轍。
栗 久
說到便當盒,不得不提稱得上
日本便當界的國寶級作品:
栗久木製便當盒。
這家店開創於江戶時代,
栗盛俊二是第六代傳人,
原料只用200年以上的秋田杉木材。
做出來的便當盒,
夏清涼、冬保溫。
日本匠人喜歡鑽研已不是秘密,
栗盛俊二改進了製作工藝,
獨創將底部銳角磨圓的方法,
加速乾燥、延長使用年限。
栗久的便當盒,
全程手工打磨,
盛放的食物也帶著
淡淡的秋田杉木香。
有如此專心製作飯盒的匠人,
難怪日本的便當文化如此發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這麼好的器具,
不做出絕好的美味
怎麼能對得起工匠。
回頭想想我們的便當盒,
腦海里最先浮現的是
隔壁奶奶拿著千篇一律的保溫盒
給孫子送飯的場景。
在這個高速運轉的時代,
還談及什麼好看,
有空吃飽就不錯了。
所以要想炫耀飯盒,
只能往老祖宗那裡找。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飯盒最早叫櫝,
早在三國便有記載。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雞翅木食盒,
荀彧打開發現空空如也,
隨即服毒自殺。
後世解釋「櫝」音同「毒」。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古代食盒除卻裝盛食物,
還是彰顯身份的重要道具。
材料、工藝都非常講究,
外人會從食盒判斷
主人的家族地位,財富狀況。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食盒可分為
捧盒、攢盒、提盒
;捧盒的禮儀性多於實用,
皇帝過壽臣禮須以捧盒呈上,
隆恩賜賞亦用捧盒盛出。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明代攢盒較為盛行,
放置瓜果小食,
攢盒一般是中間一格,
周圍再分成多格。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提盒更是講究之極,
《遵生八箋》中提到:
高總一尺八寸,長一尺二寸,入深一尺;
下留空,方四寸二分,以板閘住,作一小倉;
內裝酒杯六,酒壺一,箸子六,勸杯二。
上窄作六格,如方盒底,每格高一寸九分,
遠宜提,甚輕便,足以供六賓之需。
單單讀文字,
便能感覺出紛華靡麗。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到清朝中後期,
提盒愈發細緻奢侈,
最為有名的是
象牙鏤雕提食盒
,現在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盒身鑲嵌鏤空精雕的象牙片,
上雕人鳥走獸、樹花山房,
煞是精細,
不知誰捨得放置飯菜。
▲圖片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如今食盒已然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大都沉寂在博物院,
給來者講述曾經的繁華。
外賣獨行天下的日子裡,
我們丟失的既是一部分文化,
亦是對生活的講究。
有空買個自己喜歡的飯盒,
一日三餐莫缺莫忘,
生活已然不易,
對自己萬不要虧欠。
小話題
今天來聊一聊,
相比較之下,你更喜歡哪款飯盒呢?
在留言區告訴萌君吧~
我這麼美,不介意你置頂一下「日本零距離」
戳
閱讀原文
即可購買日系好物~
※一間房2.4萬元起,漂浮於日本瀨戶內海上的真正海景房,美得令人窒息!
※心疼代購!拿著訂單也買不到貨的8大日本斷貨王……你有貨嗎?
TAG:日本零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