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朝宮斗劇這麼火,英國兩個女王的宮廷死斗一點也不輸啊
話說,這倆月簡直是要被清宮戲刷屏的節奏。
先是於正的《延禧攻略》,再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如懿傳》,連續兩個講同樣一個皇帝同一群後宮的故事,大家追得津津有味,一點不帶疲憊的。
就連歪果仁都兩劇同追,痴迷得不要不要的。
前有老外一句一停拿著翻譯棒也要堅持看。。。
後有一針見血對渣龍無情吐槽。。。(大意就是說這個皇帝都賴他才把如懿害成這樣,我舉四腳贊成)
可以說是在國內外颳起了一陣中國式宮斗旋風。
不過我就此事和英國朋友聊了一下,為毛你們也愛看深宮宅斗的戲碼,畢竟英國是天主/基督教國家,自古都是一夫一妻制,中國古代這種一夫一妻多妾的大女主宮廷內鬥,你們能理解得了嘛?
結果英國人很不屑一顧地表示,不就宮斗嘛,我們也有啊,菲利帕·格里高利、還有都鐸王朝前後那點事兒,不都是英國宮斗的精髓么!
然後我就去查下,不查不知道,原來這位菲利帕·格里高利,在英國有著「英國宮廷小說女王」的稱號,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就是改編自她的同名小說,《紅女王》和《白王后》講述了玫瑰戰爭時期的女強人宮廷鬥爭,再加上好幾本的《都鐸王朝》系列。。。
確實可以稱得上是英國宮斗小說的師奶級人物了!
一說起英國宮斗,大家肯定先想到的是那位著名的亨利八世,畢竟為了休妻和教廷鬧翻的勇氣算是前無古人,而前前後後六個老婆,拋棄了倆、殺頭了倆、一個死於生孩子的「殺妻狂魔」壯舉,也絕對是後無來者。。。
(對,小玫瑰在這裡演的安妮·博林,大超演亨八的好基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不過我們今兒要講的不是亨八那點事兒,而是和伊麗莎白一世同時期的另一位大女主宮廷戲的主角——蘇格蘭的瑪麗女王,瑪麗·斯圖爾特。
蘇格蘭的瑪麗女王,或許是歐洲君主中最有故事性和傳奇色彩的一位。作家茨威格在為她寫的傳記中開篇便說:
「有人說她是殺人兇手,有人說她是女中英烈,有人說她是笨拙的陰謀家,有人說她是無辜的聖潔者……」
「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與她同樣貴為女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一位宣誓終身不嫁,一位在幾次婚姻中沉浮;一位成就了英國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另一位則是淪為階下囚,最終落得個斬首的下場。
瑪麗出生於1542年12月8日,她的父親詹姆斯五世這時已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得知自己最後一個孩子是個女孩,詹姆斯極其失望,他的男性繼承人們一個個早夭,王位只能落在瑪麗的頭上。帶著這樣的遺憾,詹姆斯五世很快咽氣。出生僅僅6天,一個還沒學會走路的女嬰,成了蘇格蘭的王。
亨利·真·殺妻狂魔·宗教改革家·疑似梅毒·大豬蹄子·重男輕女·都鐸,簡稱亨八,當然一下就瞅准了這個機會,要是瑪麗能和自家兒子訂婚,蘇格蘭就是囊中之物,統一英倫三島不是夢!
瑪麗的母親瑪麗·德·吉斯為了保全孩子的性命,也為了蘇格蘭的未來,把瑪麗藏在了修道院,又暗度陳倉聯繫了法國王室,把5歲的瑪麗偷偷許給了法國太子弗朗索瓦,送到了法國。
在優雅的法國王宮,瑪麗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歲月。法國宮殿是當時歐洲最奢華的一座,精緻浪漫不在話下,而且瑪麗又聰慧美麗,受到合宮上下的喜愛,在這裡享受到了最好的待遇,以及極其良好的教育。
最重要的是,太子弗朗索瓦和她青梅竹馬,初識時一個4歲一個5歲,最是兩小無猜的年華,愛情來得順理成章。
十年過去,二人終於在巴黎聖母院成婚。
這場大婚要是有直播的話,一定比當今任何一場皇室大婚更引人矚目,蘇格蘭女王+法國未來國王,婆婆是美第奇家族的凱瑟琳,財富、權利、地位、審美的各種光環全都被佔盡了。
僅僅一年之後,法國國王去世,瑪麗太子妃晉陞法國王后,這升遷速度的,即使是懟天懟地的魏姐都不得不服。
就在瑪麗成為法國太子妃後不久,英格蘭當時的第一任女王「血腥瑪麗」,也就是伊麗莎白同父異母的姐姐去世。在大人們的影響下,瑪麗又有了多一重期待,作為斯圖爾特家族的嫡女,她也有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
(這張畫像怎麼神似魏姐。。。)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那個時代,還沒有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說法,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是三個不同的國家,伊麗莎白和亨八這一支的都鐸家族,統治著英格蘭和愛爾蘭,而蘇格蘭則是在瑪麗的斯圖爾特家族掌控之下。
雖說看起來分庭抗禮,但是其實他們都是親戚,伊麗莎白是瑪麗的表姑,整個歐洲王室都掛著親嗯...
