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果你不懂邏輯而說法,這會令人退心

如果你不懂邏輯而說法,這會令人退心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15

參.藏乘攝屬

第三個門,叫「藏乘攝屬」,也可以說是「藏乘分攝」。藏,就是「經藏、律藏、論藏」,這叫「三藏」。這三藏又屬三無漏學,三無漏學就是「戒、定、慧」;經藏就屬於定學,律藏就屬於戒學,論藏是屬於慧學。在中國的經典上常常看見「三藏法師」,就是這三藏──經藏、律藏、論藏。

經藏裡邊所詮、所屬的,是定學,它所講的,多數屬於修定的法門。就像本經,這部《楞嚴經》就是教人修禪定的,前邊不是說「示性定,勸實證」?所以這一部經就屬於定學。那麼其中也兼有戒學,兼,就是兼詮;在經文裡邊,不是有〈四種清凈明誨〉嗎?這就是講戒律的。這部經也有慧學,不過不多。因為戒、慧它不多,所以這一部經典,就屬於定學,不屬於戒,也不屬於慧;在三藏裡邊,是屬於經藏所攝,不是論藏,也不是律藏。

什麼叫「乘」呢?乘就比方一輛車,車有大車、有小車,小車只能坐一個人或兩個人,好像腳踏車只能一個人在車上。這個「小乘」,不是單單指腳踏車,就是普通的小車,小車它能坐人,而不能多,所以叫「小乘」;小乘,就是「聲聞、緣覺乘」。大乘,就是「菩薩乘」,菩薩乘就比方大車,這一輛大車可以載很多人。所以在佛所講的教裡邊,有大乘、小乘。

那麼這一部經是屬大乘經典?是小乘經典呢?這一部經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的,是屬於大乘菩薩法,是大乘所攝。

怎麼說這一部經是「教菩薩法」呢?這是因為一些阿羅漢都要回小向大,發菩薩心、行菩薩道。阿難尊者由摩登伽女的家裡,回到佛所住的地方,就啟請釋迦牟尼佛,指示他過去一切如來所修的菩提道路,釋迦牟尼佛就答覆他的所問。這種法,都是菩薩所修的法,所以這一部經就屬於菩薩乘,而不屬於小乘法。這一部經既然屬菩薩法,那它的藏乘分攝是明白了。

【編按】以下錄自一九八七年四月六日「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

在翻譯的時候,可有說這個人要舍利弗尊者的右眼?沒有。我們應該要注意這一點。如果這個人要求右眼,而舍利弗尊者也已經給了他右眼,那這樣,這個人是不對的。為什麼?舍利弗尊者已經給這個人他所要的,所以這個人就不可以說所給的是不對的。由於他沒有說明他要的,而舍利弗尊者也沒有問清楚他要哪一隻眼睛,就挖出右眼給他。所以這個人就說:「我要的是左眼!」而踩碎了他的右眼。這樣我們不能說這個人首先是要求右眼,而依他所要求的給了他之後,他卻不要。這樣是很矛盾的。

練習講法的這個人沒提到,要求眼睛的這個人實際上是天人來試驗舍利弗尊者,看看他是不是真正要行菩薩道,想修大乘法。講法的人沒有提,這會令人不敢行菩薩道。如果舍利弗尊者不敢行菩薩道,那我們是誰?我們又怎麼敢行菩薩道呢?這會令人不發菩提心的。所以講法的人,應該在結束的時候說明,實際上這是天人來試驗舍利弗尊者。

那麼舍利弗尊者把這個眼睛舍了,然後就退到二乘,不行菩薩道。他的眼睛不是沒有了,那隻右眼又恢復了,還是有的;但是他考試沒通過,所以他仍然還是一個小乘人。在我們這裡邊講法,一定要把這個邏輯學明白,如果你不懂邏輯而說法,這會令人退心。

還有,有人說小乘是邪定。小乘不是邪定,但是他的心量小一點,定是一樣的,沒有大乘那麼廣大。「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正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都不能輕舉妄動,在任何的場合都不能隨隨便便地嘻嘻笑,好像現出一個諂媚的樣子給人看,或亂講話,這都是沒有定力的。

所以由這一點,你們這些學習佛法的人,首先要學沒有脾氣。什麼事情有脾氣還可以,可是修道不可以有脾氣。六大宗旨就是教人除脾氣的,你若不除脾氣,你就什麼人都不行;什麼人有脾氣,什麼人就不能修行!旁的事情可以用脾氣,唯獨這修道不能用脾氣,在任何的場合無論是誰,一發脾氣那就很臭的,就沒人理睬的。在佛教裡頭,對惡性比丘是「默擯之」,沒有人和他講話,惡性比丘尼更沒有人願意和她講話,或和她來往,所以不要動不動就耍脾氣,那是不行的!

──「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至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這個人詐騙僧人錢米,被變成了豬頭驢腳的怪物
這就是入念觀音三昧的境界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