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話TalkingData創始人崔曉波:數據智能中場戰事未打響,創業依舊在路上!

對話TalkingData創始人崔曉波:數據智能中場戰事未打響,創業依舊在路上!

近年來,「大數據」持續升溫,成為互聯網行業高頻辭彙,與AI和雲計算的關係極為緊密,也越來越滲透到傳統產業,「人人談數據,人人用數據」成為一種新的現象,而一批數據智能服務商也伴隨著這股潮流逐漸成長。TalkingData就是典型。

今年的TalkingData T11 2018數據智能峰會著實非常熱鬧,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數據作為未來企業重要資源,已經引起更多人的思想共振。用紅杉中國專家合伙人車品覺的話來說,面對全球數據量的幾何增長,數據智能時代也將成為AI的後時代。

這次大會上,TalkingData有幾點比要重要的動作:

  • 發布了數據智能平台2.0,即「數據中台」產品戰略;

  • 重磅發布「百靈計劃」,宣布將投入價值1億元的資源,為100家合作夥伴提供100天的免費開放數據、開放算力以及服務與培訓。

  • 正式宣布與三大運營商建立深度合作。

  • 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攜手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協會、國富資本、中移物聯、京東雲等多家機構和企業。

實際上,這幾年,TalkingData在數據智能方面一直是穩重與低調的方式存在,但整場活動又讓人感覺他們實際上擁有一批非常忠實的「鐵杆粉絲」。雷鋒網了解到,早在2017年9月,TalkingData就已估值近60億元,2018年以來也是迎來高速增長。在這個目前還未完全成熟的數據智能市場,TalkingData看似已經掌握了獨特的方法論了。

對話TalkingData創始人崔曉波:數據智能中場戰事未打響,創業依舊在路上!

TalkingData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崔曉波

會後,雷鋒網對TalkingData的CEO崔曉波做了採訪。採訪中,崔曉波的一些精彩觀點和行業思考發人深思。

談合作方:看誰真正願意做數據開放的事

據雷鋒網了解到,TalkingData成立於2011年,在2013年獲得天使輪融資以來,基本每年都保持融資的節奏,在B輪里引入了麥頓和軟銀中國,在D輪里更是吸引了京東金融的投資。談及與京東金融的合作,崔曉波不認為這是一種「站隊」行為,他覺得和京東金融或者其他公司產生合作交集,想法很簡單:誰真的願意開放數據,願意給實體產業賦能,就去和誰合作。綜合來看,京東金融在數據開放上走的是最好的,這是他們選擇與其合作的原因。

作為互聯網行業老兵,他日益看到數據驅動成為互聯網行業共識:


「互聯網公司之間的戰役已經結束了,殘留模式如廣告、電商的基本格局已定。所有企業主戰場不在線上而在線下,不管是互聯網巨頭還是產業巨頭都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的能力、技術的能力、數據的能力改變線下產業。」

實際上,在國外,企業之間的競合關係大多數表現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於國內資本運作處於初級階段,因此還不太習慣,但在未來,這是趨勢。國內互聯網公司的鏖戰階段其實已經過去,所以看到合作夥伴的觀念也應該不斷向前發展。

TalkingData的模式,在雷鋒網看來,就是將客戶分層。在一個特定行業,他們會選擇一個核心,稱之為關鍵客戶,TalkingData的關鍵客戶不超過10個。基本打法是先探索、再沉澱、再開放的「三步走」策略,這意味著他們在跟客戶合作過程中,會探索出各種各樣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來,能夠沉澱到數據中台,給更多的客戶和合作夥伴去用。

雷鋒網進一步發問:TalkingData只能容納最多10個關鍵客戶,其他那麼多客戶怎麼辦?崔曉波表示,這就是他們面臨的問題,而這需要開放平台,也就是這次重點發布的數據中台2.0,把TalkingData碰到的共性問題,將對應的服務沉澱下來,開放給其他企業使用


「這個模式現在就是這樣設計的,而且已經跑通了。」

談短板:產能限制發展步伐

目前大數據的行業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0億元,不僅中國,全球大數據的產業的發展勢頭都非常迅猛。數據體量、產業規模以及雲計算高速發展所推動的基礎設施成本都已不再是問題,而大數據能否創造真實的商業價值和回報才是企業所真正關心的核心。

崔曉波一直將TalkingData定位為創業公司,因為他覺得企業的發展空間實在還太大,充滿了無限可能。


「TalkingData還是一個創業公司,這幾年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產能限制了我們發展的步伐。我們的已有客戶很多,我們的品牌比較好,找我們談合作的公司特別多,但是TalkingData做不過來。」