因為亨八這個大豬蹄子,曾經一度宣稱自己和安妮·波琳(就是伊麗莎白的媽)婚姻無效,剝奪過伊麗莎白的繼承權,而且在部分英格蘭人看來,信奉天主教的瑪麗比起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一世更適合當英國的女王。
至於法國人,當然希望瑪麗可以成為英格蘭女王,那麼將蘇格蘭、英格蘭、愛爾蘭都可以攬入自己的政治板塊之中。
於是有心人開始攛掇瑪麗,在紋章中加入了英國的標誌,以宣告正統的繼承地位。
這麼多身份,說瑪麗是整個歐洲身份最貴重的女孩,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如同所有悲劇一般,盛極必衰,瑪麗順遂人生的拐點立刻就到來了。
1560年,在蘇格蘭代瑪麗視政的母親過世,同一年,可能是因為一直體弱多病,也有人說是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有關這個女人的著名傳說除了她奢華的品味,還有她的心狠手辣和投毒伎倆)擔心王權不在自己手裡而下了毒,總之就是弗朗索瓦二世在成為法國國王沒多久也撒手人寰。
瑪麗一成為了寡婦,婆婆立刻就把她趕回了蘇格蘭,扶持了弗朗索瓦的弟弟做法國國王。
回到蘇格蘭的瑪麗,倒是受到了蘇格蘭人民的歡迎,然而相比法國宮廷的奢華考究,這裡畢竟是相對保守和粗糙了許多,瑪麗女王的生活檔次就降低了不少。
而且因為亨八留下的爛攤子,傳統天主教和新教兩股勢力依然在博弈,天主教希望瑪麗可以成為推翻新教派統治的領袖,而新教勢力指責瑪麗精緻的生活習慣和穿著,指責她對天主教禮拜方式的遵循,局勢十分不穩。
可以說,從無憂無慮的一國王后,到需要親政解決棘手問題的女王,瑪麗受的苦可想而知。
最麻煩的還是她對於英格蘭的態度。
可能是真有野心吞下英格蘭這條大魚,也可能是被朝臣和天主教肱骨慫恿出了勇氣,瑪麗派遣大使向英格蘭提交議案,試圖明確自己作為英格蘭儲君的地位。
伊麗莎白怎麼可能回應?兩個人的明爭暗鬥就此開始。
一開始還是沒有撕破臉的,明明是勁敵,明面上還得恪守著兄友弟恭呀,瑪麗回國的時候就想見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說妹妹你舟車勞頓國事繁忙先趕緊回去再說吧,反正就是不見她。
雖然一直沒有見面,卻保持著長期通信,以「最親愛的姐妹」相稱,據說還曾相互贈送過鑽石戒指等禮物,看起來一片祥和。
吶,大家也知道,在王位爭奪這個事情上,最柔和的方式就是政治婚姻,鑒於瑪麗和伊麗莎白都是單身狀態,倆人也是非常關心對方的婚事,沒錯,對方的婚事,這麼熱心還不是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
基本上就是,「我這有個人選是極好的」、「妹妹怎敢在姐姐之前結婚,不如我給姐姐推薦個人」之類的太極。。。
我不是開玩笑的。。。伊麗莎白真的曾經一門心思把自己手裡的Robert Dudeley推薦給瑪麗成婚,以便控制瑪麗。
瑪麗當然不能就這麼屈服,為了穩固自己的王權,自己選擇了表哥達恩利勛爵亨利·斯圖亞特(擁有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室血統),這樣一來,瑪麗與同樣來自斯圖亞特家族的達恩利勛爵所生下的子嗣,就有權繼承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位。
達恩利勛爵據說一表人才,又有這樣的政治背景,瑪麗女王在1565年與他成婚,以為這是個好選擇,結果沒想到這貨就是個草包小白臉,除了帥點沒別的優點,桀驁不馴,幼稚又貪圖權利,曾經因為向瑪麗索要國王的頭銜不成而襲擊懷孕的女王,還在女王眼皮子底下殺了大臣。
為了王位,瑪麗都忍了,忍到生下皇嗣,也就是後來的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
1567年,達恩利公爵的住處突然發生爆炸,他離奇地死在了花園中,有人說他是被勒死的。
別說當時的民眾懷疑瑪麗,就是被各種宮鬥爭斗劇浸染已久的我們來看,也會懷疑是王室陰謀,兒子生下來了,貪婪的爹就可以掛了,這不就是「去母留子」的英國王室版么。。。
而且這時候瑪麗的操作絕對令人智熄。。。
她剛剛成為寡婦不久,就要嫁給博斯維爾伯爵,而這位伯爵恰恰是謀殺她丈夫的疑犯之一,還說是因為他綁架並強暴了瑪麗,而「被強暴的女性為保全名節,只能與這個男人成婚」?!
