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皈依戒原來是這樣得到的

皈依戒原來是這樣得到的

以我們學道次第的人而言,我們修皈依的方法也不會像沒學過道次第的一般的人那樣,完全不一樣。

不一樣在哪裡?首先我們會清楚皈依之前需要什麼條件,皈依的心需要具足什麼;然後也會清楚皈依以後增上的目標是什麼。

以下士道皈依戒的目標來說,裡面的皈依那部分必須關聯到以後我們修大乘的一個角度,所以我們受皈依戒的時候一定要修共下士道的。皈依的條件和目標都清楚了的話,我們受皈依戒就一定會很成功、很圓滿。

阿底峽尊者寫了《道炬論》,這部論主要是講修行菩提道的次第,它是噶當派的教授。所謂噶當的意思:噶是佛語的意思,當是教授的意思,噶當就是佛語的教授。

我們知道佛宣說的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所有無量無邊的這些法門,主要是為了給予能利益我們的心的教授。也就是說你如果能依道次第來修習,你的心就能獲得利益。

道次第是什麼?就是三士夫之道。仲敦巴說:「稀有三藏之教授,勝士(阿底峽尊者)撰著三士道」。我們要修法就要修有利自己的法,依著次第修才能有利於自己,如果不依次第修就沒辦法獲得這個利益。一般而言,修佛法的人已經稀少,更何況是依次第修的人。我們既然修行,就要修有次第之法。

我們知道,入佛教的門檻是皈依,我們先要了解皈依的體性是什麼、對境是什麼。皈依的對境是三寶,三寶他自己已經脫離了惡趣和輪迴所有、種種的痛苦,再來為一切有情來宣說如何脫離輪迴的痛苦、恐怖等。所以我們先要對三寶有所了解,然後才能由衷的生起一心投靠的心。

對三寶,我們要生起「我已經沒有其他的依靠,只有您是我的投靠之處」這樣強烈虔信的心,所謂的皈依或者皈依戒,就是從內心深處生起對三寶虔信的心,並對三寶許下「唯有您而已」的諾言,這種一心投靠才稱得上是皈依或皈依的戒體。

既然我們從內心生起虔信,許諾要一心投靠三寶,我們的皈依戒就必須是在從佛陀一路傳下來的從未間斷的傳承師長座前來求受的。有的人置疑說,怎麼可以在一位居士面前受皈依?事實上你要皈依的真正對境不是師長或在家居士,而是三寶,只不過是在師長或居士的座前來受而已。受皈依戒必須在一個活生生的修行者面前進行才算數,在佛像面前沒辦法受戒。

我們受皈依要具足兩個因:一個是畏懼,一個是信。

這兩個因裡面,畏懼要先生起來。首先,你要生起害怕自己來世墮入三惡趣的心,這是最下等的畏懼;然後,你要生起害怕自己在三界輪迴當中流轉的心,這是中等的;最上等的是害怕其他有情也在輪迴中受苦——你要先生起這三種畏懼的心。

在這三種畏懼當中,你先要生起最下等的畏懼,然後才能生起中等的畏懼,最後才能生起上等的畏懼心。如果沒有下等的畏懼,那麼中等的和上等的畏懼是生不起來的。

這三種畏懼的心,給他們起個名字叫作「下士道的畏懼心」、「中士道的畏懼心」和「上士道的畏懼心」。(沒有下士道的畏懼心這個基礎)一下子馬上要生起中士道和上士道的畏懼心是很困難的。

我們應該要先生起下士道的畏懼心,有了這個以後,才能生起皈依的第二個因——虔信,虔信生起來的話,心中才能生起真正的正皈依。我們應該先生起畏懼來世墮落惡趣的心,這個雖然是下士道的心,但對我們而言是最重要的一個心。

來世投胎三惡道的這種畏懼心要生起之前,我們先要想來世,沒有想來世的話,不可能會有對來世投生三惡道的恐懼,所以先要往來世的角度看,先要把「這輩子很重要」的執著心降下來才能夠看來世。

所以修無常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修無常,他的心不會看(想)來世,他的心只會一直看(想)這輩子的事。如果我們要生起害怕來世墮落三惡道的痛苦的畏懼心,那麼我們就要以來世為重,先要降低貪著此世的心,否則就不會以來世為重。

要降低對此世的貪著,就要降低對此世你擁有的財富、受用、親人,甚至你的身軀等等這些的貪著的心。但並不是說你要去降低此世修法的心,也不是去降低思維此世獲得暇滿人身的心。

當我們臨終時,即使我們所貪愛的親友圍繞在側,眼裡含淚不斷勸留,但這一切對我們都沒有絲毫幫助,今世所有的財富、受用,即便黃金建造的房屋、鑽石製作的物品,沒有一樣是你可以帶走的,甚至連一生你最珍愛的身軀也帶不走,親友對你也絲毫幫不上什麼忙。

我們要思維無常的意義就在於,我們不應認為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常法,不要認為所擁有的會對我們的來世有什麼幫助,事實上一點幫助都沒有。

道次第裡面常常講到身體、財、親友三者,對此我們應該如此思考:即便是天人的身體也無用,鑽石造的房屋也無用,最有權力、有財富且最親近的朋友也無用,這些並非口頭說說而已,實際情形就是如此。五十年後,在座的除了小孩以外恐怕都不在世了。即便佛陀也示現涅槃而離開。實際情形就是我們一定會死亡,死後我們再往來世去。

現在讓我們利用兩分鐘時間禪修思考一下:如果死亡此刻降臨的話,你該怎麼辦?世間人死後,放到棺材裡面幾天,或請師長來修法,親友圍著哭泣……是否死後人的心識斷滅了?不是的,心識繼續前進,卻不知去往何處,也無法控制自己,但它必去投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懂了這點,發現自己沒那麼容易生氣了
成佛的正因不是磕頭、念咒……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