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賀天健:中國畫做到了「逼真」是不合適的!

賀天健:中國畫做到了「逼真」是不合適的!

從時代的正面來看,意境與時代精神有關。解放後的中國畫,它仍然保留著傳統的面目,而它的內在因素,已經在日日不停地由「效實」的機能向前發展著了。







  我覺得意境的形成與思想感情實在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意境內包含有實境、情境這樣兩個因素。實境這個名辭,是指實在境地而言的;情境這個名辭,是指有人的感情的境地而言的。意境當然不能離開這兩個因素而構成。黨領導我們向群眾學習,到現場和實地去體驗,這就是對我們思想感情的培養。質言之,就是創造能與時代相吻合的藝術意境的根源。如果舍此而不幹,那就要畫出脫離群眾的自我陶醉的意境了。這種意境就不是廣大人民群眾所需要的了。




  從古以來在山水畫理論里,把意境說得最精闢的,要推五代時候鄴都青蓮寺僧大愚向荊浩索畫的詩了。他的詩是:「六幅故牢建,知君筆意蹤;不求干澗水,止要兩株松。樹下留磐石,天邊縱遠峰;近岩幽濕處,惟借墨煙濃。」這詩首句意思,不甚明白,以下可以說完全是寫那幅畫的意境及一些墨韻的陳設。而荊浩畫好畫後也做了一詩回答他:「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筆尖寒樹瘦,墨淡野煙清。崖石噴泉窄,山根到水平;禪房時一展,兼稱可空情。」這首詩的含義卻不同了,它的意思是偏重筆情墨趣一方面的。可知有了意境也需要筆墨來表現和加工。沒有筆墨的情趣,儘管你有好的意境也很難具有逗人愛戀的魅力。換句話說,儘管具有好的筆情墨趣,而無有好的意境,也同樣得不到人家重視的。






  筆情墨趣,是從濃、淡、疏、密、干、濕、剛、柔而交相生克以成節奏而形成的,加上境界、布局、位置,物體的結構、自然界的規律,從畫面上以虛、實、輕、重、主、賓、動、靜交相倚伏而作波動的「韻律」,那畫的意境才算是具備有藝術的生命。這種主張本來是舊的作畫規律,不知在現在提出來有沒有參考價值?




  此外,還有在繪畫藝事上有關係的兩個標指問題,我也想在這裡提出來談談:




  (一)、宋朝蘇東坡稱唐朝王維的畫師「畫中有詩」,稱他的詩是「詩中有畫」。還有人稱畫為「無聲詩」;在這上頭看起來大約在畫中有了詩的意味要推為最好的畫了。不過怎樣在畫裡頭含著詩意,卻沒有把那方法具體地談出來,只說學畫的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也屬於一種口號式的性質。以意推之,大約你具備了這樣的修養因素,在畫裡頭方能浮現出詩的意味來。好像調味一樣,須掌握了甜酸咸辣等味素,才會合成一種快美的口味。







  (二)、古來稱讚人的美妙又常稱為是「畫中人」,稱江山的美妙就說「江山如畫」。而另一面,對畫的人像或物象稱讚它的美妙又稱為「惟妙惟肖」,或曰「逼真」。對這問題提出來討論的在宋代有洪容齋,在明末清初有尤侗。我以為畫的任務,對客觀物象和境地一定要惟肖,一定要逼真,但是這只是第一條件。而它的第二條件那就要比「實境」、「真象」畫得更好看,一定要比「實境」、「真象」更逗人愛戀,才算是具有藝術的價值。由此看來,對「真象」和「實境」只做到「逼真」和「惟肖」,在畫家作畫來說,是沒有完成他的任務的。這樣的作品,嚴格地說,也不能稱之為畫,也就是在藝術上沒有成功。





  拿以上兩項來衡量畫的藝能,就是不但要具有詩意,並且還要具有比真實更美妙的條件。如果沒有這兩個條件,儘管有意境有筆墨,也不能算畫有藝能,畫有生命。你想要這樣作畫,的確是很不容易的,但是還要要求畫的風格要有自己的面貌。石濤曾稱,古人鬚眉不能生在今人之面上;明末顧炎武對學杜甫詩體的人也說過一些話,大意是學了杜甫就像了杜甫,人家不會來讀你的詩集,還是去讀杜甫的詩集(亭林詩文集)。從這些看來,那麼作畫又要加一條件了,應該發揮你的主觀能動性,來創造成你的風格。不然的話,還不是你在今日的時代所創造出來的,依舊是前人或古人或人家的東西,你不過是一個古人前人他人的影子而已。


因為談意境,談到了上面這些問題,意見是不成熟的,請大家指教。




 1959年4月8日(本文發表於《美術》,1959年 第5期)



往期導讀


神采----------古畫里的眉梢眼角

猶太人最著名的10句話(每一句值得品味)


李苦禪——苦澀人生,禪意世界


中國花鳥畫構圖中的布勢與取勢


她是中囯絕色美人,入獄6年,出獄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寫下了轟動世界的一本書?!


南宋第一高僧——牧溪全集




或點擊左下方「

閱讀原文

」,進入

大拙微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腹齋 的精彩文章:

震驚!原來真實的武則天長成這樣
七夕,最好情人是夫妻,77首情歌,77對花送給你的另一半

TAG:坦腹齋 |