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行漫記:長恨歌—

西行漫記:長恨歌—

原標題:西行漫記:長恨歌—



197545日,蔣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次日,張學良密友張群電話告訴他此消息。48日,張學良和趙一荻前去弔唁,並送去親手題寫的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對於當初發動"西安事變",張學良到底持何種態度?


1991年,一位美國記者非常直率地就張發動西安事變一事問他說:"假如時光能倒流,您還會如此做嗎?"


張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還是一樣那麼做。我是軍人需負責任,我做的事我負責,沒什麼後悔的。假使事是如此,我還是那麼做,別說軟禁五十年,槍斃了,我都不在乎。"


當年,張學良送蔣回京,藉以"負荊請罪",也只是承認有對領袖不恭之罪,惟獨不承認自己的主張有錯。他堅持:"我們的主張我不覺得是錯誤的。"

雖然過了半個多世紀,他依舊還是這種態度。其所謂"主張"就是"安內攘外",還是"攘外安內"。也即是張學良再三說明的,他與蔣之間那個"宛若仇讎""政見之爭"


其實,對於發動西安事變,張學良是別無選擇,正如唐德剛所分析的:"如果沒西安事變,張學良什麼也不是,蔣把他一關,關出了個中國的哈姆雷特。愛國的人很多,多少人還犧牲了性命,但張漢卿成了愛國的代表,名垂千古。"


如果沒有西安事變,張學良不僅僅什麼也不是,而且還是千古罪人,因為九一八事變,並非是蔣介石的不抵抗,而是張學良的逃避!


19317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衝突,以公理為周旋"


是年9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駐守北大營的一萬多名東北軍將士因遵循張的嚴令沒有抵抗。

日軍為取得更大利益,於當年918日突然對東北軍發動攻擊。在不抵抗命令下,東北軍撤出東北,日本策劃的偽滿州國成立,從此東北數千萬民眾開始遭受日本長達14年之久的殘酷統治和掠奪。抗戰勝利後,每年的918日都被中國人視為國恥日!


其實,九一八事變前,有識之士顧維鈞曾經進言張學良"要防範日本不測之心",但張學良未予重視,也根本不想防範和抵抗。他下令:"萬一日本進攻,東北軍不予抵抗。"


1931年9月5日,張學良指示前來請示的東北參謀長榮臻:"敵果挑釁,退避為上。"


9月6日,張學良又發電指示遼寧省主席臧式毅和參謀長榮臻等人:"對於日本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


由此可見,張在事變發生之前,已經明明白白地確定了"萬方容忍,不予抵抗"的方針。

九一八事變發生的那一個夜裡,日本軍隊進攻北大營的時候,張學良正在北平陪一個演員看戲,燈紅酒綠,笙歌悠揚。


日本人突然進攻北大營的時候,東北軍的高級領導都不在營中。在營中的參謀長趙鎮藩不敢隨意處置,請示第七旅旅長王以哲,王又請示東北軍參謀長榮臻,榮不敢作主,請示張學良。


張在電話里回答:"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衝突。"


瀋陽失守後,東北還有遼闊的國土,張學良手下還有東北軍幾十萬大軍。這些軍隊,可以據守關寨之險守衛國土;可以隱入山林,展開游擊戰爭;而日本軍隊只有2萬人,東北軍完全可以與之一拼。可張學良依舊選擇了不抗日,節節後退,乃至拱手退出錦州城,拱手退出山海關。使日本人在二個月內盡據關東百萬平方公里江山。

當時,全國國民、中央政府、國家領導,三軍統帥,都曾再三要求張學良將軍抵抗日軍侵略。外交家顧維鈞曾被張學良聘為外交顧問。他建議張將軍堅守錦州,以保衛華北,如果錦州不守,則華北也難守。他對張說:"兄為國家計,為兄個人計,自當力排困難,期能防禦。"


為國家計,守土殺敵是軍人的本分,更是國家軍隊副總司令的本分。為個人計,殺父之仇、喪家之痛,不能一避再避,一退再退。從張學良將軍的名聲計,逃跑避戰,也不是上策。


南京政府也曾要求張學良堅守錦州,蔣介石、宋子文等人也多次以國家名義和私人名義力勸張學良暫緩從錦州撤兵。


1931年月12月8日,蔣介石致電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切勿撤退。"


第二天,蔣又派出航空一隊前去助戰,蔣明確告訴張,航空一隊將在三日內到達北平,歸張指揮,其意在給張學良將軍鼓勁,希望張下決心堅守錦州,並加強堅守錦州的空中力量。


蔣的電報,可以看作是國家的命令。但是張學良將軍仍然無意抵抗,決意撤退。接著,張將軍撤走了守衛錦州的三個旅。即步兵十二旅,二十旅,騎兵第三旅。


據日本學者關寬治、島田俊產《滿洲事變》記載,張學良將軍於12月7日向日方作出了主動撤出錦州的答覆。


12月25日,國民政府電令張將軍:"對於日軍進攻錦州,以儘力之所及,積極抵抗。"


12月29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當時蔣介石下野,孫科當權)決定:"如遇侵犯,則抵禦之。"


國民政府將會議精神電告張將軍。張將軍複電說:" 強弱之勢,相去懸殊,無論如何振奮,亦必無僥倖之理。"


12月30日,國民政府(12月25日,蔣介石在陳濟棠廣州政府及桂系的壓力下宣布下野)再次電令張將軍:"日軍攻錦緊急,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


張學良將軍身為全國海陸空三軍副總司令,對於國家命令,置若網聞,繼續撤兵。國民政府給張學良將軍的電報表明國民政府是要抗戰的,而張學良是不抗戰的。他違抗了國民政府要他守衛錦州、抗擊日寇的命令。


1932年1月2日,東北軍全部撤到關內。


1932年1月3日,日本輕而易舉地取得錦州。


在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一直背著"不抵抗將軍"的罵名,當時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還寫了一首打油詩諷刺挖苦不作為的張學良:"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


牛恆剛:2012年8月3日於新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了了的天空 的精彩文章:

南昌印象:滕王閣之王勃(2)
西行漫記:繞行岐山(2)

TAG:了了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