雷鋒網了解到,從2015到2017年,TalkingData實際上一直在以投資的形式進入傳統產業,包括金融、零售、地產、快銷、航旅、製造等等。但是2017年他們發現了問題——產能不夠,幾百人的創業公司能做幾個客戶?所有人都在做項目,並沒有更多資源把能力沉澱成產品和平台,比如很多共用數據服務沒有把它服務化、產品化,很多產品要做重複的動作。

崔曉波介紹,TalkingData創始團隊主要來自前Oracle(甲骨文)的前同事,當時大部分做數據挖掘、比如分散式運算之類的,方向是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在2015、2016年時是項目驅動,解決方案就是客戶提需求,他們做項目並解決問題,但是其後發現還是得有專門的團隊能夠把能力(特別是數據能力)沉澱成數據產品。

崔曉波十分清醒,在一個行業,有一個生態也好、產業結構也好,前提是得有自己的技術,有自己核心的數據平台能夠提高效率並重複疊加價值。從TalkingData推出的第一款產品開始,「提高效率」這一宗旨就從未改變,

軟體業困局:想吃大蛋糕需要共同維護商業模式和毛利

在中國,從未有市值超過100億美金的軟體公司,但是在美國,市值1000億美金以上的軟體公司很多,「這是一個行業現狀。」

但癥結何在?崔曉波進一步談到,Oracle在中國最大的ERP合作夥伴是IBM,這就很好的說明了美國公司長期的善於合作的基因,不會突破底線去發展。


「如果沒有企業站出來跟合作夥伴一起維持住商業模式和毛利,最終還是會被逐步降低的毛利和逐步加劇的服務耗損拖垮,就像以前的軟體行業,一年幾十億規模,但不賺錢,原因就是不斷的衰退。」

TalkingData實際上也期望和同行進行合作,其實就是想樹立一個榜樣,證明這個模式是行得通的——「互利共贏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主要策略。」

中立性:徹底開放的TalkingData「沒有場景」

崔曉波進一步談到了企業定位中的「中立性」問題。他覺得,眼下BAT甚至頭條、美團等公司都在構築自己的平台,但更多的是實現內部自給,服務自己的場景,但是Talking Data的開放相對走的徹底一點。


「為什麼我們暫時不談生態,因為我們沒有場景,我們跟他們不一樣,他們是有運營場景的,TalkingData沒有場景,就是中間的一環。」

他的理解里,生態二字意味著覆蓋全產業鏈,數據源也必須壟斷,上層應用也得壟斷,但是TalkingData暫時不具備那個能力和規模,目前只是做解決客戶場景的問題。尤其是針對創業公司,普遍存在三個門檻:1是體量小,缺乏客戶;2是缺乏數據整合和聚合能力;3沒有創業前輩告訴它那些坑可以避免。崔曉波希望他們的數據中台能夠幫助這些企業,渡過困難時期。

談智慧城市:數據透明共享,城市會更美好

據雷鋒網了解,2018年8月9日,國家統計局人口就業司與TalkingData正式宣布聯合成立人口統計大數據實驗室,雙方也將充分利用這一合作平台,結合政府統計的標準規範,在利用大數據輔助人口統計數據生產上大膽探索、深入研究,收穫實實在在的成果。

崔曉波談到,TalkingData堅持用數據說話,以「數據改變企業決策、數據改善人類生活」為使命,目前已成立了人本數據實驗室、情景感知實驗室、邊緣計算實驗室,並聯合高校、政府在城市規劃及人口統計等層面展開深度研究。

此前,TalkingData在北京的大柵欄地區進行了一次實驗——開放數據系統,並設計了一些遊戲,邀請遊客參與,分析遊客到底喜歡去哪個地方,是喜歡去逛老衚衕還是喜歡去旁邊的商業街。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們更喜歡四合院。

針對當地居民的居住舒適度,也相應地設計了一些遊戲,比如讓其參與城市規劃,來了解居民對城市配套設施的需求。這意味著,以前規劃部門完全站在監管、管理角度看這個問題,但是在未來,社會和城市建設慢慢的會有市民來參與。


「可以看到全球智慧城市主要的趨勢是以人為本。若在城市管理上慢慢達成一個數據比較透明共享的程度,我覺得城市就會變得更好,居住就會變得很舒服,人也會慢慢優化自身,比如現在大家開始計步了,還是有很多模型反應你的生活狀態和健康狀態,我覺得那樣一天都會慢慢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嚇人技術」到底是個啥?華為GPU Turbo兩大流言深度辨析
特斯拉中國工廠最終落戶上海臨港,馬斯克親臨現場參與上海公司和創新中心揭牌儀式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