誒這是什麼套路誒!
丈夫新喪,你就改嫁,嫁的是西門慶,難怪人家懷疑你是潘金蓮好嘛!
女王到底有沒有參與謀殺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史學家們也是眾說紛紜,最終的結果就是女王很快改嫁,女王的第三次婚姻敗盡了路人緣,民眾將她視作淫婦,更是喪失了蘇格蘭權貴們的支持。
於是,一幫蘇格蘭貴族將女王囚禁在列文湖城堡。瑪麗當時懷著的一對雙胞胎,就在這座孤寂陰沉的城堡里流產。
這事兒就連身在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也看不下去了,她大為震怒:
「哪個國度、哪個基督教君主國制度有允許臣民侵犯君主、剝奪其自由或審判他的成文法律?……你們對蘇格蘭女王的態度我既不能贊同也不能容忍。」
話說這可能是中國封建史和歐洲最大的不同,他們太看重血統,我覺得伊麗莎白一世應該來我們大中華科普一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道理。。。被囚禁的瑪麗被迫簽訂退位的文書,把她的王位讓給了只有一歲的兒子詹姆士,並被迫同意讓她的同父異母哥哥出任攝政。
瑪麗幾經周折逃出了列文湖城堡,但是她卻已經無處可走,懷著最後一絲希望,她逃往英格蘭,期待伊麗莎白能為她爭取權利——但瑪麗不可能得到她想要的回應,畢竟曾經號稱自己擁有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幫她就是承認她的合法權利,這種事兒伊麗莎白怎麼可能幹。
她一到英格蘭,馬上又被囚禁起來,這一囚禁就是將近二十年。
說實話,從伊麗莎白軟禁她的態度來看,一開始絕對是沒有動殺心的,既是廢王,好好待著便是了又不差她一口飯。
但是自小接受正統教育,堅信自己王權地位的瑪麗一直不甘心,她在十多年間寫了無數封信希望可以獲得應得的地位,有寫給伊麗莎白的,有寫給法國查理九世的,也有寫給自己兒子的,但這些信件卻沒能帶來任何有效的救助,兒子詹姆士甚至拒絕讓她回到蘇格蘭。
1586年8月,巴賓頓陰謀敗露,暗殺伊麗莎白失敗,而披露出來的證據,指向了身陷囹圄的瑪麗,如果刺殺伊麗莎白一死,天主教徒眾就會擁戴瑪麗成為新的英格蘭王。
(據說是巴賓頓的畫像)
雖然後世學家中有人認為,瑪麗參與這一陰謀的證據可能是他人偽造,但在當時,這件事讓瑪麗沒有任何翻身的餘地。
然而這其實也給伊麗莎白拋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畢竟瑪麗是加冕的女皇,又是法蘭西的王后,公開審判或處決她一個人,等於向整個君主體系挑戰,英國和伊麗莎白本人也將面臨著歐洲各國輿論的譴責。
伊麗莎白拖啊拖,這一拖就拖了半年,最終也沒拖到有人能幫她想辦法解決這個麻煩,瑪麗更是高傲堅持不肯認罪更不肯自裁。
(瑪麗受審)
1587年2月8日,這天是蘇格蘭加冕女王和法蘭西加冕王后瑪麗·斯圖亞特的忌日,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君主經審判而被處死的日子。
在北安普頓的佛斯林費堡,瑪麗以天主教殉教聖女的姿態,平靜地走上了斷頭台,也宣告了天主教在英國的徹底失利。
瑪麗與伊麗莎白的鬥爭,絕非兩個女人為了王權的爭鬥,而是兩個教派在歷史洪流中的紛爭,更是整個歐洲政治動蕩的代表,看似成王敗寇塵埃落定,卻實際上沒有贏家,瑪麗的結局是在抗爭失敗後一命歸西,可伊麗莎白看似勝利卻也同樣有她的痛苦,而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西爾莎·羅南和瑪格特·羅比的新電影《瑪麗女王》,就用正劇范講述了這個充滿愛恨、陰謀、政治鬥爭的傳奇故事,不知道中國會不會上映,可以期待一下。
其實如果我們往深里解讀宮斗劇,前朝後宮,小到太監宮女,大至妃子大臣,甚至是皇帝本人,都不過是政治博弈中一顆棋子,人人都身不由己的宿命感,或許才是深宮的本來面貌。
我們看著這樣驚心動魄的歷史,大致就會更珍惜現在的生活,感嘆幸好如今時代變了,我們的大部分人至少可以抓住自己的命運。
※美女老婆,窮小子竟能幸運擁有
※妻子居然用這種方式給我戴綠帽!
TAG:超級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