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以才華之光碟機散命運的陰霾——讀《曹植傳》有感

以才華之光碟機散命運的陰霾——讀《曹植傳》有感

文/周雲峰

王玫所著的《曹植傳》,是一本打開了就合不上的書。讀不盡曹植的才高八斗、讀不盡命運的造化弄人、讀不盡歷史的千古遺憾。於是,我又讀曹操、曹丕、建安七子;讀《資治通鑒》《三國志》《歷代賦》,以求觀其全貌,探其內心,與其對話。

「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驚艷千年的不世之才

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中把曹植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王士禎說「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唯獨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世人皆知曹植七步成詩、才高八斗、聲聞九皋。其詩筆力雄健,其賦詞彩華茂。代表作《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雖歷經千載,仍光彩照人。我尤其喜愛《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清麗華美的辭藻、天馬行空的構思、浪漫主義的情懷,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這是我所見過最高級別的描寫手法,除了佩服就是敬仰。

歷史上像「三曹」這樣文武雙全、影響深遠的父子組合併不多。曹操文能倚馬賦詩,武能定國安邦。當他看到年幼的曹植最先交上的《登台賦》時,竟半天語塞,暗自驚嘆,板著臉轉頭問曹植,「汝請人邪?」曹植說「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從此,曹植的才華為世人所皆知,詩詞歌賦對他來說,就像是萬斛泉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曹植肆無忌憚的天賦彰顯如同一場地震,讓世人為之驚嘆。邯鄲淳本是指派給曹丕的秘書,但他第一次見到曹植載歌舞劍、談天論地時,驚為天人,最終投奔曹植的僚屬;曹操心中的天平也逐漸轉向曹植,覺得他像年輕時候的自己,對其寵愛有加。曹植二十歲就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萬戶侯」,幾度欲被立為太子;也讓長子曹丕夢寐以求的太子之位危在旦夕,同時還要附和人們對曹植才華的讚美。

曹丕是中國最早的文論作者,最早的七言詩作者,傑出的散文家,第一部文學類典籍的主編....他編撰的《典論.論文》使文學真正意義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他心裡清楚,在未來的歲月中,人們一定會把他與曹植放在一起比較。他也大概曉得,自己在文學上的地位一定會被曹植如同太陽般耀眼的光輝所遮蔽。這種心理上的陰影也在逐漸轉化成日後瘋狂報復的仇恨種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政治漩渦中的理想主義者

《三國志》說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曹丕是「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曹植恃才傲物,因才放曠;曹丕則工於心計,善於權謀。如果不是曹操喜愛曹植的才華,嚴格按長幼之序立儲,也許會免去許多紛爭和殺戮。

曹操對曹植寄予厚望,認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兒子,一直有心培養做其接班人,但是曹植年輕氣盛,行事不拘小節,對自己毫無約束,最終闖下大禍。也就是著名的「司馬門」事件。司馬門是天子進出皇宮專用的大門,是重兵守衛的皇宮門戶。曹植趁著曹操不在,醉酒後和同樣放蕩不羈的楊修一起駕著馬車硬闖司馬門,在只有天子才能行走的「馳道」上狂奔,曹操聞訊大怒,處死了掌管門戒的公車令,雖然念在父子之情免了曹植一死,但是開始對曹植失去耐心和信心,此時勝利的天平已經轉向曹丕。這也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為醉酒駕車所付出最為沉重的代價——直接失去了將來做皇帝的機會。

此事過去不久,曹操又給了曹植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欲封曹植為將軍,帶兵解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可沒想到,在出征的頭一天晚上,曹丕攜甄宓設家宴為曹植餞行,曹植被灌得酩酊大醉,到接受軍令之時都不省人事,曹操大怒,只得改派其他人帶兵出征。從此以後,曹操徹底放棄了曹植,他的人生急轉直下。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去世。當時曹彰手握重兵,預擁立曹植繼承王位,曹丕還在從鄴城趕往洛陽的途中,老天爺將最後的機會送到曹植面前。只要他同意,與曹彰合力,定能扭轉乾坤。曹植幾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沒看袁氏兄弟的下場嗎?」這個回答不僅表明態度,也隱含著對曹彰的警告。他怕兄弟開戰,內亂一起,必將毀掉曹操辛苦打下的基業。從爭立太子以來,曹植就把這場競爭單純地看作是一場智力遊戲、才華比拼、兄弟爭寵,沒有任何政治謀劃與軍事部署,也不懂得使用權術。所以,後世認為曹植任性、天真、幼稚,沒有政治頭腦。但曹植在危機關頭能「以天下讓」,著眼大局,正是其理想主義人格的真實反映。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在無盡的深淵裡仰望星空

當初,曹植和曹丕各樹黨羽,為爭天下斗得不可開交,再加上曹植與嫂子甄宓甚囂塵上的緋聞,哥倆的關係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如今曹植爭天下失敗了,曹丕豈能放過他?很快,曹丕便將他的黨羽一網打盡,而曹植雖保住了性命,但一直以戴罪之身,外放貶斥,顛沛流離,成為了高級囚徒。哪怕是父親的忌日也不能前去弔唁,一心「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功」的曹植,開始隕落深淵,離自己一生追求的皓月星空漸行漸遠。

曹植的文風也開始轉變。以曹丕稱帝為界,前期作品主要是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後期的作品則主要表達鬱郁不得志的激憤,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氣度與精緻並存。好在曹丕僅當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曹丕的兒子曹睿即位後,對曹植的監管逐漸放鬆,並且給了他相當大的自由。曹植以為自己可以為國出力,施展才華的時候到了,隨即上奏了名垂青史的《求自試表》,詳細陳述了三國的形勢對比,並且結合曹操的用兵經驗提出了一整套對吳、蜀作戰的方略。讓人看到,曹植不僅文採過人,而且對君臣之道、時局判斷、軍事策略的看法同樣高人一等。文章感人至深,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宛如積蓄多年的火山噴發,他寫到「竊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髮之功,以報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詔,效臣錐刀之用,使得西屬大將軍,當一校之隊;若東屬大司馬,統偏師之任,必乘危蹈險,騁舟奮驪,突刃觸鋒,為士卒先。雖未能擒權或亮,庶將虜其雄率,殲其醜類。必效須臾之捷,以減終身之愧」。這是何等的卑微與乞求?然而曹睿僅僅批複了四個字:其志可嘉。

自《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陳審舉表》《諫伐遼東表》等等接連上奏,他的心意已表達得非常清楚了。在前幾份奏表中,曹植說他從小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懂得行軍作戰的方法,希望能擔任統帥的助手,帶領一偏師或一校隊出兵蜀吳。在最後一次的上表自薦中,他卻自謙說文武皆無能,只要能為國出力,哪怕當一個馬前卒都可以。可見他的自信心已經被磨損到什麼程度了。但皇帝侄兒始終對他心存芥蒂,不肯跟他面談,更沒有給他任何機會。他開始絕望了,原有的胃病也更加嚴重。太和六年二月,曹睿作《改封諸侯以郡為國詔》,以陳四縣封曹植為陳王,他又不得不再次遷徙,終老深山。在四十一歲的時候,他走完了人生最後的路。當朝統治者認為曹植一生屢犯過錯,思慮欠周,故死後謚號為「思」,稱為陳思王。並下詔赦免了他以往的「罪過」,撰錄其詩賦雜論百餘篇,流傳後世。他的不朽之志也算是實現了。

曹植是三國歷史上最不該被埋沒和詆毀的英雄。他絕不是一介文弱書生、更不是一個只懂得舞文弄墨的文人。李白評子建曰:「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試問李白一生真正服過誰?曹植若不是有大才、大志和大能,李白又怎會出此言論。只是機會的錯失、命運的蹉跎,曹植始終未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歷史總是會用另一種方式去善待以悲劇收場的英雄,將他們的名字鐫刻在歲月年輪中最醒目的位置,供後人傳頌與瞻仰。比如「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比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韓信,比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曹植。而在我心中,更是斗膽拜曹植為師,謹以此文簡要描繪其輪廓,希望他的才華之光照萬世而不滅、千古名篇歷百代而不衰。

左岸記:上天偏愛曹家,讓他們一個個能文能武,又多雄才大略;又覺這樣的安排實在殘忍,都是才華橫溢的人,在一個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的環境里,必然無法獨善其身;所以,只能用時間換空間,讓這些有靈氣、有抱負的人能流芳千古,為來世者所敬仰和嘆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左岸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